(共42张PPT)
“佛本无相”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标要求:认识三国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发展的新成就
导入
何为“美”?
《说文解字》:
羊大为美。
大的羊肉最鲜美。
你觉得哪些事物是美好的?
美是一种直观感受,美使人心情愉悦。
导入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九课《黄山奇石》插图
相机下的黄山雪景(摄于2023年11月)
情不自禁地赞叹:太美了!
美的风景带来的视觉感受
黄山的“美”,仅仅如此吗?
导入
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 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
当同朝的其他人在追逐富贵与功名时,徐霞客却在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黄山的美:直观感觉的美
+古人对不同人生追求的美
“徐霞客式的美”
导入
李泽厚
《美的历程》:真正美好的事物
精神世界的极大满足
感觉上的愉悦
这样的“美”,我们可以去哪里寻找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两汉
五代十国
“佛本无相”
——文学艺术
回忆所学
回忆所学
佛教迅速发展
两汉
五代十国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遣唐使来华学习佛教经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探究一:佛本无相?
问题1:南北朝佛像有何特点?
问题2:佛像的外貌如何?
身材瘦小、长相干净
特点一:瘦骨清相
问题3:佛像的表情如何?
佛在微笑
问题4:对“东方微笑”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阴暗、负能量
冷笑、嘲笑
问题5:为何南北朝的佛,笑得这么诡异呢?
(南北朝)麦积山石窟佛像
特点二:东方微笑
探究一:佛本无相?
问题6:唐朝佛像有何特点?
(唐)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佛
体积巨大
龙门石窟官网:高17米
东方微笑
慈祥和蔼
(南北朝)麦积山石窟佛像
瘦骨清相
东方微笑
问题7:为何同属佛像,不同时期,佛却大不相同呢?
探究一:佛本无相?
(唐)龙门石窟 卢舍那大佛
体积巨大
慈祥和蔼
问题7:为何同属佛像,不同时期,佛却大不相同?
提示:佛本无相,以众生相。
你心中的佛是什么样子,佛就是什么样子。
为何士大夫(佛像作者)的“心中佛”会大不相同?
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的审美理想:瘦削病态身影,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
——李泽厚《美的历程》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探究一:佛本无相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问题8:什么是魏晋风度?
汉魏之际,天下大乱。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士族)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颜之推《颜氏家训》
享受自由,个性解放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瘦骨清相、东方微笑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对现实的不满,对战争的蔑视
体积巨大
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开传信记》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高17米
慈祥和蔼
探究一:佛本无相?
瘦骨清相、东方微笑
体积巨大、面目慈祥
魏晋战乱,魏晋风度
大唐盛世
决定了
决定了
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方法论
文艺分组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能否用“唯物史观理论”,分析该时期其他文学艺术?
探究二:能否现学活用,继续分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
李白:浪漫主义,自信豪放
杜甫:现实主义,严肃沉闷
诗歌组
材料一: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文艺论点摘编之书论》
材料二: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
——《唐才子传·杜甫传》
盛唐
中晚唐
安史之乱
大唐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安史之乱后,经济凋零,民不聊生
探究二:能否现学活用,继续分析?
能否用“唯物史观理论”,分析该时期其他文学艺术?
文艺分组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诗歌组 盛唐 李白,自信豪放。 盛唐
和平稳定,经济繁荣
中晚唐 杜甫,忧郁沉闷。 中晚唐
社会凋零,百业待兴
科举取士选官时,“书法遒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因此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名家辈出。
——陈少峰等《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从书法上表现出来的仍然主要是那种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的魏晋风度。
——李泽厚《美的历程》
结论一:战乱,魏晋风度,追求自由。
结论二:唐朝国力强盛,文人追求功名,科举需要。
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行书:飘逸洒脱、
不拘一格
书法组
楷书:端庄大气、
结构严谨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能否用“唯物史观理论”,分析该时期其他文学艺术?
文艺分组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诗歌组 盛唐 李白,自信豪放。 盛唐
和平稳定,经济繁荣
中晚唐 杜甫,忧郁沉闷。 中晚唐
社会凋零,百业待兴
书法组 魏晋 行书,不拘一格 魏晋
战火不断,朝不保夕
唐朝 楷书,端庄大气 唐朝
大一统,科举取仕
探究二:能否现学活用,继续分析?
“宗教狂热”下的理性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
(唐)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唐)王维
(南北朝)麦积山佛像
问题1:为何文艺作品中,处处可见“佛”“道”的影子?
探究三:异端学说因何而兴?
《世界宗教研究》:
宋代马远《三教图》中儒佛道始祖孔子、释迦摩尼和老子画像,透露出人们对三教认知在认同基础上的差异。
此图中,佛坐、道立、儒作礼,暗喻杨佛抑儒倾向。
问题3:“异端学说”为何兴起?
(宋)马远《三教图》
问题2:儒学地位为何受损?
探究三:异端学说因何而兴?
董仲舒思想内核:
天人感应、
大一统、
以德治国(察举制)
司马弑君,“君权神授”被戳破
四百年的战乱,大一统局面破坏
九品中正,以德选官转向门阀政治
问题2:儒学地位为何受损?
探究三:异端学说因何而兴?
何谓异端学说:与主流思想(儒学)相对立的学问。
道教:修仙问道,不问尘世
儒学:积极入世,讲究现实
佛教:逆来顺受,来世幸福
探究三:异端学说因何而兴?
