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孙老师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
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的满腔愁绪。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作者简介
字词识记
宿 建 德 江
[唐]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zhǔ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渚
德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美德
品德
笔顺:
dé
自读整首诗,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诗题意思、大致内容等。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住
默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宿
移舟
划船
泊
停靠
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日暮
黄昏时分
客
愁新
诗人
新的愁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
空旷的原野
江清
清清的江水
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齐读诗句,想象:读到“天低树”“月近人”时,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谁能读出诗中的意境?
想象画面
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人借“天低树”“月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借景抒情
默读全诗,想想哪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心里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愁。
面对黄昏的落日,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愁新”?他满怀愁绪向谁诉说呢?
体会诗情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满怀愁绪无处诉说,似乎只有江月知晓他孤寂的心情。
直抒胸臆
配乐朗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参考诗意,背诵原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宋
新课导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时间
地点
事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句语言美。
3.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
/
/
/
轼
shì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指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乌黑一片。
指跳动的珠子。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
诗意: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从地面卷起的大风。
卷地风
诗意: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望湖楼下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读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云开雨散图
水天一色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翻墨
黑云
白雨
跳珠
比喻
雨势之猛
雨点之大
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
有声有色
后两句中,哪一个字体现了夏天天气的特点?
“忽”。“忽”字表现了夏天天气变化之快。风吹雨急去,望湖楼下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云、山 雨、船 风、水、天
未遮山 乱入船 忽吹散、水如天
翻、遮 跳、入 吹、散
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阴
雨
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下雨后
下雨前
下雨时
气候变幻莫测、热爱西湖奇景
黑云——翻墨
未遮山
白雨——跳珠
乱入船
卷地风、
湖水——天
忽吹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词牌名
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地点
时间
西江月
黄沙
新课导入
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习目标
1.认识并掌握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课文。
3.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4.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南宋词人。这首词是辛弃疾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上饶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有一天晚上,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鹊
què
蝉
chán
默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hán
xiàn
出现。
qu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的意思。
乡村夏夜
大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想象:自由读上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景 迷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横斜的树枝。
是谁在说丰年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情 喜悦
明月出来真的惊飞了枝头的鸟儿吗?这种写法叫什么?
半夜的蝉鸣和蛙声更显得夜晚的宁静, 以动衬静。
你们还知道类似的诗句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词和《宿建德江》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从这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
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
“两三点雨”
“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词人刚开始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林茂密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忽然看见,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
陆游有两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请同学们想象词人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会是怎样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受作者的喜悦。
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号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整首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描写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杜甫《春夜喜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pǐn dé
一.看拼音,写词语。
品
德
rì mù
xǐ què
mínɡ chán
dào huā
日
暮
喜
鹊
鸣
蝉
稻
花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日暮: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昏时分。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游子心头。
··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渐渐升高了,山林顿时变得明朗起来,惊动了在树枝上栖息的鸟儿;清风吹拂中,蝉儿叫个不停。
横斜的树枝。
··
三.理解诗歌内容,完成练习。
1.《宿建德江》中点明作者感情的字是______,愁绪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展现了天气变化迅速的字是_____,具体展现了天气由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的过程。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表达了词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长期羁旅生活的寂寥、对故乡的思念
“愁”
“忽”
黑云滚
滚而来
大雨倾盆而下
雨停天晴
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
热
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