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东汉的兴衰
提问:结合图文,
概括历史事件。
什么人?
外戚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公元
9 年
休养生息
中央集权
朝政腐败
外戚,一般而言,是指皇帝的母族与妻族,即后妃的亲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朝代,外戚利用掖庭之亲,尊享荣华富贵,参与中枢机要,执掌国家大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王莽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王莽改制”的措施触到了当时社会重大问题,但并没有起到维护王莽政权的作用,相反的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制度本身的弊病,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终于导致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王莽的新朝被推翻。
公元25年
朝政腐败 公元 9年
时间
人物
都城
刘秀 光武帝
公元 25 年
河南 洛阳
提问:
结合所学,分析光武帝应该
如何巩固政权。
①(汉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 — 节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①(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并将那些......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②(汉文帝、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
— — 节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西汉
东汉
休养生息
怀柔治国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到文景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的“文景之治”的盛世。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陶院落(模型)
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思考:
结合所学,分析陶院落反映的社会现实。
思考:
结合所学,分析东汉说唱俑在歌颂什么?
东汉中后期社会现象
(母后临朝)
(皇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皇权)
(把持皇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提问: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状况?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提问:概括材料所述内容,并思考其影响。
实质
——
君
主
专
制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
人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农民起义
提问:结合课文,
概括历史事件。
时间 口号
人物
名称
张角
公元184年
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
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焉以为刺史威轻 ...... 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
— —《后汉书·刘焉传》
“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 —《后汉书·皇甫嵩传》
思考:
结合所学,分析“改置州牧”的现实原因。
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了镇压黄巾起义
原因:
变化:
①黄巾起义失败,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②出现州牧割据,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州牧割据
东汉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