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史记》:"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生活中发现历史--看图猜成语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政为也。右司马曰:'有鸟止南方,不飞不鸣,此为何名 '王曰:'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卧薪尝胆
一鸣惊人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通过对春秋战国列国形势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百家争鸣是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家国情怀: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学习融合,华夏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史料,掌握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民族融合、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情况。
●历史解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解释能力。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历史中的政治生活
——纷争与融合并存
历史中的社会生活
——发展与变革共进
历史中的文化生活
——争鸣与繁荣齐飞
东周(前770年—前221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6年—前221年)
春秋战国:中国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046BC
771BC
770BC
476BC
256BC
221BC
周平王迁
都洛阳
西周
灭亡
春秋结束
周统治
结束
秦朝
建立
西周
建立
历史中的生活——定位历史
三家分晋
历史中的政治生活——纷争与融合并存
成语故事之楚王问鼎
春 秋
战 国
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争霸。春秋五霸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战国七雄包括: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列国纷争
自主探究一:阅读教材9到10第一段(文字和图片包括学习聚焦)并结合下面材料回答,①战国初期齐、晋两国国内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西周哪些制度崩溃表现?
自主探究一:阅读教材9到10第一段(文字和图片包括学习聚焦)并结合下面材料回答,②分析与西周统治相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分封制、宗法制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 道德大废, 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 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
1、王室衰微、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2、诸侯势力崛起
3、权力下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阶层)
4、国家:统一 → 分裂
列国纷争
合作探究一:比较《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的不同?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出现局部统一,统一趋势加强。
②后者出现长城,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加强。
③出现不少新兴大城市,说明封建经济的发展
规律总结1:做地图类型题时,先看图例。然后整体看,再部分看,再细节看
列国纷争
自主探究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影响?
提到战争,人们往往与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等情况联系在一起……春秋时期便处于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当时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大国争霸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但我们应该看到,战争的积极意义占据主导地位。首先,争霸促进了中国的统一。春秋初期,黄淮江汉这一中心区域见于文献记载有140余国,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20余国。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最后,争霸促进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
——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
消极:社会动荡,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积极:有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民族认同的形成。
规律总结2:影响类类型题,答题时分积极和消极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春秋中原各国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族。
华夏认同
民族大融合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
材料 大国争霸促成了华夏一体、天下一统的要求自然强烈起来。诸子百家在精心构筑“大一统”政治模式的同时,也对“大一统”思想充满了期待与渴望。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加速了消除分裂割据,实现天下一统的步伐。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的开辟,各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个地区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局面。
自主探究三:依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出现民族融合的原因。
规律总结3:依据材料回答的的题,答题时分先对材料进行分层,然后一句句的找,注意概括。
社会发展
自主探究四: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10-11(包括史料阅读和钱币图片),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郑国渠
春秋战国各国货币
春秋牺尊,古代酒器
社会发展
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进步:
(1)生产力的进步——铁器开始使用
(2)耕作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
(3)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2、工商业繁荣:
(1)手工业
(2)货币流通广泛
(3)中心城市
铁犁牛耕(生产力)
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及小农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
社会发展
自主探究五: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影响:P10学习聚焦
战国时期生产力变革——
铁犁牛耕
生产效率提高
土地需求量上升
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出现
奴隶主贵族衰落
新兴地主崛起
贵族政治衰落
兼并战争加剧
经济
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
纷纷进行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1
3
2
燕国:乐毅改革
6
5
齐国:邹忌改革
楚国:吴起改革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魏国:李悝改革
4
4
秦国:商鞅改革
7
商鞅变法
自主探究六:材料并结合教材11页第二段,指出春秋战国进行变法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材料一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材料二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
——《中国古代简史》
富国强兵
生产力的发展
规律总结4: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和生产力的角度找。
商鞅变法
合作探究二:据P11,商鞅变法(BC356)为实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措 施 影响
富国之策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开阡陌 小家庭政策
统一度量衡
强兵之策 奖励军功(军功授爵制)、废世卿世禄制
集权之策 废分封,行县制
户籍制,连坐法 燔诗书,行秦律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
便利税收,促进经济发展和统一。
打击奴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
强化中央集权
严刑峻法、思想专制,加强控制
活学活用之走进历史:假如你是战国商鞅变法时以下任意一角色的秦国人,你会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农民
商人
军人
统治者
旧贵族
发展农业
小农经济
严刑峻法
不利于商业发展
建功立业
提高军队战斗力
富国强兵
加强控制
统一奠基
中央集权
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实质: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历史中的文化生活——争鸣与繁荣齐飞
何谓“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意为数量多。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百家争鸣
自主探究七:“诸子百家”争论辩驳,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P13思考点(结合教材P12一二自然段)
1、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2、政治: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
②诸侯为争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3、阶级:士阶层与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4、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物质基础
政治环境
社会存在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社会意识
百家争鸣
时间 学派 代表 主张
春秋 儒家 孔子 核心为仁,为政以德,恢复周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道家 老子 道是万物本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
战国 儒家 孟子 仁政治国,性善论,民贵君轻
儒家 荀子 隆礼重法,性恶论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主张改革和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 逍遥自由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阴阳家 邹衍 五行相生相胜
旧奴隶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
百家争鸣
合作探究三 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思考: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主张,但并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为什么?
2.假如你是战国时期某国的国君,你更欢迎诸子百家中哪个学派的观点?为什么?
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孔子的主张(如“礼”等)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百家争鸣
合作探究三 2.假如你是战国时期某国的国君,你更欢迎诸子百家中哪个学派的观点?为什么?
法家
原因: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加强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国力。
百家争鸣
活学活用之历史照进现实:我们班级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有些同学不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针对这些同学的行为,以下三派思想家的解决方案分别是什么?
儒家:
批评教育,道德感化同学。
道家:
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地要求自己。
法家:
用校纪校规限制同学们的行为,做错一点就加以“处罚”。
文化繁荣
自主探究八:结合以下材料和课本13页第二自然段,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私有制确立
年代
领域
前770年
前476年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前221年
春秋:奴隶社会(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开始确立
经济
政治
文化
铁器牛耕
农业发展
工商业发展
重农抑商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出现三大趋势:
1.分裂→统一;
2.各民族相互融合;
3.奴隶制→封建制。
生活中的历史——探寻历史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离我们很远,远至几千年;历史离我们很近,就在你我身边。以春秋战国为时间,探寻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语出自这一时期,这些成语中的历史故事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历史现象?
生活中的历史——感悟历史
祝同学们:
卧薪尝胆高中三年,
一鸣惊人二零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