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2 10: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他的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是谁?
汉武帝
这是哪个王朝?
汉朝
汉朝何以产生这样大的影响?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民族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再现大一统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学习聚焦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初状况
第4课
第一子目
材料1:“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材料中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状况?
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
思考:面对这一境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承秦之制,除秦之弊
西汉驷马安车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承制除弊
第4课
第一子目
汉承秦制
最高权力: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法律:依《秦律》修《汉律》
汉除秦弊
西汉初年各种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秦之弊”是什么?
横征暴敛
严刑峻法
行郡县
材料2: (刘邦认为) 始皇为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周行分封,享年八百;秦以孤立,十五年而亡。
——班固《汉书》
汉初是如何除“秦之弊”?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承制除弊
第4课
第一子目
与民休息,黄老无为
什么是黄老无为?
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与民休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知识链接:
具体措施
“兵皆罢归家”;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
汉高祖
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勤俭治国
文帝、景帝
结果: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无为而无不为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第4课
第一子目
材料3: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汉文帝
汉景帝
阅读材料,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后,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文景之治”
汉初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法指导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思考
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汉承秦制是一种发展性的继承。
要恢复经济、稳定社会,重视民生。
“文景之治”的出现是汉初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使得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
再现大一统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郡国并行
第4课
第一子目
汉高祖 刘邦
因功封王
因亲封王
思考:实行分封还有什么原因?
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等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影响力,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从俗而治,巩固统治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横征暴敛
严刑峻法
行郡县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减轻刑罚,无为而治
郡国并行
汉初之政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暗含隐患
第4课
第一子目
目的
巩固统治
诸侯势大威胁中央,景帝采纳晁错建议,进行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并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使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王国问题未被解决

巩固大一统
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学习聚焦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施政背景
第4课
第二子目
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隐患重重。
有利条件
有哪些隐患?
郡国并行,王国坐大
材料4: 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巳尽未 吾亦欲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丞相权重
材料5: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汉书》
豪强地主
材料6: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侵扰
材料7: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思想混乱
(一)中外朝制——中央
加强皇权
中朝
尚书令
侍中
常侍
皇帝
外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内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加强了皇权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政治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1.推恩令
材料8:天子...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分化实力、转移矛盾、兵不血刃
(二)解决王国问题——地方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政治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学习与探究
“推恩令” 妙在哪里?
2.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3. 左官律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进一步出台“左官律”和“附益法”,将仕于诸侯王的官吏称作左官,贬抑其地位,禁止官僚士人依附结交诸侯,私自在诸侯国任官。
结果: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史记》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势与富室亡异。
——《汉书》
(二)解决王国问题——地方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政治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三)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地方
时间: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内容: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守、相两千石官和强宗豪右。
西汉十三州
特点:皇帝委任,位卑权重。
思考点
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刺史监察制度?
西汉十三州
目的与作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政治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四) 任用酷吏——地方
汉武帝任用酷吏,严刑峻法。
武帝任用大批执法严厉的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游侠势力。
进一步严密法律,命张汤等制作新的律令。
律令合计达359章,死刑法令409条1882事,死罪判例13472件,汉律令规模至此达到顶峰,有“禁网浸密”之称。
作用:加强地方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汉 张汤(酷吏)
汉 赵禹(酷吏)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政治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依据:德、才
内容: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作用:有利于选拔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历代选官制度
思考:选官标准体现了哪家的思想?
(五)选官制度
儒家
世卿世禄制
先秦

军功爵制
两汉
察举制
但是?
东汉后期被世家大族豪强地主垄断
汉末民谣: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汉武帝实现政治大一统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政治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尊崇儒术
董仲舒
材料9:《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思想上的大一统 促进政治上的大一统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外儒内法,顺应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需要。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思想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实行专卖
均输平准
发展农业生产,重农抑商
五铢钱
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实行盐、铁和酒的国家垄断经营制度,严禁私人铸铁煮盐。
各地设均输官:郡国须上交而中央充裕的物资,直接运到所需地贩卖,减少运输费用。
京师设平准官:贱买贵卖,平抑物价。
汉代耧车(模型)
1
2
3
4
算缗: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财产税。
告缗:凡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者揭发。
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经济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漠北战役,匈奴西迁
设河西四郡
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乱
张骞通使西域(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两汉名将 霍去病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
两汉名将 卫青
( -前106年)
西汉形势图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疆域大一统
第4课
第二子目
汉武帝的大一统
核心:稳定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思想统一、巩固王朝统治
经济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疆域大一统
政治大一统
推恩令、中外朝、察举制、刺史、任用酷吏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淮、重农抑商
罢黜百家,独崇儒术
北击匈奴、经营西域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王朝步入鼎盛时期
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影响与总结
第4课
第二子目
东汉的兴衰

延续大一统
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学习聚焦
延续大一统——东汉的兴衰
西汉的灭亡和短暂的新朝
第4课
第三子目
西汉的灭亡
政治
外戚干政
政治黑暗
经济
土地兼并
赋税沉重
社会
流民问题
社会动荡
社会矛盾激化
动荡不安
王莽篡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王莽改制: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社会动荡
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朝灭亡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
延续大一统——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第4课
第三子目
汉光武帝 刘秀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并平定地方割据,实现全国统一。
措施 作用
政治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员,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恢复
释放奴婢 文化 重视儒学 儒学得到继续发展
光武中兴
延续大一统——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衰亡
第4课
第三子目
(一)外戚宦官专权乱政
宦官
小皇帝
太后
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局面
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想一想
君主专制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加强使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外戚宦官趁皇帝年幼,借皇帝之权把持朝政,实际是皇权的附庸。
东汉存在不足200年,但经历了十几位皇帝
延续大一统——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衰亡
第4课
第三子目
“清议”与“党锢之祸”
汉桓帝以后,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政治腐败,一些正直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
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党锢之祸
延续大一统——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衰亡
第4课
第三子目
(二)豪强地主势力扩张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问题探究
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而清潔之士,徒自苦于茨棘之间,无所益损于风俗也。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来,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错而不敢进。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此皆公侯之广乐,君长之厚实也。
阅读这段材料,小组讨论,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破坏了小农经济,影响了国家税收和经济发展,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加剧了统治危机。
豪强地主在地方势力的扩张,留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不利于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破坏小农经济
在地方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两汉的文化
回望大一统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
学习聚焦:
回望大一统——两汉的文化
史学与文学
第4课
第四子目
史学
东汉中期
班固、班昭、马续
纪传体断代史
西汉中期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文学
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抚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
汉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乐府《江南》
乐府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行行重行行》
五言诗
回望大一统——两汉的文化
科技成就
第4课
第四子目
医学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科技
《九章算术》
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
蔡伦
改进造纸术
西汉
东汉
西汉
东汉
两汉时期,我国在史学、文学、科技等方面出现许多著名的文化成就,成绩斐然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堂小结
第一单元
西汉与东汉
社会发展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作业
第一单元
西汉与东汉
随堂练习
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  )
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
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
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
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学习拓展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熔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请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感悟他们的家国情怀。

下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