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王阳明
从四民阶层的崩溃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一、
农:饥饿的盛世
当运送食物的中国官员离开后,由于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于是我们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留着吃。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饥饿的盛世
《耕织图·耙(pá)耨(nòu)》
一、农:饥饿的盛世
《耕织图》原是南宋画家楼璹(shú)所作,描述了君主勤耕、皇后亲蚕的男耕女织景象。后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盛世之下农民生活的辛劳,命人在此基础上重新绘制,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象记录和劝课农桑的宣传画报。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材料三:谈参者,吴人也···居湖乡,田多洼芜···参薄其直收之,佣饥者,给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舍,皆畜豕,谓豕凉处,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塍(chénɡ)之平阜植果属,其污泽植菰(gū)属,可畦植蔬属,皆以千计。鸟凫(fú)昆虫之属悉罗取,法而售之,亦以千计······视田之入,复三倍。
——明代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
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
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
③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兴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增加收入。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江南和华北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植棉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发展蚕桑业,福建、广东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作物的种植。
②农业生产区域的专业化分工,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思考1:农业的盛世体现在哪里?
信息2:明清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下降
信息3:清朝时期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信息1: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
材料四:
年份 1651 1766 1812
耕地数(亩) 约2.9亿 约7.4亿 约7.9亿
人口数 约0.1亿 约2.1亿 约3.3亿
——《续通志》《清实录》
“资源危机”
思考2:为何在盛世中饥饿?
图1
图2
程元通控告棚民案
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
程氏状词
“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
人与人的矛盾:棚民聚集过多,影响地方社会的治安,对地方社会的稳定带来冲击。
人与自然的矛盾: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讨论1:饥饿的百姓会作何选择?
人与地的矛盾:明清时期人口膨胀,争夺生存空间(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赋税制度的改革)。
二、
工商:穷国的顺差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穷国的顺差
哪些方面呢?
探究一:“白银时代”下,
工商业领域的欣欣向荣体现在
(一)白银时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材料一:
思考1:手工业领域出现那些新现象?
①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业等行业中新经营方式(工场)的出现,自由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材料二:据记载,清代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杭州东城更是“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江宁织缎之机有百余种名目。
②手工业生产区域化较明显
材料三: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③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提升
思考1:手工业领域出现那些新现象?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思考2:商业领域出现那些新现象?
材料四:吾邑(婺源)习俗每喜远商异地······以挟谋生之策,成远游之风,南北东西,本难悉数,而始而经商继而逐家者,则有迁清江浦、湖南、广西、成都、金陵、綮昌、桐城、蔡田等处。
——婺源《敦煌洪氏通宗谱)卷59
材料五: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闾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睦族,收贫乏。
——《歙(shè)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①长途贩运兴盛
②商业资本活跃,商帮形成(晋商、徽商)
材料六: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
材料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③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在工商业发达地区的交通要冲,兴起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称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思考2:商业领域出现那些新现象?
么发展如此缓慢呢?
探究二:与同时代的西方比较,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什
(二)穷国的顺差
探究二:与同时代的西方比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呢?
经济:
政治:
思维:
小农经济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
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
传统思想的影响,例如重义轻利、安土重迁等;
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影响海外市场的扩展;
时期 人物 代表成果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 (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康熙朝
乾隆朝
材料八: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
《永乐大典》
传教士帮助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材料九:
珍妮纺纱机
中国:传统经验技术性总结
vs
西方:生产动力的革命性突破
思考3:明清时期的中西科技区别在哪?
探究二:与同时代的西方比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呢?
经济:
政治:
思维:
小农经济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
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
传统思想的影响,例如重义轻利、安土重迁等;
科技:
中国思想文化专制影响了近代科技的产生。
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影响海外市场的扩展;
三、
士:因循与躁动
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至少在过去150年里,(中国)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马戛尔尼
想一想:马戛尔尼所说中华文化领域的“倒退”体现在哪里?
(一)
因循:阳明心学
心学四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的智慧
材料三: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一: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材料二: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
思考1: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核心:“致良知”;
②主张“心外无理”,“知行合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不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本体论
方法论
哲学范畴
儒学的新发展
相同点:1、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2、都承认理的存在;3、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理”是世界本原
“心”是世界本原
格物致知
致良知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思考2: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
(二)
躁动:儒学新象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末,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
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
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
想一想: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离经叛道第一人:李贽
材料四: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
——《焚书》
材料五: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续焚书》
材料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夫载培倾覆,天必因材,而况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必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
——李贽《明灯道古录》
李贽将“良知”概念发展为“童心论”,带有叛逆色彩
人皆有私,提倡个性自由
承认自由竞争
蔑视权威和教条
思考3:李贽的“离经叛道”体现在哪里?
材料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不为君主唱赞歌:明末清初三大儒
材料八: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则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读通鉴论》
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材料九: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日知录》
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思考4:三大儒的思想进步体现在哪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清初之儒······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局限:传统文化土壤下的思想启蒙
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并未撼动儒学的正统地位
思考5: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
时代性的缺陷
思考6: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能否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呢?
中 西
身份
社会方案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VS
结论:当时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三)躁动:市民文化繁盛
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明清时期,宗族仍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调节机制。但是,宗法的约束效力逐步涣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日趋明显。经研究者统计,至少在清代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为普遍的家庭还是由父母和子女结合成的三角。明清妇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迹象,如在一些士绅家庭中,女子读书作文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中下层家庭中,妇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士
农
工
传统礼教受到冲击
总结
旧
新
商
农业经济结构转变
进步思潮思想启蒙
人口滋生生存危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传统社会形态束缚
国家禁海政策打压
机遇
困境
VS
四民
(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