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玄虚(xuán) 豢养(huàn) 彷徨(fáng) 腐草为萤(yíng)
B.亵渎(xiè) 省悟(xǐng) 嗤笑(chī) 孜孜不倦(zī)
C.虚妄(wàng) 嗔怒(chēn) 诓骗(kuàng) 苦心孤诣(yì)
D.懦夫(nuò) 压榨(zà) 渺茫(miǎo) 中流砥柱(dǐ)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遁词 愕然 辨伪去妄 怒不可遏
B.翩然 澜语 头晕目眩 前仆后继
C.灌溉 沉湎 义愤填膺 历尽心血
D.狡黠 停滞 走头无路 自欺欺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小红整理了组有关 “家国情怀”的写作素材,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B. 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夏完淳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
C. 人总有一死,只要留得一颗赤诚的爱国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彩,就死得其所。
D.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张伯苓先生80多年前就发出了“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D.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来……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树树海棠,枝枝红梅,在雨中绽开或红或粉的笑颜,细雨滋润后的锦官城,穿越千年光阴而来,将春的信息写在枝头、湖畔,似乎在向踏春者招手。
②亭南,鹭雁飞掠,鸳鸯戏水,一壶清甜的暖茶入胃,即便不懂诗的人们,也会一不留神滑入那些瑰丽多姿的唐诗意境。
③春日的雨,笼盖住湖边的桃红柳绿,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花花草草在雨中更加青翠欲滴。
④邀上三五好友,在湖畔寻一茶亭坐下,梨花枝头白,树下盖碗绿,真乃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⑤在成都赏雨,真有诗和远方的感悟。
②⑤③①④ B.③②①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④③⑤①
7某中学开展“《水浒传》师生共读”活动,你是其中参与者,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下表是某同学为《水浒传》中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四人制作的卡片,有误的一项是( )
姓名 外号 经典故事 人物评价
A 鲁智深 花和尚 倒拔垂杨柳 嫉恶如仇 粗中有细
B 林冲 豹子头 风雪山神庙 武艺高强 安分守己
C 武松 青面兽 大闹野猪林 神勇侠义 有恩必报
D 李逵 黑旋风 元夜闹东京 侠肝义胆 朴直莽撞
(2)、“师生共读”活动中,老师问——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冠以“忠义”二字,你觉得合适吗?
同学们的回答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水浒好汉们,替天行道,济危扶困,惩治贪官,体现其义;后来被招安,一心报国,破辽国,征方腊,体现其忠。所以冠以“忠义”二字大体上是合适的。
B.我统计了一下,整本书中“忠义”一词有一百多处,几乎贯穿全篇,比如第七十一回也说:“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又并不差。”冠以“忠义”二字,这样看来也是合理的。
C.书中的主人公并非个个都能称为“忠义”之士,比如吴用,他曾劝宋江弃宋从辽,难称为忠;还曾将卢俊义骗上梁山,难称为义。况且,“忠义”与“官逼民反”的主题不相吻合。所以我认为冠以“忠义”二字似为不要。
D.书中所谓好汉们,或是通过欺诈手段被“逼”上梁山,或是“犯事”之后逃上梁山,他们践踏法律、背叛朝廷,是洪太尉放出的“妖魔”,是高太尉镇压的贼寇。在我看来全都不配称为“忠义”,怎么能叫《忠义水浒传》呢!
(3)、“师生共读”活动中,老师说——
鲁达为金翠莲父女打抱不平,不料三拳打死镇关西;李逵为救兄弟,江州劫法场却大量伤及无辜;宋江为救石秀等,三打祝家庄却一把火烧掉了村庄……《水浒传》中的侠义之举,令人称快,也发人深思。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侠义”精神?请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理解。
8.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自强不息,青春有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溯本求源】“强”甲骨文写作,《说文解字》中解释“强”曰“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后引申为“武力鼎盛,疆域广大”。
(1)请根据你的理解,选出下列句子中“强”的意思与“自强不息”中“强”含义不同的一项 。
①兵革之强。------《战国策 . 秦策》
②赵强而燕弱。------《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 . 齐策》
④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 张载》
【内涵我诠释】
(2)请仿照例句①,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相同字数10个以内)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②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继承传统 砥砺自我】
(3)2022年是中国农历虎年,虎虎生威的“老虎”是自强不息的象征。请搜集两个带“虎”字且寓意积极向上、励志的成语,为即将到来的新学年壮行。
① ②
【榜样的力量】
(4)请为下则材料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字数控制在15字以内。
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里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因此秀花6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个小时。
阅读理解
(一)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各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莹”,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速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太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间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史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了本文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⑥段波浪线句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第⑥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珍惜弱点
①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于缺点。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②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摄氏度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摄氏度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 事物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向愈弱。
③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优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兵法上说“陷之死地然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下来,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优点和弱点。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也不是生出来便有的累赘。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蝉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地。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遗憾之中的聪明。
14.文章认为,缺点与弱点有两点不同,
一是 ;
二是 。
