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2.2.3
一元二次
不等式的解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B版
目录
01
新课导入
03
课堂练习
02
新课讲解
04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
PART 01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问题1 阅读课本第68~71页,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将要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起点是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目标是会用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进一步提升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
(1)本节将要研究哪类问题?
(2)本节研究的起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一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一个限速为40 km/h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勘查,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6 m,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 m.已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 m与车速v km/h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试判断甲、乙两车有无超速现象.
问题2 如何解不等式v2-10v-600>0和v2-10v-2000>0.
一般地,形如ax2+bx+c>0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其中a,b,c是常数,而且a≠0.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不等号也可以是“<”“≥”“≤”等.
新课讲解
第二部分
PART 02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问题2 如何求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呢?
追问:你能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不等式(x+1)(x-1)<0 ②的解吗?
此时的依据是:ab<0当且仅当 或
因为不等式②可以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 或
不难解得x∈ 或-1<x<1,因此不等式②的解集为(-1,1).
一般地,如果x1<x2,则不等式(x-x1)(x-x2)<0的解集是(x1,x2),不等式(x-x1)(x-x2)>0的解集是(一∞,x1)∪(x2,+∞).
问题3 如果可将不等式一边化为0,另一边可因式分解为a(x-x1)(x-x2),则可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当然,这种方法只有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是特殊类型时才比较方便,那么一般情况该怎么办呢?
【尝试与发现】通过代入数值验证的方法,猜测以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由此总结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一般方法:
(1)x2<-1;(2)x2>-2;(3)x2<9.
类似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配方法来求得解集.
例1 求不等式x2-x-2>0的解集.
解:因为x2-x-2=(x+1)(x-2),
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x+1)(x-2)>0,因此所求解集为
(一∞,一1)∪(2,+∞).
新知探究
情境与问题中的不等式,v2-10v-600>0可以化为
(v+20)(v-30)>0,
因此甲车的车速v>30;而v2-10v-2000>0可以化为
(v+40)(v-50)>0,
因此乙车的车速v>50.由此可见,乙车肯定超速了.
例2 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解:(1)因为x2+4x+1=x2+4x+4-4+1=(x+2)2-3,
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x+2)2-3≥0,即(x+2)2≥3,
(1)x2+4x+1≥0; (2)x2-6x-1≤0;
(3)-x2+2x-1<0; (4)2x2+4x+5>0.
两边开平方得|x+2|≥ ,从而可知x+2≤- 或x+2≥ ,
因此x≤ -2- 或x≥-2+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 ]∪[-2+ ,+∞)
例2 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解:(2)因为x2-6x-1=x2-6x+9-9-1=(x-3)2-10,
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x-3)2-10≤0,即(x-3)2≤10,
(1)x2+4x+1≥0; (2)x2-6x-1≤0;
(3)-x2+2x-1<0; (4)2x2+4x+5>0.
两边开平方得|x-3|≤ ,从而可知- ≤x-3≤ ,
因此3- ≤x≤3+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 ,3+ ].
例2 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解:(3)原不等式可化为x2-2x+1>0,
又因为x2-2x+1=(x-1)2,
所以上述不等式可化为(x-1)2>0.
(1)x2+4x+1≥0; (2)x2-6x-1≤0;
(3)-x2+2x-1<0; (4)2x2+4x+5>0.
注意到只要x≠1,上述不等式就成立,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1,+∞).
解:(4)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2+2x+ >0.
例2 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2+4x+1≥0; (2)x2-6x-1≤0;
(3)-x2+2x-1<0; (4)2x2+4x+5>0.
不难看出,这个不等式恒成立,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
因为x2+2x+ =(x+1)2+ ,
所以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1)2+ >0 ,
即(x+1)2>- ,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通过配方总是可以变为(x-h)2>k或(x-h)2<k的形式,然后根据k的正负等知识,就可以得到原不等式的解集.
例3 求不等式 ≥1的解集.
解:由题意知x-2≠0,因此(x-2)2>0,
原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x-2)2可得
(2x+1)(x-2)≥(x-2)2且x-2≠0,
即(x+3)(x-2)≥0且x≠2,
因此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3]∪(2,+∞).
例3说明,有些不等式通过变形之后,可以借助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来解,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移项,通分,利用“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将其转化求得其解.
课堂练习
第三部分
PART 03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解: -1≥0(移项,一边化为0), ≥0(通分),
例3 求不等式 ≥1的解集.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 ∪(2,+∞).
则 (利用同号两数相除得正转化),
解得x>2或x≤-3,
拓展延伸
第四部分
PART 04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归纳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什么叫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如何解分式不等式?
作业:教科书P71练习B 1,2,3,4,5.
作业布置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2.2.3
一元二次
不等式的解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B版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
《2.2.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
1.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
2.掌握用配方法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学重点:1.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学难点:对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变形
PPT课件.
一、整体概述
问题1:阅读课本第68~71页,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将要研究哪类问题?
