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2 07: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持 特)别快,一目十行,囫(hú)囵(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 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xī)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shuài)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人,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选出第1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字。
他看书看得(  )别快
A.持 B.特
2.选出第1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字。
花(  )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A.废 B.费
3.选出第1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字。
这使他十分苦(  )
A.恼 B.脑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  )陈正之读书只图快,(  )他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
A.因为……所以…… B.之所以……是因为……
5.为什么陈正之一开始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  )
A.因为他记忆力不好
B.因为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篱蔷薇
①春天的头茬阳光,洒遍了村庄。我家屋后,一篱野蔷薇长得格外茂盛。
②我来到屋后,发现蔷薇篱笆上竟然抽出了很多还没打花苞的嫩条.好像竹丛中的竹笋子一般。我欣喜地折了,把皮一剥就往嘴里放,有点酸,有点甜,还有点涩,但青嫩得很,入口嚼几下就化了,这实在是大自然对嘴馋孩子的一丝慰藉。
③太阳是所有花儿的情人。所有的花儿都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绽放。初夏时节,当蜜蜂嗡嗡地从窗格飞进时,我睁开了眼睛,一股浓郁而甜腻的香味直扑鼻子。我知道,蔷薇花开了!我翻身起床,趿拉着布鞋往屋后跑。
④呀!一篱笆的蔷薇花都约上了,都约在昨天晚上一齐开放,谁也不赶早,谁也不甘晚。纯白的,浅粉的,挨挨挤挤,满枝满篱地开了,长长的绿篱上,仿佛哪位仙女遗落了一件云裳。饱满润泽的花瓣中.一簇簇的黄蕊在风中招摇.引得蜂嗡蝶舞。我再也忍不住了,摘了一朵又一朵,直到满手满襟。我把一朵朵蔷薇轻轻地放在一个竹筛里,就像把熟睡的白雪公主放入摇篮一样。从菜园边割来一些竹枝,我开始做游戏。
⑤我忙着跟伙伴们用蔷薇和竹枝做花环,戴在头上扮公主,做新娘,彩排我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童话。
⑥等我们玩够了,蔷薇花也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过不了多久,透过一根根蔷薇枝,你会看到青青的金樱子已经挂上了。当白露为霜,秋风渐起,浑身是刺的金樱子,就由青转黄转红了,味道也会从涩入甜。为了这点甜味,我们不怕衣服被扯烂,手臂被划伤,一只只小手在蔷薇的茎刺旁试探、找寻,摘下后就用鞋底磨掉金樱子身上的刺,用嘴咬开它的肚皮,用手指挖出它一肚子毛刺刺的籽,终于剩下薄薄黄黄的果皮,洗也不洗,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享受一点点酸甜。
⑦雪花飘飞,屋前屋后的树木干枯空荡,只有那一篱蔷薇依然青翠稠密,各种虫儿、雀儿躲进蔷薇枝叶之间,在它们的蔷薇山庄亦歌亦食,等待春姑娘的到来。
(1)短文按照   顺序描写了野蔷薇的生长过程。请找出能够表现这种顺序的短语。这些短语体现了作者的观察是   。
(2)认真阅读第②③④段,归纳野蔷薇的特点。
①    有点酸,有点甜,还有点涩,但青嫩得很
气味 ②   
颜色 ③   
④    挨挨挤挤,满枝满篱 饱满润泽的花瓣 一簇簇的黄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野蔷薇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从“由青转黄转红”“从涩人甜”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观察时不但用眼睛看,而且放到嘴里尝了尝。
②进入冬天,蔷薇枝叶会干枯衰败。
(5)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有点”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
7.阅读综合训练。
柚子
①樟木溪的院落中,多有柏子树,从我家门前向远望。最远一棵是柚子树。
②柚子树挺拔。主干直,少分叉,叶子如放大数倍的橘子树叶,肥厚,枝上长着锋利的坚刺,寸长。它是渴望袖子的儿童的無梦,没人敢徒手攀袖子树,只能望着枝上滚圆密垂的柚子。无声叹息。
③a.(  )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型柑橘树的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柚子树开白色花,有大屁股的野蜂在袖子花上飞来飞去,结的小柚子是绿色的。b.(  )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沉甸甸地挂满袖子树枝。极其浓密的袖子树叶也掩不住它。大风时。柚子叶频频拍着滚圆的柚子,自信。自得。从容又毫不谦虚。那是多么饱满的圆,画都画不出那么圆。多少次梦想它扑通一声落下,惜之。柚子没有自然落下的习惯。
④柚子树真像一个从不关心儿童、极其冷漠的大人。惹它不起,它又毫无怜悯心,拿它一点几办法没有。我们曾向柚子树发起过攻击,用弹弓射袖子。用石头掷柚子,然而柚子皮厚,即使射中,噗的一声。它毫发无损,甚至并不弹动。徒劳地面对柏子的时候,几多仇恨几多爱啊!