15.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16.第⑦段中“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17.根据文意,联系自身实际,简要说说应该怎样珍惜弱点。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各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① 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 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 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⑤谨,就是 谨慎,不粗心,不 苟且。写汉字, 一点、一横也不放 过;写外国字, “i ” 的点、“t ”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 有缓的习惯,前 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 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 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18.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答:
19.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 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
答:
20.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21.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链接材料】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社化自信。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话说沉闷
刘心武
尽管当今的社会生活变化迅猛、五光十色,但作为个人情绪来说,仍会时有沉闷之感。沉闷感,或简称闷感,是一种没有杀伤性但也绝无趣味与快乐的情绪状态。“乏味”“无趣”“闷”,与“恶劣”“恶心”“臭”还是两回事。沉闷的状态一般来说绝非恶性状态,闷感亦非愤慨、忧伤之类的情绪。沉闷,其含意应是“闷”这种状态达于相当程度并滞留时间过长。
闷,往往由一种对是非善恶虽有所区分,但界限模糊且无所举措的中庸将就的态度生 成;常常体现为一种不能引出新鲜活泼的新事物、新局面的过分“中规中矩”、“四平八穗” 的状态。沉闷有时如同宇宙中的“黑洞”,能将人的锐气与急迫感吮吸进去,在“平安无事”中消弭了进取与革新。一部沉闷的文学作品,可能不仅主题正当,而且结构严谨,文字流畅,但它毫无创意到甚至连“漏洞”都没有的地步,那令人厌倦的程度,说实在大大超过一部内容荒唐、漏洞百出的消闲读物。一个“闷人”,则可能从相貌、衣着到举止、言谈,都无可指责,但思想无新意、行为无光彩,与之相处,不能得益有助,倒也无害无累,友之不愿,厌之不忍,真真是反不如面对一个“对头”,倒能调动起自己的勃勃生机。
有人说,应“打破沉闷”,但沉闷是打不得也破不了的。你可以打敌人、破阴谋,你怎能打闷人、破乏味?有人说,应“冲出沉闷”,但当沉闷浓酽地包围着你时,你想冲出又谈何容易?但沉闷不可能非常之持久,却是可以断言的,因为沉闷只是我们生存的宇宙、世界、社会、人类、他人和我们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个节奏较为缓悛的过渡性阶段罢了。运动是永恒的,因而前进乃至突进,都是一种必然,怎会持久地沉闷?
一个总写沉闷作品的作家,要么他到头来终于超越沉闷,要么他那样的作品将被社会 拒绝;一个拍乏味电影的导演也是如此;一个闷人也许会终身不改其闷,但他在社会上鍀 位置必将移动,社会不可能长期容忍一个闷人占据着,关碍着社会总体景观的坐席;当然, 更大的可能是闷人自己最终走出闷境。
总之,沉闷必引出厌倦,厌倦发展到厌烦,那就比批判、排拒乃至于革命都更具推动力,可促使一事一物一人一群,直到全社会的大变化大转型。
沉闷可厌而不可怕。沉闷之后,必是大活跃大欢喜。
(有删改)
22.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3.本文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4.为什么作者说“沉闷是打不得也破不了的”,又说“沉闷不可能非常之持久”?
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前进,是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宋濂在寒冷的深山巨谷中坚持追求,宗璞在流动的紫藤萝 “瀑布”前加快脚步,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棚屋“梦境”里英勇前行……勤奋好学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自我纾解是一种深沉豁达的姿态,矢志不渝是一种勇敢坚定的姿态……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姿态前进,且行且看且深思。
请以《前进,我有我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
1.B 2.A 3.C 4.D 5.D 6.C
7.(1)C (2)D
(3)、示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水浒传》“侠义精神”最基本的含义。石秀遇见杨雄被张保等无赖欺负,赶紧上来相助,将无赖打得东倒西歪。鲁达听说金翠莲被镇关西欺负了,得知是郑屠仗势欺人,便要“去打死了那厮”,等等,正符合《汉语大词典》对“侠义”的解释:“见义勇为,舍己助人”。
8.(1)④;(2)②历经磨难,坚韧顽强 。 ③任重道远,求索不止。(3)龙腾虎跃 虎啸风生(或龙行虎步 龙骧虎步 初生牛犊不怕虎等);(4)好少年悬崖边上网课(或悬崖边上蹭网,求学路持之以恒 或求知路上不畏险,悬崖边上上网课)
9.(1)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或多指理论、说法等未经批驳,自己就站不住脚了)。
(2)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词语解释意思接近即可)
10.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11.举例论证(或例证法)。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作论据,证明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人,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13.文章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就是这句话,承上启下(或过渡),由浅入深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14. 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 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弱点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15. 第③段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思路。先提出“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的看法,接着列举诸葛亮唱空城计的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归结出“弱点也是优点”的观点,强调人要珍惜弱点。
16.恰当地利用自己的弱点,反而能弥补自身的不足,能把弱点变成优点。
17示例 正视自己的弱点,利用自己的弱点,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别人利用。
18.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19.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0.不能删去。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 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21.略
22、①首先,指出沉闷之感“作为个人情绪来说, 仍会时有”,再运用对比进一步说明沉闷的内涵;②接着,论述沉闷的弊端(或“不 良后果”);③然后,分析面对沉闷应该采取耐心等待其改变的态度;④最 后,指出沉闷可推动、促使全社会的大变化大转型,明确“沉闷可厌而不可怕” 。
23、手法: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作用:①以黑洞喻沉闷弊端之 大,也为下文第五段写打破与冲出沉闷之难作铺垫。②以沉闷的文学作品为例且与消闲读物作比较,说明沉闷足以让人厌倦、厌烦,为后文写文学作品期待“超越沉闷”作铺垫。 ③通过对“闷人”、“对头”的对比分析,说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生气与活力,为下文写 闷人最终自己走出闷境埋下伏笔。
24.打不得也破不了:①沉闷无害无累,呈现非恶性,难以找到合理的理由和方法(途径) 去打破。②沉闷包围使人室息,消磨人的活力与斗争意志,难以冲破。
不可能非常之持久:①沉闷只是宇宙运动的一个阶段性缓慢阶段;②运动、发展、前进,是 客观世界永恒的规律;③由沉闷积聚引发的突变效应可能比批判、排拒更有推动力。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