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1: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课堂导入
◎独孤信多面球体印
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
时空定位
隋朝
建立
唐朝
建立
安史
之乱
朱温
灭唐
北宋
建立
581年
618年
755年
907年
960年





国祚:38年
国祚:289年
共历72年


盛世前夜·琼花一现
隋朝兴亡
一、隋朝兴亡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
——赵翼《廿二史札记》
(一)隋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隋建立
589年隋灭陈
576年周灭齐
576年,周武帝攻下邺城,灭北齐。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元开皇。
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灭掉陈朝,结束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一、隋朝兴亡
(二)隋的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 影响
长安、洛阳 广设仓库
大运河有何特点?
贯通南北,巩固统一,
经济交流,沿岸城市发展
以南供北,以北控南,有效管控关东和江南。
奠定强盛的物质基础
东都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修建东都、大运河、设仓库有何目的?
以洛阳为枢纽,沟通五大水系。
开通大运河
兴建洛阳城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顾炎武
一、隋朝兴亡
(三)隋的速亡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指洲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 lài ] 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食货典》
是时(隋朝末年)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尤大充惚,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志》
“国富而民穷,如累卵之危”
事件 劳役 时间
兴修洛阳 每月200万人 605-606年
开凿运河 210余万人 605-610年
修建长城 100余万人 有隋一代
7次征发
三征高丽 300余万人 612-614年
千头万绪,同时并举
一、隋朝兴亡
(三)隋的速亡

同学们结合P32页学思之窗,以大运河的修建为例,说说看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思考点
参与灭陈,统一有功
广设仓库,救济有功
修建运河,发展经济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修筑运河,劳民伤财
三征高丽,穷兵黩武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宋史》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民谣

“ 罪在当代 ,功在千秋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盛世华章·合同一家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后统一全国,
提出“安集黎元,与之休息”的施政方针。
唐太宗治国思想:君舟民水、克勤克俭、虚怀纳谏等,
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君子满朝治天下”“劝农桑,轻徭役”。
唐玄宗“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政治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唐长安城平面图
经济
◎唐代曲辕犁模型
◎汉代画像砖中的直辕犁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民族关系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民族关系
根据教材,填写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归纳唐朝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历史时期 民族 历史事件 交往方式
唐太宗 唐高宗 武则天 突厥 灭东突厥,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在西域设北庭都护府 军事征服
设立军政机构管理
唐玄宗 靺鞨 回纥 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任用当地少数民族
首领担任长官
唐太宗 唐中宗 唐穆宗 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长庆会盟 和亲、会盟
从交流到交融,从往来到认同
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怀柔为主,征战为辅
经贸往来,文化影响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盛世危机·走向覆灭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一)覆亡之表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同时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但也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后黄巢起义的将领朱温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唐中后期藩镇分布图
◎唐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二)覆亡之兆
宦官之祸,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
——《资治通鉴》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白居易《长恨歌》
◎杨国忠
◎李林甫
◎玄宗与贵妃
征兆一: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党争严重,朝政日趋腐败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二)覆亡之兆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
——《新唐书·兵志》
◎安禄山表演胡旋舞(插画)
◎天宝十节度使
边镇兵 万
49
中央军 万
9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征兆二: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二)覆亡之兆
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朝手中夺走河西走廊和西域,代宗即位初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南诏继续扰边,大渡河以南尽为其所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汉文
粟特文
爰逮朕躬,结为父子,使寇虐不作,弓矢载橐,尔无我虞,我无尔诈,边鄙之不【】,【】【】之赖欤。
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犹朕之子也,父子之义,既在敦崇,兄弟之亲,得无连类,俱为子爱,再感深情,是用故制作丰碑,发挥遐【】,使千古之下,休光日新。
——《阙特勤碑》(括号为字迹模糊缺漏的部分)
唐人不让突厥英明勇敢之人有所作为。突厥人在战争中死伤众多【】突厥人啊,如去那个地方(指归附唐朝),你们就将死亡。你们不听从你们可汗的话,四处走散,(结果)你们全部毁灭在那里 ……我们曾是一个拥有自己可汗的民族, 但如今我们自己的可汗在哪里?我们在为哪个可汗效劳?
——《阙特勤碑》南面突厥文第六至九行译文
征兆三:唐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易变性和羁縻府州体制的脆弱性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一)覆亡之果
五代 起止 都城
后梁 907-923 开封
后唐 923-937 洛阳
后晋 936-947 开封
后汉 947-951 开封
后周 951-960 开封
十国 起止 都城
前蜀 891-925 成都
后蜀 926-965 成都
吴 892-937 扬州
南唐 937-976 金陵
吴越 893-978 杭州
闽 893-947 福州、建州
楚 896-951 长沙
南汉 905-971 番禺
南平 907-963 江陵
北汉 951-979 太原
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
——【清】赵翼
北方更加动荡
政权更替频繁
经济重心难移
特点: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实质:
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的延续
(一)覆亡之果
政治: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强化中央政权;
经济: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
军事:整顿军队,严肃军纪。
后周
世宗改革
北周虽未完成统一,但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柴荣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唐朝
隋朝
960年
北宋
建立
五代十国
本课小结
思考:
以盛唐为例,一个盛世的形成离不开哪些因素?对治国理政有何启示?
盛世
气象
政治:
国家统一,君主有为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经济:
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文化:
完善科举,大兴文教
社会心理:
社会安定,民心所向
民族关系:
政策开明,互相尊重
往来密切,关系和谐
军事:
军力强盛,节制用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