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22: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集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 一 年级第 1 次
月考
(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09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研究欧洲某处的地震记录时发现,地震纵波的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改变。他认为这是地质结构在此处急剧变化所致。后来人们证实。该突变面在全球普遍存在,并将其命名为“莫霍面”。界面以上的区域称为地壳,界面以下的区域称为地幔。
随后几十年间,关于莫霍面的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再无革命性的研究发现。当下,科学家已无法压制对地底世界的好奇……
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霍面!”的想法。会后,“莫霍计划”正式启动策划。考虑到大陆上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仅7千米,策划组织判断,要想钻穿地壳,到达地幔,就得在水下开展。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虽然只是打洞,但钻穿地壳这件事没那么简单,莫霍计划打一开始就难题不断。
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决定先定个小目标——在海底戳几个浅洞,找找感觉。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域钻了5口深度不超过200米的井。该船返回时,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致电祝贺。称之为科学史上“历史性里程碑”。
遗憾的是,这几口浅洞几乎是莫霍计划的全部直接成果。莫霍计划的预算不断增加,取得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让人感觉很没盼头。毕竟,在20世纪60年代那会儿,美国还有非常重要的航天事业要发展。1966年,美国国会砍掉了拨款,莫霍计划搁浅。
莫霍计划的初衷是钻穿地壳,虽然这个目标没实现,但科学家通过这个项目发现,在海底钻凿采集地质数据和样品,无疑是一种新颖又直接的“窥探”地球的手段。
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计划”,这也开启了已延续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迄今,该计划经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多次更名、扩建、重构,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在形成于约600万年前的岩层中,竟然有石膏和岩盐。这些矿物需由海水或盐湖里的卤水经强烈蒸发形成,怎么会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呢?科学家推测,600万年前的构造运动使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通道被切断,导致地中海水位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了“晒盐场”,从而堆积起了岩盐、石膏等蒸发岩。
20世纪90年代,钻探船在太平洋底下的深部岩层中发现了微生物,有的沉积物中每立方厘米甚至有1000多万个活细菌。科学家将这些生活在海底下部岩石里的微生物群称作“深部生物圈”,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微生物储库,生活在地球深处的微生物可以享有远超“万岁”的高寿。
中生代地球上横行一时的恐龙。在距今6500万年前消失。恐龙灭绝,谁是罪魁祸首?地质界有两种解释:火山活动和小行星撞击。结果是大洋钻探给出了答案: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上墨西哥湾,砸出了直径180千米的陨石坑。
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件的证据:富含化石的软泥上,突然出现一个10多厘米厚的暗绿色层,其中含有大量硅质球粒和岩石碎屑。经分析,这些物质来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和炸裂的撞击坑。它们生动地记录着这场旷世悲剧的惨烈情景。
2004年夏。三艘破冰船在北冰洋执行大洋钻探任务:一艘钻凿。两艘破浮冰(以保证钻探船的稳定)。这场“冰上大战”十分艰苦,却换来了巨大发现:5000万年前,北冰洋居然是个温暖的“湖泊”!
