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孙老师
课前导入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学习目标
1.初步走进毛泽东,了解长征的背景。
2.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七律诗。
3.学习四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认识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背景知识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初读诗歌,疏通字词,体会节奏,了解诗歌大意。
wēi
yí
pánɡ
bó
lǜ
yá
dù
mín
suǒ
wán
初读感知
崖
渡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索
律
写一写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定律
规律
笔顺:
lǜ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山崖
悬崖
笔顺:
yá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渡江
渡口
笔顺:
dù
部首:
结构:上中下
组词:思索
搜索
笔顺:
suǒ
“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数一数,这首诗总共几行?每句几个字?
“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韵可不押韵,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意读准节奏
初读诗文
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走之,走着走着,你们看——
逶 迤
“逶迤”就是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磅 礴
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石字旁,而且笔画都很多,“磅”字有15画,“礴”字有21画,这么多笔画放在一起,就像两座巨大无比的石头山。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首联
颈联
颔联
尾联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
/
/
/
/
/
/
/
/
/
/
/
/
/
/
/
/
ténɡ
律诗一般按:“二二三”的节奏停顿。
默读课文,联系课本上的插图,结合注释以及查阅的相关资料,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遇到的一切艰难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晃动着,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再读课文,说说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再读诗歌,结合资料了解了长征。长征和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长征:艰难险阻
红军:不怕困难、豪迈、豁达
诗句重温
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诗中的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只等闲
这句诗中的“等闲”是什么意思?
一般、平常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
我们绝非等闲之辈
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
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
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
五岭 乌蒙 岷山 金沙江 大渡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经历了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
资料袋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来写呢?
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是长征途中最难跨越的,它们只是万水千山的代表。
漫漫征途中,红军战士把哪些“难”视为“等闲”之事呢?诗中哪几个画面形象地描绘了远征之难?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水拍云崖、
桥横铁索、千里雪
品读诗句
五岭山脉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山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读出五岭连绵不断的感觉
读出乌蒙山高大、巍峨、高耸入云的气势
再读诗句,读出感情。
想一想: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山高林密、天寒地冻、腹背受敌等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对比
透过这些夸张、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融入诗句并读出来。
无畏 乐观
面对艰难,红军是如此的毫不畏惧、从容不迫!难怪诗人这样赞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仔细读这两句,想一想:云崖为什么会“暖”?铁索为什么会“寒”?
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峭壁,敌人又设重兵把守。敌人本想凭借这道天险阻挡红军北上,消灭红军。然而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来到金沙江南岸后,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
尽管金沙江地势险要,又有敌人重兵把守,但红军战士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顺利渡江。想一想,此时此刻,红军战士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高兴、喜悦
暖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读出红军战士此时此刻的心情。
《飞夺泸定桥》精彩片段
看到这段视频,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场战斗?
激烈、惨烈、残酷……
这是一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殊死搏斗,这是一场激烈、残酷的战斗!战斗结束后,看,这泸定桥的铁索上似乎还残留着硝烟、弹痕和战士们的鲜血。看到这铁索,你的心情怎么样?
难过、悲痛、悲伤……
寒
请大家读一读,读出“寒”所概括的种种心情。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难;“水拍云崖”“桥横铁索”,更难。但面对不同的困难时,红军战士在战胜困难后,也会有不同的心情。读这两句,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
千难万险——无论是险恶的山水,还是猛烈的炮火,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因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长征的最后阶段,红军翻越岷山,距离陕北根据地不远了,艰难而伟大的长征胜利在望,不由得“喜”由心生。
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胜利结束了,红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的欣喜之情
胜利在望,红军战士真是一个比一个高兴,一个比一个喜悦呀!越过逶迤磅礴的五岭、乌蒙山和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用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渡过汹涌的金沙江、湍急的大渡河,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面对跨越半个中国的漫漫征程,面对万水千山、千难万险,伟人毛泽东用了两句诗表达他和红军战士的豪情。这两句诗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拓展延伸
五岭山脉
乌蒙山
连绵不断、巍峨险峻的群山,见证了长征的艰难,也见证了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此情此景对应的是哪两句诗?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江
泸定桥
这两个地方记录着两次让人难以忘怀的战斗,也抒发了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们的两种不同心境。此情此景对应的是哪两句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岷山
这是最艰难的一段历程,只要战胜艰难,胜利就在前头!此情此景对应的是哪两句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万水千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分述)
板书设计
课文主题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
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
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
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_____
( )_____
更
一、多音字组词。
( )_____
( )_____
横
( )_____
( )_____
难
( )_____
( )_____
尽
ɡēnɡ
ɡènɡ
nán
nàn
hènɡ
hénɡ
jǐn
jìn
更正
更加
难题
灾难
蛮横
横梁
尽管
用尽
课堂练习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释义,填序号。
尽:①完。②达到极端。③全部用出,用力完成。④都,全。
1.三军过后尽开颜( ) 2.尽职尽责( )
3.山穷水尽( ) 4.想尽办法( )
5.物尽其用( ) 6.雪尽马蹄轻( )
·
·
·
·
·
·
·
④
③
②
①
③
①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
2.“五岭逶迤腾细浪”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一词精练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一切艰难险阻。( )
√
√
×
朗读指导:本诗生动地描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朗读的基调是慷慨激昂的,语气是富有变化的。首联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坚决并充满信心,“只等闲”要
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轻读,读出平淡语气;读颔联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出平淡语气,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颈联的第一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二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尾联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要读重一些。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诗句表达的情感:红军战士们把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与“走泥丸”;金沙江水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却让人感到暖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红军战士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字。这些充分表达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