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19: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找到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的伟大胸怀。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找到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的伟大胸怀。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片段《长津湖之水门桥》。
2.学生谈欣赏电影片段感受,引出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两部分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毛主席失子之后的内心世界。
1.学生听数字教材朗诵课文,了解毛岸英牺牲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先读一读第一部分,找一找描写毛主席的句子,画一画关键词,互相谈一谈感受,小组内交流,推荐学生后汇。
3.学生汇报。
(1)数字教材划线展示: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接着一只的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2)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的失子之痛。
(3)指导学生朗读。
4.通过电影片段展示毛主席抗美援朝的讲话,让学生了解毛主席爽朗、自信、豪迈的性格。通过对比,学生体会毛主席心情异常悲痛。
5.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毛岸英的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毛主席对毛岸英的希望,毛岸英幼年时期吃尽了苦,以及后来和毛主席聚少离多。
6.学生继续汇报。
(1)出示“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2)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的悲痛之情。
(3)喃喃什么意思?
(4)指导学生想象毛主席除了喃喃“岸英!岸英!”还会喃喃什么?
7.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什么方法让读者感到毛主席的悲痛之情?学生体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从而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采用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而体现人物内心世界应用于写作之中。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1.引导学生知道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体会毛主席面临的艰难抉择。
2.学生找到具体语句思考体会,毛主席当时的情景。
(1)引导学生交流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心中的悲痛,以及对儿子的眷恋和不舍。
(2)数字教材出示: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引导学生通过对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体会到毛主席怎样的内心呢?
(3)指导学生朗读.
3.以毛主席是否决定将毛岸英遗骨运回国内,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毛主席语言的语句,体会毛主席伟大的人格。
4.练习接读。体会毛主习对毛岸英的眷恋和愧疚。
5.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1)体会“踌躇”和“黯然”的意思。
(2)引导学生从体会“踌躇”和“黯然”的意思,了解毛主席对毛岸英的不舍。
6.出示:第二天早上,秘书在卧室看到的什么景象?
(1)“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补充句子,体会毛主席的悲痛与不舍。
7.师生完成补充句子,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8.引导学生引申出去,介绍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烈士事迹,激发学生对抗美援朝牺牲烈士的崇敬之情。
9.总结:本课采用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失子之痛 常人情怀
艰难抉择 伟人胸怀
动作 语言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