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图一:康熙皇舆全览图,《嘉庆重修一统志》皇舆全图
中国清朝官修地理总志
康熙《大清一统志》(1686~1744)
乾隆《大清一统志》(1764~1784)
《嘉庆重修一统志》(1811~1842)
【嘉庆志所辑资料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为限】
图二:康熙《大清一统志》卷一
以昭大一统之盛
一统之盛:疆域
东南:收复台湾,纳入国土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临海水土志》中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版图
1642年,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三国
元朝
明末
复台·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
郑氏政权占领台湾
成为地方割据政权
1683年,清军收回台湾
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图四:郑成功画像
图三:清朝疆域图(1820年)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一统之盛:疆域
东北与西北:反击沙俄,经略西北
黑龙江流域:
反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蒙古与新疆:
康熙:1757年彻底平定漠西准噶尔部的叛乱
乾隆: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
在蒙古地区设盟、旗两级制度管理
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材料二:本朝龙兴,蒙古科尔沁部率先归附,及既灭察哈尔,诸部相继来降。于是正其疆界,悉遵约束。有大征伐,并帅师以从。及定鼎后,锡以爵禄,俾得世及。每岁朝贡以时,奔走率职惟谨,设理藩院以统之。”
——《嘉庆重修一统志》外藩蒙古统部
蒙古衙门——理藩院——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共治西藏:确立册封制度
一统之盛:疆域
西南:共治西藏,改土归流
顺治 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尊号
康熙 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乾隆 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西藏
1792年 金瓶掣签制度
1793年 《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图六:金瓶掣签油画
强化管理:实行改土归流制度
西南各民族聚居区
土司世袭制度——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
图五:达赖金印
班禅金印
清朝治理边疆和民族政策的特点?
①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②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③优待上层、稳定局势;③设置机构、颁行法律。
一统之盛:疆域
思考探究:清朝疆域的奠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四:始修于1811年的“嘉庆志”及其“嘉庆图”,既承载着中国历史内在发展所能达到的空间极致,又延续着康熙帝祖孙四代超越了历代汉族帝王所固有的“天下观”之窠臼--对领土、边界、主权与边民有着清晰的界定与认知的理念。同时,还附丽着沙俄与西欧列强对清朝领土主权的国际承认。因此,本文将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空间坐标判定在“嘉庆志”及“嘉庆图”所确定的领域。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使我国的领土版图发展到极致,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材料三: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清世宗实录》卷83
材料五:合“内外”华夷为一家,即“天下一家”;合“内外”疆域为一国,即中国;合“内外”文化为一体,即中华文化;合“内外”之心为一心,即国家认同。此乃清朝对“大一统”理念发展的划时代突破,是“中国”概念演变的重要例证。
——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以《大清一统志》为中心
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巩固了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一统之盛:疆域
思考探究:清朝疆域的奠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图七:乾隆《大清一统志》
图八:嘉庆重修一统志
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
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清世祖实录》卷90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朕统御寰区,一切生民,皆朕赤子,中外并无异视。——《清圣祖实录》卷151
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大义觉迷录》
夫满汉名色,犹直省之各有籍贯,并非中外之分别也。——《清世宗实录》卷130
鄂尔多斯蒙古乃属世仆,不应目之曰‘夷’,此皆俗吏刀笔之谈,如云‘夷汉’ ‘蒙汉’等语,甚属不经,朕恶观之。此后但称蒙古、汉人可。——《清高宗实录》
康熙
雍正
乾隆
顺治
一统之盛:疆域
思考探究:清朝疆域的奠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前所未有的“大一统观”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六部
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六部
南书房
军机处
内阁
六部
南书房
军机处
康熙
乾隆
雍正
乾隆五十六年撤销
清朝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
秘书班子
削弱
处理例行事务
名义上的权力中枢,有名无权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军机处
皇权受限
皇权强化
1729年设立军机处协助处理西北军务
军机处后期成为事实上的权力中枢
一统之盛:政治
图一:军机处与养心殿方位图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军机处
无常任人员
无正式职称
无办公署衙
无岗位津贴
四无机构
简:机构简单
速:办事高效
密:保密性强
特点
皇权受限
皇权强化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参与决策,承旨办事
职能
一统之盛:政治
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交皇帝御览
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交法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部门实施
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图二:军机处原状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明:
奏本
题本
官员→通政司→内阁→皇帝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清:
奏折
官员