这次大洋钻探取得的岩芯中有大量的真蕨植物“满江红”的孢子。这是一种小型浮水植物,幼时呈绿色。也叫“绿萍”,常在水面上长成一片,到秋冬季节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现在广泛分布于江南的水池和稻田里。5000万年前,这些植物居然漂浮在北极的水面上,这表明当时的北极属于亚热带气候。这个“北极湖”的生产力极高,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碳,因此可以说,北冰洋底具有重大石油前景。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洋钻探船成了海洋科学的“航母”,接二连三的重大发现成了20世纪地球科学研究成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研究过程中也不乏我国科学家的身影。
1998年,我国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当时提出的钻探建议书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1999年春。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取得了南海3000多万年来的沉积记录,这是当时西太平洋海区的最佳长期沉积记录。科学家由此发现了气候演变的长周期。这一发现为探索气候变化打开了新途径。也使我国的深海基础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南海开辟了17个钻探站位,为人类认识南海深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摘编自《比海底更深的地方》,汤恒岩编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纵波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改变的现象,后来被人们证实,这一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B.在莫霍计划的基础上,美国先后提出了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等计划,实现了莫霍计划的初衷。
C.自从“莫霍面”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对地球的研究从未间断,对其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D.1999年,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为科学家发现气候演变的长周期提供了帮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平均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所以“莫霍计划”考虑在水下钻穿地壳。
B.科学家从地中海海底以下取出的岩芯中发现了石膏和岩盐,推测出600万年前地中海是“晒盐场”,堆积起了岩盐、石膏等蒸发岩。
C.地质界对恐龙灭绝有两种解释:一是火山活动,一是小行星撞击。“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证实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
D.2004年,北冰洋钻探任务发现大量“满江红”孢子,这表明北冰洋在5000万年前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冰洋底可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画波浪线部分说法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自主设计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的超深水科考船,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B.《管子》一书曾对河流的横向环流、侧蚀作用形成河曲的过程进行了正确分析。
C.1810年,英国地理学家詹姆斯·雷内尔总结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D.大洋科学钻探面向2050年科学框架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是栖居海底的生命类型。
4.请简要说明“莫霍计划”搁浅的原因。(5分)
5.从材料中看,大洋钻探取得成绩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锁爷
聂鑫森
解天健七十岁了,身板直,手臂扭,只是白了一头毛发。
芙蓉巷的老老少少,都亲切地称他为“锁爷”。
退休前,他是古城湘潭平安锁厂的高级技工。退休后,怕闲坏了身子,就成了一个修锁配钥匙兼带开锁的自由职业者,这样既可消磨时光,又不丢技艺,还可赚些合理合法的收费,足够他抽烟、喝酒了,几多快活。不过开锁这个活计有规定,得去派出所登记备案,以防心术不正的人干违法的事。派出所所长丁一对他说:“锁爷是老党员、老工人,为人开锁解难,我们放心。”
“谢谢!”
“这天下就没有锁爷打不开的锁!《说文解字》锁‘铁锁,门键也。’你叫解天健,天门有锁,你也可以打开。”
“丁所长读书多,你是儒警啊。”
两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锁爷一辈子跟锁打交道,什么锁没见过?以材质而论,有金、银、铜、铁、玉石、铝合金、不锈钢的;以用途而论,有门锁、窗锁、柜锁、屉锁、保险柜锁、工艺锁、玩具锁诸项;而形制更是千模百样,牛鼻子锁、龙头锁、虎头锁、元宝锁、叶形锁、山形锁、楼阁形锁……锁的常例是一个锁眼,用一片钥匙打开;但也有两眼、三眼直至九眼的,需用多片钥匙才能打开。锁爷对各种锁的结构无不了然于胸,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他用细铁丝在锁眼里探测几次,再在钥匙坯件上锉出直槽横齿,既快又准,锁自然是顺顺当当就打开了。他自得地说:“只要有锁眼,我的心思就可以潜进去,不怕打它不开。”
锁爷还有门绝活儿,他可以蒙上眼睛用零件,装配出完整的锁;还可以在没有钥匙时,凭手感、听觉用铁丝探测锁眼,再用钥匙原坯锉出打开锁的标准钥匙。蒙眼配钥匙这门技艺,在他五十岁时就已炉火纯青,还在全国工匠大比武中当众表演,电视台曾做了现场报道。
锁爷老两口,住在芙蓉巷十号,有一个不错的庭院,花树蓊郁。立春过后,转眼到了雨水节令。
黄昏时,小雨初停,天上闪出晴光。
解家来了个平头汉子,像是乡下人,自称“大刘”,说家中的保险柜钥匙弄丢了,请锁爷去开锁配钥匙,价钱只管说。
“在哪儿?”锁爷问。
“不远。有车哩。”
“好的,我收拾工具随你去。”
小车跑了一个多小时,暮色四垂,在山谷口一个孤零零的破旧农家大院的前停下来。
大刘问:“这块地方锁爷来过吗?”
“没来过。”但刚才在车经过一个古镇时,锁爷看到路牌上写着“清平镇”三个字,小车再往西跑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这里。
锁爷从后备厢里取出工匠担子,放在院门外。
“锁爷,请随我来。”大刘说着话,双眼盯着锁爷,双脚却原地不动。“慢,待我戴上黑布眼罩后,你牵着我进去。”
“锁爷,你心里只有锁,没有其他东西,真是高人!”