材料三:……道教虽然相信神鬼……但道士的业务,诸如祈雨、治病……
都是为人生解决问题;其主要理论,亦是在教人如何养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一: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儒学固有缺陷
佛教弥补儒学缺陷
道教贴近古代社会实际
问题3:“异端学说”为何兴起?
连年战乱
(存在)
精神需求
(意识)佛道盛行
探究四:宗教为何不能统治中华?
太祖(赵匡胤)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 问其何故,对曰:“见(同“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宋】欧阳修《归田录》
宗教始终未能统治华夏
1075 年,格里高利七世 指责德皇亨利四世有买卖圣职罪。1076 年 ,教皇下诏废其帝位,煽动德意志大封建主反对皇帝。
亨利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教皇恳求赦免,到教皇的城堡前冒雪哀求三天才得以觐见, 教皇表示同意恢复亨利四世统治权利。
——《世界史 古代史编下卷》吴于廑、齐世荣
宗教统治了中世纪的欧洲
问题:
为何宗教统治了中世纪的欧洲,却不能统治同时期的中华?
佛教势力发展,“是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全国的僧尼人数膨胀到数十万。僧尼不服役、不纳税,建寺造像又是绝大的浪费,给封建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危机。
——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寺庙抢夺财政收入,影响统治者利益
秦汉:
秦始皇、汉武帝虽追求不死药,但这是对人世的肯定。
——李泽厚《美的历程》
先秦: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周:周武帝灭佛
南朝范缜:形神合一,反对形亡而神不亡。
华夏理性, 历史传统
不信鬼神,专注现世
历代统治者的灭佛运动
对佛教思想的怀疑
唐:唐武帝灭佛
探究四:宗教为何不能统治中华?
探究五:美美与共,儒学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代新信仰之传入,只扩大了中国思想领域之新疆界。在中国文化史里,只见有吸收、融合、扩大,不见有分裂、斗争与消灭。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三教图》
台北博物馆《虎溪三笑图》
和尚慧远与大儒陶渊明、道长陆修静在一起高谈阔论,浑然不知猛虎经过,等三人发觉,纷纷相视一笑,欣然道别。
——《“虎溪三笑”产生缘起考》,《东南文化》1993年第4期。
佛坐、道立、儒作礼,暗喻杨佛抑儒倾向。
——《宋代马远《三教图》儒佛道始祖像评说》,《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1期。
尊佛抑儒
三教合一
问题1:从“三教图”到“虎溪三笑”,反映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点?
探究五:美美与共,儒学新发展?
问题1:从“三教图”到“虎溪三笑”,反映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点?
(魏晋)龙兴寺佛像
(汉)孔望山摩崖像
简单粗糙,白人面孔
瘦骨清相,汉人面孔
佛教本土化
中华文化改造佛教
探究五:美美与共,儒学新发展?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其“道统说”即是受到佛教定祖立统的启发而提出的。
——ト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两宋》
受佛教影响,韩愈提出道统说
中华文化吸收佛教思想
问题1:从“三教图”到“虎溪三笑”,反映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点?
佛教本土化
白人面孔
汉人面孔
中华文化改造佛教
中华文化特点:包容性。
农业科技,实用之美
——科技
探究六:能否用唯物史观去解释中国科技的特点?
领域 时期人物 主要成就
数学 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农学 北朝贾思勰
地理学 西晋裴秀 《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学 隋朝李春
印刷术 已有雕版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医药学 唐高宗时期 《堂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天文学 唐朝僧一行
军事 唐末 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问题1:能否结合课本,完成下属表格?
领域 时期人物 主要成就
数学 南朝祖冲之 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农学 北朝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西晋裴秀 《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学 隋朝李春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 已有雕版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医药学 唐高宗时期 《堂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唐朝孙思邈 《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天文学 唐朝僧一行 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军事 唐末 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探究六:能否用唯物史观去解释中国科技的特点?
问题1:能否结合课本,完成下属表格?
探究六:能否用唯物史观去解释中国科技的特点?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特点:农为本,商为末,科技服务小农经济
问题2:《齐名要术》反映了怎样的观念?
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
(存在)
(意识)
科技特点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中外文化交流
探究七:结合导学案,能否找出“美美与共”的表现?
科学技术
印刷术、造纸术,
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指南针
新航路的开辟
火药,应用于军事
资产阶级革命打败骑士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儒学
建筑
汉字
诗文
历法
医学
(向西)科技传往欧洲
(向东)制度、文化传往东亚
板书总结: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诗歌、书法等文艺
从“佛道盛行”到“三教合归儒”
农业科技,实用之美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动荡
隋唐:和平盛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四、交流美
美美与共
一、文艺美
二、哲学美
三、科技美
佛
本
无
相
唯物史观
小结
佛像的探究
唯物史观方法论
诗歌、书法等
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更能理解中国黄山,
“徐霞客式的美”
(掌握)
(运用)
小结
“徐霞客式”的人生追求
追寻道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北京香山
高拱:如此大好河山,却国势衰颓,江河日下。你说我们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呢?
张居正坚定地道:
若他日身兼国事,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郦波《千古名相 郦波评说张居正》
为国解忧,心系天下。
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
魏晋风度式
各美其美: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美
庶族地主式
“张居正式”的人生追求
安徽黄山
课后作业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阅读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并撰写一篇300——500字的小论文。
要求:使用唯物史观方法论,从“宋元”
“明清”或者“近现代”中,挑选你最感兴趣的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进行分析。
宋、元、明、清、近现代
感谢倾听
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