⑤秋天了,柚子熟。话说这柚子品种,有一种肉有如红石英的红柏子,极高贵,有一些品相差的袖子,带点儿青皮,那袖子是酸苦味的。c.(  )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
⑥我喜欢柚子。
(1)写出近义词。
浓郁——    浓密——   
(2)把作者的观察方式填写到画横线的句子序号后的括号里。
A.用鼻子闻 B.放进嘴里品尝 C.用耳朵听 D.用眼睛看
(3)品读短文第③段,完成练习。
①本段在插写柚子树和抽子时从   、   、   三方面抓住特点来写。
②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具体、准确地写出了柚子   的特点。
(4)在柚子生长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波澜起伏。根据短文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孩子们的想法或行动 孩子们的心情
望着枝上滚圆密垂的柚子 ①
② 惜之
向柚子树发起过攻击 ③
(5)“处处留心皆学问",准确生动的介绍离不开连续,细致的观察。试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做到连续,细致观察的。
   。
8.阅读专项训练。
捕蝇蜂
①捕蝇蜂喜欢在明亮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中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它的巢。七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在一片没有树前的广场上观察它们。
②一只捕蝇蜂突然飞来。毫不犹豫地停在某个地方,这地方在我看来和别处没什么不同。它前足上长着一排排的硬毛。会使你想起一把扫帚,一个刷子或一个钉锚。它用前脚工作。用四只后脚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它先把沙耙起,然后向后拂去,它的动作非常快,使这些连续不断的沙子看上去像流水一样流到七八寸以外的地方。这种沙粒的飞射要维持五分钟成十分钟左右。
③和这些沙粒堆在一起的,还有木屑、腐烂的叶片和其他废料的碎屑。捕蝇蜂把这些垃圾用嘴一一搬走,这就是它工作的目的。它要使它家门前的沙都是又轻又细的“高级沙粒”,没有任何粗重的杂质。这样。当它为孩子们捕了蝇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地打开一条通路,把猎物带到洞里去。这种清洁工作,它总是在空间的时候做。譬如,在猎物已经储藏了许多。足够它的孩子们吃一段时间的时候。它没有必要再出去觅食,那么它就会抽出时间来清除垃圾。像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那样。我们可以看出,在它认真勤勉地工作的时候,它显得非常快乐和满足。也许这正是一个做母亲的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盖的屋子里成长起来时所洒上心头的喜悦吧!
④用一把小刀在母蜂所刮的沙地上挖下去。我们首先会发现一条隧道,有一个手指那么粗。或许有八寸到十二寸那么长。接着就是一个小屋。小屋的大小足以容纳三个胡桃。
⑤这是捕蝇蜂自己的家。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删节)
(1)画”   ”的两个句子分别说明捕蠅蜂的巢穴具有(  )和(  )的特点。
A.清洁 B.隐蔽 C.平坦 D.宽敞
(2)作者描写捕蝇蜂清理沙子和垃圾的动作有   、   、   ,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
(3)“这种沙粒的飞射要维持五分钟或十分钟左右”中的“左右”一词   (能
不能)删去,原因是   。
(4)读下面的片段,对比上面的短文,说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捕蝇蜂是膜翅目动物,是苍蝇的天敌。捕蝇蜂看到苍蝇后,会目不转睛,伺机而动,敏捷地一下提住它眼中的美食——苍蝇。
   。
(5)为了了解捕蝇蜂,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从短文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长期,连续的观察?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
9.现代文阅读
石蚕
①我往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依附在芦苇的断顺风车上,那小鞘就是它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②这活动房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造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恰好能够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拼成一个小鞘,就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候它也用来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③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逛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④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西上享受阳光时,它先拖着小鞘爬上芦秆,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里的空气便可以顺利往上浮。石蚕的身体就像一个活塞,向外拉时装着空气的鞘就像救生圈一样,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至于下沉。
⑤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成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慢慢地钻入鞘内,排出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小小的鞘造得这样完美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1)第①段作者把石蚕的身体比作   ,把小鞘比作   ,是为了   。
(2)石蚕是怎样利用小鞘在水中沉浮自如的?根据第④⑤段的描述填写示意图。
水底休息:全身塞进小鞘,鞘内基本没有空气→浮出水面:前身伸出鞘外,靠鞘后部   空气→停在水中央:身体   ,   空气
(3)“使它的身体恰好能够藏在里面"中的“恰好”能删去吗?为什么?
(4)联系文中“精巧““巧妙“”适宜”“适中”等词语.作者结尾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
A.石蚕真爱动脑筋,我们要向它学习!