大刘牵着锁爷的手,走过庭院。庭院一角有紫藤花,锁爷闻到淡淡的紫藤花香气。然后。他们走进堂屋,两边是厢房,里面有人在吸烟(有打火机的声音),走进堂屋后端的灶屋(有烟火气味),再上楼梯到了二楼。锁爷被引到一个保险柜前,大刘说:“请你打开这个玩意儿的锁。我就站在你身边,有什么吩咐,你就说。”
锁爷先用双手去摸保险柜,很随意,也很快,便明白这是个大家伙(农家怎么会购置这么大的保险柜)。再摸到锁眼,从口袋里掏出几根铁丝,“1”型的、“L”型的、“F”型的。锁爷依次用铁丝插入锁眼细细地探测,同时把耳朵贴上去凝神谛听。
大刘问:“打得开吗?”
锁爷不作声。
“你说个数,我绝不还价。”
“三百元,常规价。”
“我给五百。”
“大刘,太客气了,我只收三百。”
锁爷说着话,突然“咔嚓”一响,保险柜门弹开了。他的鼻翼翕动起来,扑面而来的是泥土味儿、古铜锈味儿,里面应该有刚出土数日的古器。
大刘忍不住高喊一声:“锁爷,好手段!”
“你牵着我到院外去锉出钥匙,我不需要灯光。”
“不必了。也许,我在无意中又寻出了钥匙呢。”
“你既然不要配钥匙,我就只能收两百元了,这是我的规矩。”
“锁爷为我省钱呵,谢谢。辛苦你了,我开车走另一条路送你回家,可能要近一些。”
“客随主便。”锁爷心想:我经过的路都记在心里,你乱不了我的思路。
……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丁所长叩访解家,向锁爷表示谢意,一伙盗墓贼被抓捕了!
丁所长说,几个月前,这伙人租下这个破旧的农家小院,因为在山谷里他们探测出了几个久远年代的古墓,先挖掘一个墓,就得了好几件青铜器。青铜器锁在保险柜里,钥匙由为首的头头掌管。那天大刘请锁爷去开锁时,头头带着另一个人去长沙找买主,更是为以后的货物出手去探路,要三天后才回来。大刘和留下的两个人想私吞青铜器,第二天就远走高飞。
锁爷说:“幸亏他们内卷,幸亏他们贪心,才有我出场的机会。”
“谢谢锁爷当天回家后就给我打电话,我们马上就去布控了。你蒙眼开锁,鼻子还这么灵,神了。”
锁爷小声说:“保密啊,我的丁所长。”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匠心独运,选材不求宏大,将笔触深入底层的普通百姓,塑造了性格品质鲜明的小人物形象。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中间通过插叙交代了锁爷的人生际遇和性格爱好,使人物形象丰实可信。
C.锁爷为大刘打开保险箱后的心理活动,虽然简短,却寓意深远,同时为整部小说的结局埋下伏笔。
D.小说结尾锁爷的话意蕴深刻,既照应前文,使情节合理紧凑,也暗含了锁爷怕遭报复的隐忧心理。
7.关于文中叙写锁爷对各种锁了然于胸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部分在情节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制造悬念,使后文情节具有合理性。
B.运用铺叙手法,其目的就是多层面地突出锁爷见多识广、技艺高超和从业时间之长。
C.作者对锁的材质、用途、形制的细致叙写,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增强了其可读性。
D.这些文字意在烘托锁爷的开锁技艺,既给读者留下具体的印象,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9.小说大量使用对话和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有何表达效果?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五年,十二月壬午,唐宪宗以御史中丞吕元膺为鄂岳观察使。元膺尝欲夜登城,门已锁,守者不为开。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中难辩真伪,虽中丞亦不可。”元膺乃还。明日,擢为重职。元和九年,以元膺为东都留守。十年,上自李吉甫薨,悉以用兵事委武元衡。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杀之。八月,李师道置留后院于东都,本道人杂沓往来,吏不敢诘。时淮西兵犯东畿,防御兵悉屯伊阙。师道潜内兵于院中,至数十百人,谋焚宫阙,纵兵杀掠,已烹牛飨士。明日,将发,其小卒诣留守吕元膺告变,元膺亟追伊阙兵围之。贼众突出,防御兵踵其后,不敢迫,贼出长夏门,望山而通。是时都城震骇,留守兵寡弱。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意气自若,都人赖以安。东都西南接邓、虢,皆高山深林,民不耕种,专以射猎为生,人皆矫勇,谓之山棚。元膺设重购以捕贼。数日,有山棚鬻鹿贼遇而夺之山棚走召其侪类且引官军共围之谷中,尽获之。按验,得其魁,乃中岳寺僧圆净,故尝为史思明将,勇悍过人,为师道谋,多买田于伊阙、陆浑之间,以舍山棚而衣食之。有訾嘉珍、门察者,潜部分以属圆净,圆净以师道钱千万,阳为治佛光寺,结党定谋,约令嘉珍等窃发城中,圆净举火于山中,集二县山棚入城助之。圆净时年八十余,捕者既得之。临刑,叹曰:“误我事,不得使洛城流血!”党与死者凡数千人。留守、防御将二人及驿卒八人皆受李师道职名,为之耳目。元膺鞫訾嘉珍、门察,始知杀武元衡者乃师道也。元膺密以闻,以槛车送二人诣京师。上业已讨王承宗,不复穷治。元膺上言:“近日藩镇跋扈不臣,有可容贷者。至于师道谋屠都城,烧宫阙,悖逆尤甚,不可不诛。”上以为然。而方讨吴元济,绝王承宗,故未暇治师道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答案标号。(3分)
有山棚A鬻鹿B贼遇C而夺之D山棚E走召其侪F类G且引官军H共围之谷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留守,古代帝王离开京城时命太子或重臣代为守国,称为“留守”。
B.“按验,得其魁”中的“按”和成语“按兵不动”中的“按”词义不同。
C.“潜部分以属圆净”与《三峡》“属引凄异”句中的“属”词义相同。
D.“始知杀武元衡者乃师道也”与“有善始者实繁”中的“始”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元膺有次夜里想登城,但守门人依律没有给他打开已经关闭的城门,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在第二天把守门人提拔到重要的岗位。
