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钟芳蓉在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报选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2毫米以下。
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5.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肩膀
王愿坚
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远处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雾气慢慢地升腾起来。通讯员小秦望着前面茫茫的草地,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现在,整个草地空荡荡的,看不见火光,听不见人声。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这副担子,是两个钟头前落到他的肩上的。
刚过正午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在离队处理伤口返回时走错了方向。他顶风冒雨在烂泥里奔跑的时候,猛地撞到了这副担子上。这是两个不大的木箱,被棕绳紧紧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担上,里面装着不多的药品、纱布和几件医疗器械。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
起初,这一切是那么简单:担子,是战友留下的革命财产,必须挑上它。因此,他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着它赶上队伍,走到宿营地。但是,走了两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坚持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寒冷和饥饿一齐袭来,他头晕得天旋地转,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就在这时,他脚下被草根一绊,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动啦!就在这里歇一会儿。只一会儿……”这么一想,他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那抓着扁担的手一松,倒了下去。
小秦睡着了。朦胧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一位同志一只手把他抱在怀里,另一只手在他额角上轻轻抚摸着。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额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两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醒了!”那同志微微一笑,那双眼睛更温和、更慈祥了。他向旁边的战士问道:“做好了没有?”
“好了。”一个背着驳壳枪的战士端着一个小搪瓷碗走过来。
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位老同志亲切地问道:“小鬼,你怎么掉队啦?”小秦吃着菜汤,简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
“对,那是一个好战士啊!”老同志深情地点了点头,“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
“可是,”老同志亲切地摸着小秦的臂膀,又问,“你为什么不继续往前走了呢?”
“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说。
“嗅,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这东西怎么办呢?”
“这……”小秦觉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他嗫嚅着说,“我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不!”老同志收敛了笑容,慢慢地摇了摇头,“你有劲,知道吗?你有很多很多的劲。”
小秦不解地望着这位老同志。老同志没再说什么,他把小秦扶起来,然后拿出了一架望远镜。老同志把望远镜拿在手里,调整了一下距离,然后递给了他。
小秦把望远镜举在眼前,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望去。草地顿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际,现出了点点火光。他高兴地跳着叫起来:“篝火!”
“对,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同志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头上,轻声地说,“篝火后边是什么地方呢?”
小秦仔细地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我看不见了。”
“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
“陕北?”
“对,陕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
小秦觉得这些话像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着他,拉着他,向一个新的天地前进。
“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
话,一下子钻进了这个小红军战士的心里,引起了他深深的思索。
就在他想着的工夫,同志们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上路了。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
这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迎面跑过来,向那位老同志敬了个礼,又朝小秦这边跑来。
小秦不禁向干部问道:“前头那个挑担子的同志是谁呀?”
“嘿,你这小鬼!”千部笑了,“那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啊!”
“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
“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
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战士的形象,他们虽然性格、经历不相同,但都有极大的革命热情。
B.小说开头写小秦挑扁担已经非常吃力,“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但他仍努力向前走。
C.小秦吃那碗野菜汤“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这不但表现出此时小秦已经饥饿至极,同时也反映了长征路上的艰苦。
D.小秦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远方的篝火,并没有看到草地边和陕北,但是这三个目的地层层深化了他对革命目标的认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说明了当时环境的恶劣,烘托出小秦饥寒交加之下内心的忧虑。
B.小说运用了多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秦从起初的勇挑重担到后来的不能坚持而松懈,最后重燃革命斗志的过程。
C.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这两个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D.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这个革命故事的主体,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8.小说以“肩膀”为题,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4分)
9.茹志鹃的《百合花》表现了革命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之美,本文也如此。请简要分析小说体现出哪些“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
天祥捧诏A涕泣B使陈继周C发D郡中豪杰H并结溪峒蛮F使方兴G召吉州H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与“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息”字含义相同。
B.“帝亲拔为第一”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C.“万里素奇天祥志节”与“可以调素琴”(《陋室铭》)两句中的“素”字含义不同。
D.“吾阅人多矣”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两句中的“阅”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天祥才华出众,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只有文天祥才可以担当国家重任。
C.厘山被攻破后,元将张弘范派遣使者将文天祥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文天祥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D.文天祥被捕之后,拒绝写信劝降张世杰,并将自己书写的《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以明心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14.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领兵入京?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
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
[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一随往化灭,指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空名扬,庐陵王刘义真因不为少帝所容而被杀害。元嘉三年,宋文帝为刘义真平反,恢复庐陵王封号,并追赠侍中、大将军等名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愿不知老”一句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B.“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表明诗人尽享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常常懒散放任,随心所欲。
D.“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写出了受困于名利场的人承受煎熬,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的状态。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姥山天黑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①____________中引导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溺爱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劳动,一些人在工作岗位上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责任感欠缺,工作技能单一,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②____________、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③____________。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编印不同的教材体系,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中小学要全力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①就家庭教育来说,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③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④切忌不要事事包办。⑤就社会教育来说,⑥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⑦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框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请简要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公益广告语的成功之处。(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劳动,是与大地肌肤相亲。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感觉羞愧。人不如稻?试试,再试试,果然就不烫脚了。把两只脚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进大地深处。田泥包裹,温暖如春,血脉相通。
