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赵一曼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我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在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忙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能够把人剁成烂泥,但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赵一曼负伤被捕押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
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2.赵一曼被捕是因为 。
3.从赵一曼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什么精神?
。
4.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
阅读理解
汉语的纯洁性
材料一 类似“脑残”“矮矬(cuó)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mào dié)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 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5.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
6.在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言论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面是妙妙找到的革命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
歪头崮(ɡù)八十五勇士(节选)
董 杨
日军报复性的炮击又开始了。山炮、步兵炮、迫(pǎi)击炮、掷弹筒一齐向山上二连阵地轰击,同时,日军从沂(yí)水县起飞了两架飞机参战,轮番俯冲轰炸。二连伤亡惨重,全连只剩下不到三十个战士,而且大都负了伤。这时人人都非常清楚目前的处境,他们相互鼓励着,已经不能战斗的伤员们,把为数不多的弹药交给了能战斗的战友,没有武器的战士就收集石块、棍棒,等待着那最后拼杀时刻的到来。
中午时分,日军发起最后的进攻。战士们刺刀、枪托、大刀、木棍、石头以至牙齿,能用的都用上了。战士李兴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枪口喷出的是他无尽的愤怒。亓(qí)荣友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他那个方向,敌人寸步难进……一阵殊死拼杀后,二连只剩下双腿被炸断的孙现明、李兴诗、亓荣友等四个人,武器也只剩下孙现明手中的一颗手榴弹。敌人狞笑着朝他们一步步逼近,却不开枪,明显是要“抓活的”。孙现明命令李兴诗等3人跳崖突围,李兴诗他们迅速朝悬崖处扑去,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同志们,永别了!”接着响起手榴弹的爆炸声,孙现明同几个敌人同归于尽了。
“宁死不当俘虏!跳崖!”李兴诗站在悬崖边上,平静地对两名战友说,回头轻蔑地瞟了一眼正步步逼近的敌人,率先跳了下去。敌人个个目瞪口呆,僵尸般呆在原地,甚至不敢再往前迈进一步。接着,亓荣友同另一战友也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7.读选文,梳理主要内容,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阵地遭到轰击, 用尽 , 宁死 ,连队伤亡惨重 殊死 弹尽英勇跳崖。
8.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目前的处境”具体指的 这种处境。
9.选文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的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的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是:
10.下列关于选文和本单元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开国大典》中既写了受检阅部队的整体情况,又分别描写了不同兵种进场的景象。
B.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只有对五壮士的群体描写,没有对战士个体形象的刻画。
C.选文与课文《狼牙山五壮士》都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的讴歌。
11.请你仿照选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以下面的情景开头,续写“点”的部分来表现场面的热闹。
校园闲置物品互换活动开始了,原本安静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来回穿梭,欢笑声不绝于耳。
。
课外阅读。
八女投江
佚 名
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最后也只剩下了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八人。冷云是妇女团的指导员,那时才23岁,另外七位女战士大都在20岁上下,王惠民只有13岁。
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准备渡河。但乌斯浑河当时正在涨水,河面大约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八个女战士先过河,但她们刚来到河边,周围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敌人。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
这时,冷云看见敌人正在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远离部队.最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想到这里,冷云对战友们大喊一声:“诀,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起朝敌人开了火追袭抗联大部队的敌人背后遭到猛然袭击,顿时慌乱起来,他们害怕腹背受敌,马上组织部分敌人向河边还击。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果敢行动,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给抗联大队的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抗联大队趁势冲了出去,很快摆脱了敌人的夹击,进入了密林。部队首长看到敌人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就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但敌人用凶猛的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应队伍伤亡很大。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冲出去。抗战到底!”七名女战士在冷云的指挥下一连喊了三次话。大部队听到了她们的喊声,但还想再作一次努力。然而,敌人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抗联队伍伤亡越来越多。部队首长只好含着眼泪,带领部队向山上的密林里撤去了。 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极了,命令手下全部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敌人抓住。冷云静静地看了看战友们,战友们也默默地看了看冷云,点了点头,好像是在说:“指导员,你就下命令吧。”终于,冷云代表大家下了最后决心:“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现在咱们弹尽援绝了,只有蹚水过河。能过去,就找到军部继续抗日,战斗到底;过不去,宁肯死在河里!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敌人的一排炮弹在八位女战士身边炸开了,掀起了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浪柱。巨浪过去以后,八位女战士的身影不见了,只有乌斯浑河的水还在不停地奔流着……
