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2 18:1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15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题《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课文篇幅较长,语言平实,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逐步展现出老班长的光辉形象。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第二部分是第2自然段,对老班长的外貌进行了简单而传神的刻画。“快四十岁”的年龄,“背有点儿驼”,“脸上布满了皱纹”,简短的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位吃苦耐劳的革命老战士的形象。第三部分是第3-5自然段,写为了解决战士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用弯针钓鱼让战士们喝上了鱼汤,但细心的“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第四部分是第6-19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老班长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是第20-22自然段,写“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第六部分是第23-34自然段,写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因为过度虚弱牺牲了。
课文中的对话描写直接体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文中重点记述了“我”与老班长的两次对话,一次是“我”追问老班长为何不吃鱼,老班长从用话语掩饰到语重心长地劝说,再到义正词严地教导,其崇高精神跃然纸上。另一次对话是在老班长牺牲前,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课文通过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烘托出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硬咽鱼骨时,感到“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一幕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心疼以及对老班长的敬重。当老班长严厉地教育“我”之后,“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哭了,这泪水中饱含着“我”对老班长的敬意。第二天,当我再次端起鱼汤,“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在老班长的严厉命令下,我喝下了鱼汤,并再次流下了眼泪,这泪水中包含着“我”复杂的内心情感,有无奈,有不忍,但更多的是感动。此刻,老班长笑了,而“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错块似的,沉重极了”。当老班长昏迷后,“我”在为他钓鱼时,“心里不停地念叨”,体现了“我”对老班长的关切,也从侧面体现了老班长平时钓鱼的不易。当老班长牺性后,“我”小心保存鱼钩的举动和想法不仅表达了“我”要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表达了“我”希望子孙后代能牢记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铭记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梳理故事情节,感受老班长终于革命、尽心尽职、舍己为人的人物形象。
2.能品读对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和“我”的心理活动,体会这些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能够理解小说结尾以及小说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能品读对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和“我”的心理活动,体会这些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了解故事背景,梳理小说情节
1.回顾《七律·长征》,读一读。
2.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篇长征题材的小说。揭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3.出示单元篇章页,回顾小说读法: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4.大家预习了课文,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炊事班长)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借助情节图,概括梳理。
5.交流人物初印象:通过情节的梳理,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相机板书: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学习任务二 聚焦“老班长”,体会人物形象
1.自主品读,抓住感受深的地方做批注
从课文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老班长忠于革命、尽心尽职与舍己为人的品质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在自己感受和体会深的地方做批注。
2.交流阅读感受,品读体会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一个四十岁不到的人,为何“满脸皱纹”?联系下文,找找原因: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操碎了心!
再出示文中另外两处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说一说这些外貌描写都突出了老班长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着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交流体会:外貌描写突出一个“瘦”,从侧面体现了老班长的操劳,表现了他忠于革命、尽心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交流阅读感受,品读老班长偷偷吃鱼骨头的情节
(1)品读体会一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读一读,说一说:老班长为什么要撒谎?
怕我们几个战士担心他,为了让我们放心地吃鱼,喝鱼汤。
生活中,一般谁对谁会像老班长这样撒谎?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父母对孩子才会这样撒谎,老班长照顾这几个生病的战士,就像父母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啊!
(2)品读体会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引导体会:老班长始终牢记指导员交给自己的任务,心里想着的全是如何照顾好三个病号,这就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3)品读体会三
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引导抓住“等了半夜”“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严厉”等关键词,体会老班长的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3)梳理老班长与“我”的第一次交谈过程中说话语气的变化,说说语气变化的背后,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语气变化:掩饰——支吾——低沉——严厉
始终不变:对三个小战士的关心、照顾,尽职尽责
4.交流阅读感受,品读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的情节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脸上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表情变化:笑着说——收敛了笑容——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始终不变:对三个小战士的关心、照顾,尽职尽责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老班长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
暗示“我”绝对不能把他吃鱼骨头这件事情说出来,老班长一心为“我们”着想,生怕我们知道了心里难过就不肯喝鱼汤了。
4.交流阅读感受,引导体会老班长牺牲前不肯喝鱼汤的情节
老班长说的哪句话,深深地打动着你?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
——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鱼汤留给三个小战士,这就叫舍己为人!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鼓励三个小战士,这就叫尽心尽责!
“我没有完成党教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生命最后一刻,心里依然记挂着党交给自己的任务,这就叫忠于革命!
◎学习任务三 关注“我”的心理变化,体会表达作用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我”的心理变化,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引导体会:“我”既感到震惊又无比心疼。通过“我”的心理描写,从侧面烘托了老班长尽心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引导体会:“我”想起老班长吃鱼骨头的情景,心情十分沉重。“我”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了老班长尽心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引导体会:“我”为老班长的牺牲感到无比悲痛。通过“我”的心理描写,侧面烘托了老班长尽心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也表达了“我”对老班长的崇高敬意。
◎学习任务四 聚焦“金色鱼钩”,感悟深刻内涵
1.老班长牺牲了,“我们”的心情无比悲痛。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读一读,说说“灿烂的金色的光茫”指的是什么?
引导体会:金色的光茫,指的是老班长尽心尽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小说结尾照应了题目。那么,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目呢?把题目改成“一位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好不好?
交流,讨论,联系学过的课文《桥》,引导理解:老班长用自制的鱼钩钓鱼,尽心尽职地照顾三个病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以“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赞扬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也告诉后人要缅怀革命先烈。
3.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长征中的真实事件创作的。这枚金色的鱼钩,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
4.以长征为题材的小说还有很多,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看看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忠于革命
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