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经过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
21.文中画框的部分,如果改成“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紧耙柄,用泥土搓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2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诗人西川说过:大家蜂拥而上的时候,你没有跟着上,这时候你才知道你是谁,你才开始认识你自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正是由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是说“离不开”;“我国的工艺……的水平”范围扩大,材料一第二段中是说“一些工艺水平”。B项“不仅需要‘匠气’”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是说“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D项“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错误,材料二第一段是说“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错误,“220多种”强调的是数量,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质量、创新精神。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B、C、D三项都能体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而A项体现的是钟芳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专业,这和工匠精神无关。
4.答案:①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②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的地位很不相称。③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已经明确“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由材料一第三段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可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由材料一第四段中“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可知,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由材料一第五段中“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可知,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5.答案:①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②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③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④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冠古。⑤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⑥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⑦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及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落脚点在“个人”。由材料二第一段中“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要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由材料二第二段中“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由材料二第二段中“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可知,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由材料二第二段中“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由材料二第二段中“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要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
6.答案:B
解析:“‘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错误。结合“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可知,他叹气是因为没赶上队伍而愁烦,并无后悔之意。
7.答案:C
解析:“小说运用倒叙手法”错误。小说中途交代小秦遇到这两个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属于“插叙”。
8.答案:①意蕴丰富。既指小秦和朱总司令的肩膀,还象征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②揭示主题,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③凸显人物,突出表现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④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作答本题,可从标题的意蕴和作用方面着手。标题的意蕴上,“肩膀”的表层含义就是人的肩膀,即小说中小秦和朱总司令的肩膀;根据“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可知,“肩膀”象征着担负起长征和未来革命重任的肩膀。标题的作用可从主题、人物、读者等角度分析。主题上,结合“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可知,“肩膀”揭示了主题,表明坚强的年轻战士必将接过长征的重担,完成未来革命的重任。人物上,结合“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可知,小秦意识到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突出表现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担的形象。而且以“肩膀”为题目,会让读者想象是谁的“肩膀”、什么样的“肩膀”,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答案:①小秦脱帽含泪作别牺牲的红军战士,表现出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之情。②朱总司令怀抱晕倒的小秦,亲自喂他野菜汤,又挑起扁担,表现了革命领袖对战士的关怀爱护之情。③朱总司令引导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现出革命领袖对战士的鼓励和教导之情。④小秦知道了朱总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担接了回来,表现出战士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爱戴之情。
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小秦和朱总司令两个人物展开,在文中找到与两人相关的充满温情的情节,分析对应的情感即可。
10.答案:BEF
解析:“天祥捧诏涕泣”是主谓句,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即B处断开。“郡中豪杰”意为郡中的豪杰,作“发”的宾语,“结溪峒蛮”是动宾结构,两者之间应断开,即E处断开。“使方兴召吉州兵”省略主语文天祥,“方兴”既是“使”的宾语,又是“召吉州兵”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故F处断开。
11.答案:A
解析:A项,两者含义不同,前者意为停止,后者意为平息。B项,两者都是选拔的意思。C项,前者意为一向,后者意为未加修饰的。D项,前者意为见过,后者意为阅读。
12.答案:B
解析:“认为只有文天祥才可以担当国家重任”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这是江万里对文天祥的勉励,希望他能担负起挽救大局的责任。
13.答案:(1)(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文天祥。
(2)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
14.答案:①国家有危难,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解析:根据“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可知,文天祥为国家有危难,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痛心;根据“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可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样或许可以让国家延续下去。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作答,他的对策文章有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挥而就,皇上亲自选拔其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答卷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的忠诚之心如同铁石,所以臣斗胆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遭遇父亲去世,归家。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因而见到原来的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看重文天祥的志气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忧伤地说:“我已经老了,纵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郡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多人的军队。事情报告朝廷后,(朝廷)命令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国家抚养群臣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用自己的行动来示众,期望天下的忠臣义士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充当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知府。不久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讲和,他跟大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前往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被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文天祥,带他一起到厘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向他索要劝降信,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厓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燕京共待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同宰相商量要释放他,有人提出文天祥在江西起兵的事情,结果没有释放。至元十九年,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做了宰相,怎能侍奉别的皇帝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后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15.答案:C