(2)本节研究的起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本节课中回答相应问题.
预设的答案:(1)本节将要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起点是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目标是会用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进一步提升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读本,让学生明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搭建学习内容的框架.
二、探索新知
1.情境与问题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刹车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一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一个限速为40km/h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勘查,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6m,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m.已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 m与车速v km/h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试判断甲、乙两车有无超速现象.
师生活动:不难看出,要判断甲、乙两车是否超速,就是要得到它们车速的取值范围,也就是要解不等式和,
即解不等式和.
问题1:如何解不等式和.
设计意图: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出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必要性.
三、探究新知
知识点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般地,形如ax2+bx+c>0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其中a,b,c是常数,而且a≠0.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不等号也可以是“<”“≥”“≤”等
问题2:如何求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呢?
师生活动:让我们从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开始探讨.首先来看一元二次不等式
x(x一1)>0. ①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任意选定一些数,看它们是否是不等式①的解,由此给出解这个不等式的方法.
师生发现:注意到只有两个同号的数相乘,结果才能是正数,也就是说,ab>0当且仅当或
因此,不等式①可以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或
解得x>1或x<0,因此,不等式①的解集为(一∞,0)∪(1,+∞).
追问:你能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不等式
(x+1)(x-1)<0 ②的解吗?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的依据是:ab<0当且仅当或
因为不等式②可以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或
不难解得x∈ 或-1<x<1,因此不等式②的解集为(-1,1).
教师总结:一般地,如果x1不等式(x-x1)(x-x2)>0的解集是(一∞,x1)∪(x2,+∞).
设计意图:从较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入手,利用“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得其解.体现了转化与化归思想.
问题3:如果可将不等式一边化为0,另一边可因式分解为a(x-x1)(x-x2),则可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当然,这种方法只有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是特殊类型时才比较方便,那么一般情况该怎么办呢?
【尝试与发现】通过代入数值验证的方法,猜测以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由此总结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一般方法:
(1)x2<-1;(2)x2>-2;(3)x2<9.
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师生一起探讨:因为任何一个实数的平方一定是一个非负数,因此上述尝试与发现中(1)的解集为 ,(2)的解集为R,对于x2<9来说,两边同时开根号可得,即|x|<3,
因此-3教师总结:类似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配方法来求得解集.
设计意图:配方法可以求解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初步应用
例1 求不等式x2-x-2>0的解集.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教师写出规范解答.
预设的答案:解:因为x2-x-2=(x+1)(x-2),
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x+1)(x-2)>0,因此所求解集为
(一∞,一1)U(2,+∞).
情境与问题中的不等式,v2-10v-600>0可以化为
(v+20)(v-30)>0,
因此甲车的车速v>30;而v2-10v-2000>0可以化为
(v+40)(v-50)>0,
因此乙车的车速v>50.由此可见,乙车肯定超速了.
设计意图:因式分解法可以求解一类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2 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2+4x+1≥0;(2)x2-6x-1≤0;
(3)-x2+2x-1<0;(4)2x2+4x+5>0.
师生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能使因式分解法吗?学生讨论,教师书写一到两题的规范解答,余下学生完成.
预设的答案:解:(1)因为x2+4x+1=x2+4x+4-4+1=(x+2)2-3,
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x+2)2-3≥0,即(x+2)2≥3,
两边开平方得|x+2|≥,从而可知x+2≤ -或x+2≥,
因此x≤ -2-或x≥-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因为x2-6x-1=x2-6x+9-9-1=(x-3)2-10,
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x-3)2-10≤0,即(x-3)2≤10,
两边开平方得|x-3|≤,从而可知,
因此,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3)原不等式可化为x2-2x+1>0,
又因为x2-2x+1=(x-1)2,所以上述不等式可化为(x-1)2>0.
注意到只要x≠1,上述不等式就成立,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一∞,1)U(1,+∞).
(4)原不等式可以化为.
因为,
所以原不等式可以化为 ,
即,
不难看出,这个不等式恒成立,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
教师总结: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通过配方总是可以变为
(x-h)2>k或(x-h)2的形式,然后根据k的正负等知识,就可以得到原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3 求不等式的解集.
师生活动:这是分式不等式,如何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不等式求解呢?师生一起探讨!
预设的答案:解:由题意知x-2≠0,因此(x-2)2>0,原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x-2)2可得
(2x+1)(x-2)≥(x-2)2且x-2≠0,
即(x+3)(x-2)≥0且x≠2,因此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3]U(2,+∞).
教师总结:例3说明,有些不等式通过变形之后,可以借助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来解,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移项,通分,利用“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将其转化求得其解.
预设的答案:解:解: (移项,一边化为0),(通分),
则(利用同号两数相除得正转化),解得,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U(2,+∞).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说明可将一类分式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
练习:教科书P71练习A1,2,3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板书设计:
2.2.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因式分解法
配方法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例1
例2
例3
2.总结概括: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什么叫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如何解分式不等式?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
作业:教科书P71练习B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