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采薇典故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食周粟的故事。所以采薇也借指隐居生活。 古诗词例句
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2. 《小雅》是什么乐歌?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3.“薇”是:野菜,即野豌豆苗。岁亦莫 止猃狁 之故载 饥载渴王事靡盬维常之华 四牡骙骙小人所腓象弭 鱼服雨 雪霏霏(mù)(zài)(kuí)(mǐ)(xiǎn yǔn )(gǔ)(féi)
(yù)靡 室靡家(mǐ)(hā) 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第一章采 薇 采 薇 ,薇 亦 作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发新芽。曰 归 曰 归 ,岁 亦 莫 止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 室 靡 家 , 玁狁之故。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不 遑 启 居 , 玁 狁 之 故 。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语气词已经同暮M?无闲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春秋称狄,战秦汉称匈奴1.第一章所写事件是?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2.开头是什么写法?兴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3.“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写什么?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古者戍役,两朞(期)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
(朱熹《诗集传》)
忧心如焚我 戍 未 定 , 靡 使 归 聘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柔 止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未长大。曰 归 曰 归 ,心 亦 忧 止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真牵挂。忧 心 烈 烈 ,载 饥 载 渴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太苦啦。第二章又…………又防守问忧 心 孔 疚 ,我 行 不 来 !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难回家。 第三章采 薇 采 薇 ,薇 亦 刚 止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变老啦。曰 归 曰 归 ,岁 亦 阳 止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 事 靡 盬g?,不 遑 启 处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硬、老阴历十月休止很痛苦回家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军旅生活的劳苦2.还是兴的写法吗?兴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
朱熹(《诗集传》)
薇菜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前三章分析时令的变化: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
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1、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这三章表达的情感怎样表达的?
层层递进。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
(2)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
(3)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章法特点:(1)比兴: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作用:可以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同时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2)重章叠唱: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第四章彼 尔 维 何 ? 维 常 之 华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彼 路 斯 何 ? 君 子 之 车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戎 车 既 驾 ,四 牡 业 业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岂 敢 定 居 ? 一 月 三 捷 !那通“薾”,花盛开样助词高大的战车棠棣将军战车语气词驾车公马;母叫牝pìn高大雄壮样第五章驾 彼 四 牡 ,四 牡 骙 骙 。驾车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君 子 所 依 ,小 人 所 腓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 牡 翼 翼 ,象 弭 鱼 服 。四匹马儿多齐整,象骨饰弓鱼袋挂。岂 不 日 戒 ,玁 狁 孔 棘!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马强壮样靠车遮蔽整齐熟练鲨鱼皮做的箭袋象骨饰弓急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直接写战事2.这两章写战事什么?战斗太频繁一月三捷生活太艰苦岂敢定居处境太危险冲锋陷阵小人所腓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将帅和士兵生动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四、五章分析
以棠棣之花起兴,喻军威盛大。
以四牡为喻,比纪律严整,卒伍精强。
岂敢定居、岂不日戒,赋写敌人之凶悍。四、五两章从哪些方面追述从军作战的紧张战斗生活?
四牡业业:以驾车马匹的高大,烘托士卒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写军容之盛和军械的精良。(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2)棠棣之花可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棠棣花两三朵为一枝”,有携手共御外敌之决心。艺术手法----比兴第六章昔 我 往 矣,杨 柳 依 依 。今 我 来 思,雨 雪 霏 霏 。行 道 迟 迟,载 渴 载 饥 。我 心 伤 悲,莫 知 我 哀。 迎风摆动,形容枝叶茂盛语气词稠密的样子没有人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1.这章写的内容是?戍卒归途悲苦心情2.他是战争的幸存者,他终于踏上了归 途,假如他是你,你会怎样?高兴大难不死3.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这是为什么?增强悲剧效果,渲染凄凉气氛他虽杀敌报国,更是牵挂家人故他眼前有喜,依然那样悲沉1.第六章的内容和写法与前面一样吗?不一样,前面都是写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性,而第6章是写归途所思所感。2.它在本诗里有何作用?它使内容层次清楚了,有了它我们才知道:以前是对服役生活的追忆,至此才是写的眼前;另外增加了抒情深度,喜事都乐不出来,多沉重啊! 末章忆昔伤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末章之美1.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
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
一是寒冬季节 雨雪纷飞的画面。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
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 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 难和内心的悲苦。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 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2.以哀情写乐景。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
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3.对比。
将时序之“今——昔” 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 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 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
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古诗十九首》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诗经》中其他思乡作品 击鼓(邶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扬之水(王风)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 反复咏叹
2.起兴的手法 3.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诗经》有“六义”说,其中__________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__________是就表现手法而言。主题与艺色填空______的戍边战士____________的诗,诗中叙述了他_______________生活,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服役思归之苦《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_______在归途中所作转战边陲的艰苦爱国恋家、忧时伤事风、雅、颂赋、比、兴《采薇》在章法上采用了诗歌传统的__________的写法;前三章的开头是____的写法,后三章是____的写法;表达的感情是既_____又_____的。重章叠句兴赋丰富复杂中国文学之
柳意象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二、“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四、“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五、“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七、“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八、“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