解析:“懒散放任”有误。这两句是说诗人归隐后不修边幅,无拘无束,早睡晚起,乐在其中,实则意味着永远摆脱官场中的种种烦恼。
16.答案:后四句表达了诗人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的人生态度。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解析:后四句的意思是:哪像当世的士人们,满怀名利若冰炭。死亡后同样归于坟墓,哪里用得着这空名来引导前路呢!“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诗人把自己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与“当世士”的追名逐利进行对比,流露出对名利的鄙弃,不愿意像“当世士”一样,贪求名利,以至于内心如同冰炭相加一般充满矛盾冲突。“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诗人对“空名”的鄙弃,说人百年之后都同样是荒冢一堆,哪里用得着空名来引导前路呢!表现出诗人对虚名的鄙弃,对自由的追求。
17.答案:(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8.答案:①潜移默化;②持之以恒;③一蹴而就
解析:第①处,语境强调公益广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故可填“潜移默化”之类的成语。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第②③处,语境强调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故②处可填“持之以恒”之类的成语,③处可填“一蹴而就”之类的成语。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19.答案:语句:③;修改为: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
语句:④;修改为:不要事事包办。
语句:⑦;修改为: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解析:语句③,“把握”与“技能”搭配不当,“把握”应改为“掌握”。语句④,“切忌”与“不要”都表示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意就变成了“要事事包办”,可删除“切忌”或“不要”。语句⑦,成分残缺,可在“劳动”前加“让”。
20.答案:①语言简洁凝练,突出了劳动对我们的意义;②启示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解析:赏析广告语的效果可以从语言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语言简洁凝练,“创造美好未来”突出了劳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同时,正因为“劳动创造美好未来”,所以我们如果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就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这引导人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
21.答案:①原句多用整句,四个“像父亲一样……”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改句用散句,缺少感染力。②原句反复使用“像父亲一样”,写出了“我”像父亲一样在土地上劳动,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影响之大,强化了情感;而改句只有一个“像父亲一样”,没有强调的效果,情感表达也更平淡一些。
解析:原句用四个“像父亲一样……”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改句用散句,缺少感染力。“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反复使用“像父亲一样”,写出父子二人劳动的动作是一样的,写出了“我”像父亲一样在土地上劳动,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影响之大,强化了情感;而改句只有一个“像父亲一样”,没有强调的效果,情感表达也更平淡一些。
22.答案:四个逗号将“出发”“经过”“至”“绕”“爬”五个动词分隔开来,强化了汗水流淌的过程,突出了劳作的艰辛。
解析:画横线句中,五个逗号将“出发”“经过”“至”“绕”“爬”五个动词分隔开来,让读者能够想象出汗水流淌的“路线”,逗号的停顿强化了汗水流淌的过程,也说明“我”在劳动时汗水是不停地流淌着的,突出了劳作的艰辛。
23.答案:
苏世独立,清醒致远
屈子有言:“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有时候会迷失自我,随波逐流。但正如诗人西川所言,在拒绝流俗时,我们方能开始真正倾听内心的声音,认识真实的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
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强烈地批判了“从众”心理,尤其是“盲从”。因为一个人如果太过轻易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总是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便无法成为自己,无法坚持自我。
疫情时,药店货架上的某种药品因所谓的传言,被蜂拥而上的人们一扫而空。日本排放核污染废水时,受某些言论影响,部分市民开始囤积食盐。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盲目跟风买“网红”产品,买回家后却一无用处。正如“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所言,在时代的信息洪流中,如果一味从众,不去思考,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邯郸学步,失了自主,丢了灵魂,没了思想。
帕斯卡尔有言:“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即便身处于群体之中,我们也不能放弃独立思考。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一个不盲从的人。保持独立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因为独立思考,袁隆平在无数稻禾之中独具慧眼发现了一株奇异的稻禾,并超越世俗的眼光,育成了超级稻。因为独立思考,韩愈面对当世流行的浮艳文风,发起古文运动,给寂寂的文坛注入新的血液,“文起八代之衰”。在众人的一味从众追求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让人生行而致远。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国家危亡、战乱频发、民生凋敝的境遇,无数仁人志士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略,中国共产党于乱世之中,保持清醒的对中国实际的认知,为中国指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西方现代化思潮的席卷而来,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独特的国情特点,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给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光辉的思想历久弥坚、熠熠生辉,彰显出独立思考所带来的非凡意义。
袁枚有言:“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而我想说:“头脑自将持独立,一生不受他人欺。”人之所以需要独立清醒,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是为了辨明前行的路途,是为了到达更远的远方。
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世俗的滚滚流俗,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保持清醒和独立,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理念,葆有自己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诗人西川的话,表明当很多人一拥而上的时候,一个人如果不随波逐流而能够保持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看法,拥有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的他,就能够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追求,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守独立的精神。综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自己做出决定,自我的认知与判断必不可少,但我们也总被舆论及他人带着主观色彩的言论带动着,在别人的节奏里失去了自我。一个人的生活不应总被他人定义,甚至到了无法做自己的地步,迷失自我,留下空虚。材料意在告诉我们,在众人都人云亦云时,不要随声附和;在众人都随波逐流时,不要亦步亦趋。这时候,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精神,苏世独立,会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独立清醒,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有助于我们深思熟虑,做出理智的正确的抉择。写作时,在开头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再简单概述西川的话,得出观点,清醒自己的头脑,保持独立思考,人生才会有意义。主体部分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论述盲目追随大众的危害,会削弱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个人价值观失衡和倒错,对社会多样性和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再论述保持独立清醒对个人、社会都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的方向。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可以引用张桂梅、钟芳蓉、袁隆平等具有独立之美的事例,让文章更有说服力。立意:(1)学会独立思考,不做盲从者。(2)保持独立有助于认识自我。(3)遗世独立,保持清醒。(4)保持独立思考,方能察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