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大唐名相陆贽(754--805)
浙江嘉兴陆宣公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隋唐经济制度有何变革?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以陆贽宗族为例》
大唐名相陆贽(754--805)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问题1:魏晋南北朝之前如何选官?
《元和姓纂》卷10《陆氏》
时间 制度 方式 标准
夏商周
战国
汉朝
为何衰落?
世卿世禄制 世袭 血缘
军功爵制 中央任免 军功
察举制 由下至上推举 品行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问题2:九品中正制因何产生?如何运作?有何影响?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人弃德而忽道业,争多少于锥刀之末,伤损风俗,其弊不细……”
——摘编自[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36《卫瓘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58页。
1.背景:
(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2.运作:
流程:
中央
任命
中正官
品评
人才
推举任用
(2)地方大族操纵选官,干扰人才选拔,影响中央集权;
(3)察举制自身出现弊端
标准:家世、道德、才能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问题2:九品中正制因何产生?如何运作?有何影响?
(3)影响:
积极:
实行初期,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汉末政衰,天下分裂,孙坚父子据有江东,……要稳定在江东的统治,必须要寻求包括陆氏在内的江东大姓人物的支持……(江东大族)从发展自己宗族力量的角度出发,也很愿意与孙氏政权合作……大致在黄武年间,孙权启用陆逊掌握兵权,后官至丞相,此后,陆氏家族遍布朝野,有“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陆氏与顾、朱、张一起成为“吴姓”四大豪族。
——艾叶主编:《百家姓书库·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2003年,第11页。
消极:
后期看重家世,该制度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推动门阀体制的形成。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问题3:科举制因何产生?如何发展?有何影响?
南北政权在实行九品中正制中不同程度地加强了考试的成分……察举制在潜移默化中孕育出了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随着空前统一的隋王朝出现,高度集中的皇权巩固,需要不断地削弱地方士族势力,选拔新的文化官僚来接替士族手中的权力……(隋文帝)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标准,分科选拔和任免治理大一统国家的文官队伍。
——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页。
①继承发扬前代的选拔制度
②士族衰落,庶族崛起
③加强皇权,扩大统治基础
(1)背景: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问题3:科举制因何产生?如何发展?有何影响?
(2)发展: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增加考试科目,以
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
首创武举和殿试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问题3:科举制因何产生?如何发展?有何影响?
贽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
——[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139《陆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791页。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神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年,第6页。
(3)积极影响:
①打破贵族垄断选官权,使出身低下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许多世纪以后,这一制度为我们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③形成重学风尚,
扩大统治基础
④为西方文官制度形成提供借鉴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3)消极影响:
问题3:科举制因何产生?如何发展?有何影响?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清朝沿袭其制。主要特点有: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作文的骨于部分是四段对偶排比文字。
——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75页。
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明朝时期演变为八股文,禁锢了人的思想
一、初入仕途看选官:选官制度
问题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之处何在?
时间 制度 方式 标准
夏商周 世卿世禄制 世袭 血缘
战国 军功爵制 中央任免 军功
汉朝 察举制 由下至上推举 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品评 后期看
家世
隋唐至明朝 科举制 分科考试 成绩
(1)方式:趋向科学
(2)标准:走向公开、公平
(3)权力:逐渐收回中央
(4)基础:不断扩大
二、宦海沉浮探做官:三省六部
陆贽简历(唐德宗-顺宗时期) 建中年间 祠部员外郎
建中四年(783) 吏部考功司郎中(考核官员功过)
兴元年间 中书舍人
贞元七年(791) 兵部侍郎
贞元八年(792) 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
永贞元年(805) 卒赠兵部尚书
进入机构如何做官?
——整理自[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139《陆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二、宦海沉浮探做官:三省六部
问题5: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官制如何演变?
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之后分权而设的中书省、门下省并称为三省。
秦朝
汉朝
二、宦海沉浮探做官:三省六部
问题6:三省六部制如何运作、完善?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吏部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决策
审议
执行
呈交审核
封驳
审核通过
完善:给地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宰相任用范围;
设立政事堂,出现一体化趋势。
政事堂
二、宦海沉浮探做官:三省六部
问题7: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影响?
特点:
①分工:三省六部各司其职;
②分权:三省长官共议国事。
贽在中书,政不便于时者,多所条奏,德宗虽不能皆可,而心颇重之……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
——[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139《陆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816、3817页。
影响:
①分工明确,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分权制衡,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③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古代政治体制成熟的标志之一。
p53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三、辛辣文笔思养官:赋税制度
观贽论谏数十百篇,讥陈时病,皆本仁义,可为后世法,炳炳如丹。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57《陆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932页。
如何评价赋税制度?
《唐陆宣公翰苑集》(四部丛刊刻本)
三、辛辣文笔思养官:赋税制度
问题8:租庸调制如何演变?
(1)秦汉:田赋、口赋
(2)魏晋:租调制
①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租:粮食
调:帛或布
(3)唐初:租庸调制
①对象: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庸:用帛或布代徭役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②意义: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均田制(基础)
三、辛辣文笔思养官:赋税制度
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皆总统于度支。上用其言,因赦,令行之。
——[北宋]司马光著,[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226《唐纪四十二德宗建中元年(780)》,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7275、7276页。
问题9:结合教材正文和史料阅读,探究两税法为何推行?有何内容?
(1)背景:
土地买卖、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户籍损坏,人口不实;战乱频繁,税种增多;官吏盘剥,百姓受苦;贫富差距增大。
(2)内容:
户税地税,取消杂税;夏秋两征;量出制入;户无主客,贫富为差;行商征税。
三、辛辣文笔思养官:赋税制度
问题10:两税法有何变化创新之处?影响如何?
(3)变化创新:
①税收种类:简化;②税收对象:扩大;③税收内容:实物转为货币;④税收标准:户口人丁转为资产;⑤人身控制:减弱
(4)积极影响: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保证国家收入;②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负担
两税法如此完美?
三、辛辣文笔思养官:赋税制度
问题10:两税法有何变化创新之处?影响如何?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唐]陆贽:《翰苑集》卷22《均节赋税恤百姓》,四部丛刊刻本,第6页。
(4)消极影响: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唐]白居易著,喻岳衡点校:《白居易集》卷2《重赋》,长沙:岳麓出版社,1992年,第24页。
①税收总额高昂,封建剥削严重
②未规定全国统一税额,各州之间税赋轻重不均
③杂税丛生,官吏腐败
总结
选官之变:得人才
做官之变:理政务
养官之变:促经济
盛 世
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制度虽像勒定为成文,其实还是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2页。
制度的台前幕后都是“人”,是“人”在“事”中的行为使得制度“活”起来。
——邓小南:《再谈走向“活”的制度史》,《史学月刊》2022年第1期,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