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0: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对本节课能够有整体的时空观念的认识。
2.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其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
3.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4.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运用历史学科语言阐释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培养提取信息、材料解读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5.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文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性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制度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方文官制建立的背景及影响
难点:了解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时空定位】
第1课时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及过程
学习目标
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其与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
二、自主预学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35-36页,依据课本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思考。
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
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理论依据:启蒙思想的影响
外来因素:科举制提供借鉴
2.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当时的社会特征分别是什么?
(1)中古时期:恩赐官爵制
社会特征:封君封臣制度、王权与教权并立
(2)17-18世纪:个人恩惠制
社会特征: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3)政党分肥制
社会特征: 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逐渐形成
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 ,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的时间线索
三、合作探究
材料: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1)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提高,社会分工复杂,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设置增加,政党更换频繁,亟须建立职业官僚体系。
(2)随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四、当堂检测
1.美国《彭德尔顿法》对职务常任制度采取了有条件的采纳态度,即将美国文官分为政治任命文官与常任文官,即政治任命文官的任期并未常任而由总统决定其具体任期,但其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美国高级专业技术类文官中政治任命文官不应当超过15%。这一变化表明(  )
A.两官分途制度不适合美国当时的国情 B.美国的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文官制度的嬗变适应了三权分立体制 D.常任文官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2.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形成两党政治,但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所以任意一党得势后都会大幅度地在官僚体系中排除异己,甚至还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为此英国政府设置了事务官,该类官员(  )
①负责制定政策 ②没有严重过错可以长期任职
③随内阁共进退 ④进入体制时由考试择优录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有学者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是对旧有的人事管理体制、基本原则等诸多问题的纠错,它科学、效能的价值取向为去除传统官制的种种痼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以下表述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原先的政党分肥制容易造成腐败泛滥,影响行政效率
B.文官制度使政治和管理分离,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C.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务官不受政党影响,长期任职
D.文官委员会不受党派干涉,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4.1883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  )
A.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C.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D.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
5.郭素萍在《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中认为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公开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这一规定有利于(  )
A.实现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B.杜绝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避免争权夺利现象出现 D.提高政府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
CCCBD
第2课时: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和影响
一、学习目标
1.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运用历史学科语言阐释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培养提取信息、材料解读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认识文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性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制度自信。
二、自主预学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三大特征:特征一: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
特征二: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特征三: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其他特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统一管理,科学分类;走向专业,注重培训
2.根据教材从不同角度回答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规范了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
②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
③“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④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⑥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⑦对世界: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和宝贵经验,为世界政治文明的继续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2)局限:
①文官制度没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
③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3.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点
三、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一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视且容易做到大官。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分科考试,形式多样;分初试、二试、三试,程序规范;内容以儒家学说为主;注重时政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别:唐代科举: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英国:国王和权贵的恩赐;依靠私人关系和个人情感。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官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英国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政党政治下首相及内阁大臣时有更替,需要保持政府运行的稳定和常态,所以形成了文官制度。
共同之处: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四、当堂检测
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主要通过选举产生或政府首脑任命,承担政治责任;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由此可推知(  )
A.事务官忠于职守并随政党共进退 B.这类规定不符合权力制衡架构思想
C.事务官有不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 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2.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的官员由此分为两类:一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可以长期任职。上述做法旨在(  )
A.维护公职人员合法权利 B.保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
C.防止国王干预行政事务 D.避免政党私相授受官职
3.列宁曾说: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材料旨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①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③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④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832年,纽约州参议员威廉姆·马西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所有。既然官员任期有限,那么就竭尽全力地捞取最大化的利益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游戏规则如瘟疫一样广泛地侵蚀着合众国的机体。由此可见,当时美国(  )
A.各个党派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 B.官僚体系制约社会发展
C.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存在弊端 D.文官制度运行尚待完善
5.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力改革英国文官制度,探索以文官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这一做法(  )
A.导致文官队伍逐渐精英化 B.易导致文官队伍人浮于事
C.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 D.旨在增进文官体制的活力
6.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逐渐形成的文官制度的传统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
A.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B.忽视了官员道德品质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D.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7.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俸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1805年,财政部设立了常务次官主持日常事务,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内阁的更迭而替换。到1830年,大多数政府部门已经设立常务次官。这一系列举措(  )
A.克服了文官制度存在弊端 B.确保了上下议院权力的制衡
C.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D.解决了营私舞弊的政治乱象
8.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法案标志美国文官制度建立 B.对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大
C.体现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特点 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DBCBD ACB
名词解释
1.文官:文官又称公务员,其英语原文为Civil Servant。西方公务员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公务员既包括选举产生与政府共进退的政府官员(政务官),也包括常任制的、非选举产生的政府公务人员(事务官)。狭义的公务员仅指事务官。
2.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又称公务员制度 ,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各级文官的分类、考 试、录 用、考核、奖惩、传递、培训、晋升、调动、解 职、退休、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
3.政党政治:政党政治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议会内部就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治派别,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了《选举改革法》之后,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由此才正式形成英国议会制的两党政治(执政党和在野党相互制衡)。此后,美国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形成政党政治。
3.恩赐官爵制:恩赐官职制是指文职官员的任命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根据门第和私人关系予以恩赐。在封建君主制度下,君主和贵族将官职赏赐给下属的任官制度,是君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种任官现象。
4.个人赡徇制:个人赡徇制是指当权者将国家官职作为个人赡恩徇私、私相授受的赠品给予亲朋戚友的用人制度。在17世纪末期以后,资产阶级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社会官职恩赐制的产物。
5.政党分肥制:是指政党可以从国家财政拨款中分配一定比例的资金,以支持政党的发展和活动。这一制度旨在支持政党的自主发展,以实现政党的良性发展,推动政党的有效运作,促进政党的责任落实,保证政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