滔滔的江水虽然带走了冷云等八位女战士的生命,但抗日联军八女先烈的英姿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们气壮山河的崇高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12.根据全文内容填一填。
面对的情形 八位女战士的抉择
发现敌人包围了抗联部队 ①
发现首长想要营救她们 ②
面对敌人,弹尽援绝 ③
13.第3自然段中既具体描写了冷云,又整体描写了八位女战士,这样写的目的是 。
1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八位女战士的 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当时 。
15.文中的八位女战士和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
16.短文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了八位女战士的英雄壮举。请你根据下面的开头,续写“点”的部分来描写场面。
今天的公园,处处张灯结彩,人潮涌动。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喜迎佳节的到来。你看,
革命英雄的故事永远闪耀。请你阅读下面这篇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回答问题。
一件旧大衣
王 筠
①我和几个同志一起看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兵杨兰贵。
②时近正午,杨兰贵老人和老伴在院子里晒太阳,面前摊放着东西。走近了,我才看清那是一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旧大衣。
③杨兰贵的老伴闻听我们要送新的军大衣来,用响亮的沂蒙口音对我们说:“不是缺新的,是他这个旧的舍不得扔。藏金藏银似的藏了几十年了,舍不得穿,舍不得盖。你看看,都给虫子咬毁了……”
④杨兰贵1947年参军。那一年5月底,孟良崮战役在他的家乡打响,他跟村里的乡亲们一道为队伍抬担架。伤员中有一个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班长,大腿上中了一枪,还不肯下战场,是杨兰贵硬给抬下来的。
⑤班长和杨兰贵因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们所属部队紧急开赴中朝边境鸭绿江,十几万大军冒着漫天大雪踏上了陌生的战场。他们的目标,是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
⑦当年的班长这时候已经是杨兰贵的连长了,虽然腿上的旧枪伤让他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但是指挥打仗麻利得很,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⑧天寒地冻,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由于缺乏御寒的服装和果腹的食物,部队减员非常严重,每天都有因为冻伤而无法行军的官兵掉队。每晚宿营的时候,连长都会拿出一件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杨兰贵和几个战友盖着连长的皮大衣,紧紧靠在一起取暖。
⑨部队夜行晓宿数个昼夜,终于赶到了长津湖战役集结地,一举将敌军分割包围在长津湖水库东、西、南三岸,发起了一波又一波顽强、惨烈而又悲壮的攻击。
⑩让杨兰贵刻骨铭心的那一战,他和战友们潜伏在积雪覆盖的阵地上,又冷又饿。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划着他们的手脚和脸庞,开始还有痛感,后来渐渐变得麻木,没有了知觉。当夜幕降临,冲锋号激越吹响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连长听到他痛苦的声音,把那件大衣甩在他身上,举枪冲向了山下的敌人。
这一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将这个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的团旗踩在了脚下。
杨兰贵记得他的老连长姓黄,是胶东人。但是老连长没能看到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的时刻,也没能再见到他从沂蒙山区带出来的兵。腹部中弹加上失血和严寒,使他倒在了迎击新兴里敌军的道路上,牺牲在零下几十度的长津湖畔。而他的电话兵杨兰贵却因为这件大衣保住了性命。他冻掉了三个脚指头,最终随着志愿军凯旋。
后来,杨兰贵复员回到了沂蒙山,这件大衣也被他带回了家乡。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杨兰贵经历了各种变化。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一直保存着那件大衣,哪怕它已经被虫子咬得破败不堪。
(选文有删改)
17.选文运用插叙交代了“旧大衣”的来历。请你将这个故事梳理出来。
18.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④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伤员中有一个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班长,大腿上中了一枪,还不肯下战场,是杨兰贵硬给抬下来的。
。
19.选文第⑩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你阅读并分析其作用。
。
20.读写结合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一场战役。选文描绘了战士们在寒冬中夜行备战的画面,却未对战役胜利的画面进行描写。请你发挥想象,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对部队歼灭“北极熊团”后的场面进行描写,要写出战争胜利后战士们的喜悦和杨兰贵的心情。(100字左右)
。
课外阅读。
一顶红军帽
①胡东生是长征开始时加入红军的小战士,当时才16岁。东生是个苦娃子,从小父母双亡,参加红军以后,打仗、行军、饿肚子他都不怕,惟有一件事,他的心里总是觉得委屈,那就是他一直没能戴上一顶红军帽。
②唉,要是有顶红军帽多好,那才像个真正的红军呢!没有帽子怎么能算正式的红军呢?
③因此,行军路上,东生总是找一切机会缠着指导员要帽子。指导员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人,身体不太好,一路上,东生总是听到他不停地咳嗽。指导员对东生特别关心,每次东生缠着他要帽子,指导员总是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半哄半劝地说:“以后一定发给你。”
④可是,东生的帽子一直没有得到,因为当时的行军路上,连一根布条都难找到,哪里有帽子发啊!
⑤有一天,在爬过第二座雪山时,小东生实在走不动了。他两天没有吃粮食,饿得两眼直冒金星,脚上的鞋子早走烂了,光着的脚丫子冻得裂开了血口,一步一步,小腿也肿得老粗。东生看着望不见顶的雪山,心里想,这下完了,不由得哭了起来。
⑥“东生,为什么哭啊?”