皇帝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材料二:因鉴于传统的本章制度积习相沿,臣工进言,非壅则泄,下情不能上达,为欲周知施政得失、地方利弊及民情风俗等,于是命文武大员于露章题达之外,另准缮折具奏,直达御前,机密简便。臣工于大小事务,凡有见闻,必须据实奏闻,内外之事,遂不能欺隐。
--庄吉发:《清朝奏折制度》
奏折制度
一统之盛:政治
迅速机密
图三:奏折匣
康熙
乾隆
雍正
发端
定制
完备
雍正在给湖南巡抚王朝恩的密折批示中写道:“二人(年羹尧、隆科多)就曾在朕前奏你不可用……”。
雍正又在给河道总督齐苏勒的密折批示中写道:“隆科多说你操守不好”,“而年羹尧前岁奏你不能料理河务,言不学无术”。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奏折制度
一统之盛:政治
材料五: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
材料六: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
材料三:
据琦善奏折,他于……,称琦善拒不派援,致使关天培孤军困守以致失败的说法,不能成立。
综上所述,可以确认,琦善……,且非为“私许”,实有请旨奏折。
——《天朝的崩溃》
材料四:
但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的编纂官们,将原本应附于琦善1840年9月2日奏折之后的照会,误植于其8月17日奏折之后。这就给人一种误解,以为是琦善首先向道光帝提议惩林的。我们若将佐佐木正哉所辑录的英国档案馆中的中英往来文件相对照,不难发现此中的错误。 ——《天朝的崩溃》
大权独揽 乾纲独断
文化专制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从知识分子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安能敬案
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
一统之盛:文化
大兴文字狱
全祖望案
《皇雅篇》中大叙雍正得位之正的问题,谄媚之意彰显。 “为我讨贼清乾坤”
材料七:(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
——胡奇光《中国文祸史》
材料八:今人之文,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削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之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在《迈堂文略》
康乾盛世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开拓
内有起义叛乱动摇统治
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
康熙
乾隆
雍正
康熙志
三部一统志中山东统部的户口与田赋
嘉庆志
乾隆志
地丁银与摊丁入亩
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推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二千五百四十四万七千六百三十三丁
二百二十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二
二千八百五十四万一千四百六十七名口
乾隆《大清一统志》卷一二五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一六一
康熙《大清一统志》卷九十六
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按人口和田亩的多寡来承担。
一条鞭法
盛世之危:内忧
山东 人口 纳赋田地 地丁银
康熙志 2278982 973821顷 3378000余两
乾隆志 25447633 924916顷 3390379余两
嘉庆志 28541467 883595顷 3344000余两
盛世之危:内忧
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 1.4 亿,到1840年已增至 4.1 亿人
人口激增,资源危机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吏治腐败,矛盾尖锐
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逆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戕害兵役……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唯自责耳。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
—《清仁宗实录》卷 274嘉庆十八年九月庚
仅仅是因为“因循怠玩”吗?
重农抑商,财政压力
阶级矛盾
危机重重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耕地面积增加。③农业生产技术提高;④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大量种植;⑤赋税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五十八年,英吉利国遣使臣马嘎尔尼等,恭迎表贡……特颁敕谕。
译出表文内,有恳请派人留京,照管买卖一节。又使臣禀请大臣特奏,该国货船或到江浙,以及天津广东地方收泊交易。又该国夷商恳求在京城另立一行,收贮货物。又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夷商在此停歇,及拨给附近广东省城小地方一处,居住夷商。或准令澳门居住之人,出入自便。又该国夷商自广东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或不上税,或少上税。又该国所奉之天主教,欲任听夷人传教。
高宗纯皇帝以所请皆系更张定制,命大臣向使臣严加训斥。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六
盛世之危:外患
阅读文本内容,思考:
①材料反映出马戛尔尼使团的哪些贸易要求?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什么诉求?
准许英商留京贸易;
允许英商在江浙天津等地贸易;
恳求在北京设立商馆收存货物;
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
允许英国人在澳门自由来往;
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享受免税或减税;
允许英国传教士在华传教等。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且天朝统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清高宗实录》卷1435
盛世之危:外患
因循守旧
天朝上国
自给自足
封闭自守
闭关锁国
大型天体运行仪,大型太阳系仪、空气真空泵、力学巧益架、 “君主号”战舰模型、毛瑟枪、榴弹炮等;英国出产的各种羊毛、棉织和钢铁制成品;表现英国文化艺术领域成就和社会状况的绘画、版画作品等。
十三年,英吉利国夷船带兵擅入澳门,据夷目云,该国与大西洋邻好,今大西洋国地方,为法兰西占据,该国恐大西洋人来澳门贸易者,被法兰西欺阻,因派夷目带兵帮护,经地方官奉旨严饬,夷目畏惧,即行退回外洋。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六
盛世之危:外患
1820年,既是“嘉庆志”及“嘉庆图”所描述的中国疆域范围的最终底定极点,也是东、西方力量对比最终逆转的临界点,更是中国国势由强转弱的最后时刻。是年,英、俄已经在觊觎中国西北与西南的大门,是年以降,英、俄已缘门而入,渐趋登堂入室。中国从此金瓯残缺,无所规复。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大清一统志》
我大清之受天命有天下,
增式廓而大一统者,
于今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