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版
统编版语文
1·山行
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 是李白和杜甫。
我会读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 jìnɡ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ò ài fēnɡ lín wǎn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shuānɡ yè hónɡ yú èr yuè huā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山行
诗句解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
寒山:
石径:
斜:
向山的远处伸展。
深秋时节的山
石头小路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诗句解析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
深: 生:
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浓厚,浓郁
生出,存在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诗句解析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坐:因为、由于。
于:和……相比。
诗句解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 枫林晚:
霜叶: 红于:
因为
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比·········还红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诗意】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点
评
总
结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点
评
总
结
统编版语文
2· 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
我会读
夜书所见
【宋】叶 绍 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见录》等。
走近作者
诗词诠释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诗词诠释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诗词诠释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词诠释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近处
夜书所见
思乡怀亲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统编版语文
3· 赠刘景文
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
我会读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诗词详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荷尽:荷叶残败
擎:举,向上托
诗词详解
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枝:经霜打而不凋谢的花枝。
菊残:菊花已经凋谢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诗词详解
“荷尽”、“菊残”两词可以看出是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诗词详解
一年好景君须记
君:你(刘景文)
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正是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
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一年/好景/君须记,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课文讲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了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归纳总结
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