⑦指导员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东生赶紧擦了擦眼泪抬起头来。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⑧“指导员,我饿得走不动了。”
⑨指导员坐到东生的旁边,帮他揉了揉脚。这时,小东生从指导员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爱,他的心里热乎乎的,于是,他站起来,跟着指导员又向前走了。
⑩东生和指导员一边走,一边听指导员讲话。他用低低的声音对东生说:“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
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东生又落在队伍后面了。突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吃了一惊,连忙上去,想把指导员扶起来,可是,指导员的脸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指导员睁开了眼睛,看着东生说:“不要管我……你去吧……不要掉队……”
东生伏在指导员的身上哭起来,指导员慢慢脱下自己的帽子,轻轻地说:“东生……红军帽子……给你……”
东生心里就像刀扎一样难受,大风卷着雪块,疯狂地吼叫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东生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指导员的身躯已经僵冷了,这时,东生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他坚强地站起来,找了些树枝掩埋了指导员,戴上指导员的帽子,迎着风雪,毅然向前走去。
泪水在东生的脸上像决了口的河流一样,一串一串地顺着腮面滚落下来。
东生就是戴着指导员的红军帽走完了长征路。
在忻口保卫战中,东生英勇牺牲了。临死前,他从身上掏出那顶红军帽,交给班里的战士,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21.选文标题“一顶红军帽”有怎样的含义?
。
22.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简要概括指导员的形象特点。
。
23.东生临死前对班里的战士说了一句话,请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加点词的深意。
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活着: 。
死去: 。
24.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扩展选文第 段的内容。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坚贞不屈;滔滔不绝
2.为掩护部队受伤昏迷
3.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4.敌人可以摧毁一切可以看到的东西,但摧不毁革命者的革命意志。
【答案】5.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6.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所用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答案】7.各种武器;抵抗敌军;不当俘虏
8.日机轮番轰炸,二连伤亡惨重,全连只剩下不到三十个战士,而且大都负了伤
9.面;点;既有对二连战士积极应战的群像描写,也有对李诗兴、亓荣友、孙现明三位战士英勇战斗的细节刻画,点面结合,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和画面感,突出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10.B
11.你看,六(1)班的文艺委员在摊位前唱起了歌,动听的歌声吸引了许多同学。五(3)班的班长高举着一辆遥控汽车,在空中来回挥动,只要有同学上前,他便卖力地介绍起车的玩法。四(2)班的学习委员也不甘示弱,踮着脚大声吆喝:“玩具书本,有换有送,快来看啊!”
【答案】12.主动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拒绝首长的救援;投江殉国
13.这样写让文章内容显得更加丰富有层次,也能够让我们从革命团队的团结和冷云个人的勇敢两方面感受其伟大的革命精神。
14.动作;团结一心、为国牺牲的坚定决心
15.面对战友,他们甘愿牺牲自己;面对敌人,他们绝不屈服。他们都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感悟:这些英雄人物都是伟大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并不断奋斗,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6.这边一个小姑娘头戴米老鼠头饰,穿着公主裙,手里拿着红灯笼,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那边一位阿姨,头戴花环,身着红袍,袍子上还绣着大大的“喜”字,就连鞋子也是大红色的呢,多喜庆啊!
【答案】17.①与班长(连长)相识③一路靠大衣取暖 ⑤登上大衣网家
18.“硬”字写出了第9纵队班长受伤后不愿退出战场的坚决,以及杨兰贵坚持救护战友的态度,表现出班长誓死抗敌的家国情怀和杨兰责关心战友的品质。
19.表现出杨兰贵及其战友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渲染了战前饥寒交迫下紧张的氛国,衬托出杨兰贵及其战友们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题。
20.示例:部队歼灭“北极脚团”后,战士们纷纷欢呼雀跃,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们挥舞君战族,高喊着口号,整个战场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气氛和振奋人心的力量。杨兰贵站在一旁,日光深沉而坚定,回忆着连长冲锋前的画面,心中百感交集。(有点有否,品面生动、合理即可)
【答案】21.表层含义:指指导员在临牺牲前送给胡东生的这顶红军帽。深层含义:代表着坚强、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红军精神,更代表着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2.这是描写指导员外貌的句子,刻画出了指导员憔悴、消瘦、虚弱的形象。
23.活着:坚持革命,吃苦受累,不畏艰苦,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为了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活着。;死去: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流血牺牲,舍身殒命,只要死得其所,虽死不悔。
24.天刚蒙蒙亮,天上就飘起了鹅毛大雪,行进变得困难起来。整个队伍十分沉默,大家都弯着腰,缩着脑袋,试图抵挡一丝寒冷。突然,东生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地扑到指导员身边。可此时指导员眼睛紧闭着,他的脸上结上了冰霜,脸色也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