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2: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剑桥中国晚清史》认为,清廷要求英使渴见皇帝时行跪拜礼,并限制外商在广州一口贸易是把西方
国家当“藩属”对待,恶化了中英关系,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这一说法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明确指出了战争的后果
C.肯定中国抗英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战争爆发原因
2.下图是19世纪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情况示意图。导致图中白银外流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万银元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831年1832年1833年1834年1835年1836年
A.中外贸易的发展
B.鸦片走私的兴盛
C.自然经济的衰败
D.地方政府的腐朽
3.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些将领()
人物
官职
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1841年1月
广州沙角、大角
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A,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
D.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4.观察下列这组图片,与其所反映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片面最惠国待逼
领事栽判权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说:“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
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而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为解决该矛盾,英国()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4页)
A.缩减对华的鸦片贸易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扩大中英间合法贸易
D.摧毁中国的自然经济
6.身处北京城的英军吴士礼中校用日记记录了这个惊人的场景:“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述
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
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材料描述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日本占领旅顺后的大屠杀
C.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城
D.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7.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最能印证该预言的是俄国
A.控制北京城
B.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C.索银二亿两
D.通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8.针对一场中外战事,《申报》在1884年8月刊登多篇社论,包括《论御敌仍当以炮台为重》《论中国水
师实为有用》《闽江战事失算失援说》。判断社论提到的“敌”是
(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9.下表为主要西方国家在华银行设立情况统计表(单位:家)。这主要表明
期间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美国
日本
1894年前
16
2
2
1895-1913
5
15
11
15
5
33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
B.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
D.一战期间外国资本投入减少
10.公车上书之后,他设强学会于京师,为御史杨崇伊所劾,封禁;其徒设《时务报》于上海…举国耸
动,风气骤变。根据材料可知,他和其徒
A最早“开眼看世界”
B.掀起洋务运动
C.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D.领导义和团运动



人公

11.右图是1895年上海《申报》一篇报道,该报道描述的事件

A.促进中国近代化起步


接京电
B.打击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都察院


C.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D.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12.维新派一直宣传民权、开国会,但“维新”实际所做的不过是减汰冗员、裁撤机构、设立制度局等“行
政”方面的措施,并没有颁布关于定宪法或开议会的谕旨。这反映了
(
A.维新派主张君主专制
B.设国会不适合国情
C.改革派力量不够强大
D.共和观念渐人人心
13.梁启超在《清议报》中发文:“骨节、肌肉、脉络、手足、咽喉皆可得而瓜分者也,惟腹心则不可得而瓜分
者也。腹心者何?我四万万同胞爱国之心、团结之力是也,有之则生,无之则死。”梁启超意在(
A,宣传西方政治思想
B.对抗顽固势力的阻挠
C.唤醒国人民族意识
D.痛斥清王朝腐朽统治
14.漫画针砭时弊,人木三分。右图漫画巧妙地将两种嘴脸融合在一张画上,强烈讽
刺了
(
A,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
B.清政府对内妥协对外独裁
C.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佚名《对内对外两
D.清政府对外政策摇摆多变
种面目》(1908年)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