B.由于贼人突然冲出,防御的士兵只能跟在后面,不敢靠近,任由其逃跑到崇山密林之中,后来吕元膺特地设置重金悬赏捉拿贼人。
C.圆净曾经是史思明的将领,他用李师道的钱暗中集结朋党、制订计谋,准备在洛阳城起事,后来被捉,被处死的党羽有几千人。
D.吕元膺审讯訾嘉珍和门察后得知杀害武元衡的是李师道,于是在接到朝廷给他的密信后把二人押送京师,进言皇上处置李师道。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众突出,防御兵踵其后,不敢迫,贼出长夏门,望山而遁。(4分)
(2)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意气自若,都人赖以安。(4分)
14.李师道为谋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南归阻雪
[唐]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③耻还家,裴回④守归路。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多次上京,此处指科考落第。④裴回:一作“徘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B.“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了诗人自身境况。
D.“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三句可以回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3)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真正的艺术创作,除了要有灵感,更多的是对生活要有深切的体验。能把日常的生活状态不带半点拼凑痕迹地写进词里,恐南唐后主李煜与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外无他。
李煜,少年无心宫中争夺,向往自由文人的生活,其作品前期大都描写宫廷奢侈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对其中的沉迷与陶醉,他毫不掩饰,始终保持纯真的性情。后期的词作,主要是描写词人的那种亡国之痛,可谓血泪至情,他不愿做皇帝却被推上了皇位,做了皇帝却又成为阶下囚,这种苦痛,非一般人能及。而也正因如此,才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难怪《人间词话》评:“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分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也是①______。她出身名门,自小生活环境优越,成长过程中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和政客均有来往,天赋加上环境使得她取得不小的成就。前期她的词作大多描写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体验至真至切,语言②______。我们从词的内容也不难看出,词人那时的生活的确是优越无忧的。“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先后经历了亡国丧夫之痛,这种痛苦经历使得词人的风格发生巨大变化,词人本多情,更何况遇到这样的变故?“③______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满眼的凄凉与亡国痛,怎能让词人再有先前的欢愉?也正因如此,其后期词作有了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
他们二人,一个词中之帝,一个婉约之宗,有着相似的境遇:不但是人生经历而且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更重要的是,在他们都是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了词作的巅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靖康之难”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切道出了离家游子的期许和渴盼。
B.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也没什么不好。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农校的稻田,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①______,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②______?
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③______。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的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和青春模样。《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
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青春模样是怎样的?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模样呢?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