B.大自然真有趣,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C.大自然创造的一切多么巧妙和谐。
D.很多发明都是从动物那里得到了启发。
(5)作者围绕石蚕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他为什么能把石蚕写得这样清楚?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蝉的一生
周作人
夏天到了,“知了”即将唱起歌来了,我在夏至到来的前五天听见一只知了来到院子里的槐树上开始唱歌,时间与法布尔《昆虫记》所说的完全相合。
知了的学名叫“蝉”,《昆虫记》中有关于蝉的文章共有五篇,把它的一生说得相当清楚。据说,其幼虫钻人土中,就树根吸水为生,大概需要四年之久,称为“复育”。“复育”的样子不大好看,就同药铺的蝉蜕一样,不过更是膨胀胖大,身体内充满水分。之后,蝉择日破土出来。出来时,它并无别的工具,只是把体中的水洒在土中,再用力挨挤,使四周湿泥成为墙,最终隧道便渐渐成功,体中的水用完时,就回到树根再去吸取,直至顺利到达地面。所以蝉的洞口整齐光滑,没有一点碎土。蝉蜕化以后,大抵可以生活五个星期,它的工作就是吸树汁(蝉是餐风饮露),歌唱(雄)以及生殖。
这里,令人特别奇怪的事——它为什么要歌唱呢?照例说这应该是在唱情歌,但蝉都是聋子啊,唱得再好,它们谁也听不见。不过,蝉们眼睛很好,在树上叫着的时候你走近前去,它会撒你一脸的尿后,急忙飞去了,可是,你若在它后边拍手高呼,它却全不在意。记得法布尔曾经做过试验,在有蝉的树下放了两响炮仗,但它们依旧叫个不停,也不逃走。那么究竟为什么歌唱呢?我想,大概只是为表示生的欢乐吧!
(1)什么是“复育”?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蝉的一生只有三样工作,分别是   。
(3)蝉是怎样钻出地面的呢?我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画下来。
(4)蝉的生命非常短暂,但却一直在不停地歌唱着,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
(5)你在生活中看见过蝉吗?它是怎样歌唱的?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即可。(不超过50字)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A
4.A
5.B
6.【答案】(1)时间;春天、初夏时节、当白露为霜,秋风渐起、雪花飘飞;长期而连续的
(2)味道;浓郁而甜腻;纯白、浅粉、黄蕊;形态
(3)比喻;洁白美丽;对野蔷薇无比喜爱
(4)正确;错误
(5)不可以去掉。因为“有点”表示有一些、稍微,说明味道是淡淡的,如果去掉了,就表达不出这种意思了。
7.【答案】(1)浓烈;茂密
(2)a.A;b.D;c.B
(3)气味;颜色;形状;比喻;拟人;颜色黄、又大又圆
(4)①无声叹息;②梦想它扑通一声落下;③几多仇恨几多爱
(5)从“叶子如放大数倍的橘子树叶,肥厚,枝上长着锋利的坚刺,寸长”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才能准确地写出叶子的样子。从“柚子树开白色花”“秋天了,柚子熟”等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了很长时间,看到了柚子树不断变化的过程。
8.【答案】(1)B;D
(2)耙;拂;搬;观察得非常细致
(3)不能;“左右”表示概数,如果删去了,捕蝇蜂的动作维持的时间就成了正好五分钟或十分钟,与实际情况不符
(4)片段用了说明性的语言,简洁干净,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感彩。而短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5)“这种沙粒的飞射要维持五分钟或十分钟左右。”这句话说明作者的观察持续了很长时间。“这种清洁工作,它总是在空闲的时候做。”这句话说明作者观察了很长时间,所以知道捕蝇蜂在不同的时候做不同的工作。
9.【答案】(1)一个活塞;救生圈;更形象地说明石蚕在水中不会下沉的原理
(2)空隙里的;钻入鞘内;排出
(3)不能删去。“恰好”表示正好、刚好,若删去,体现不出小鞘大小适中的意思,与实际不符。
(4)C
(5)作者围绕石蚕写了石蚕怎样编鞘和石蚕怎样在水中沉浮的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是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把石蚕写清楚的。
10.【答案】(1)据说。其幼虫钻人土中。就树根吸水为生。大概需要四年之久。称为“复育”。
(2)吸树汁、歌唱、生殖
(3)出来时。它并无别的工具。只是把体中的水洒在土中。再用力挨挤。使四周湿泥成为墙。最终隧道便渐渐成功。体中的水用完时,就回到树根再去吸取,直至顺利到达地面。
(4)知了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它活出了它生命的价值。
(5)见过,蝉在夏天最多见!会鸣的蝉是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