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综合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综合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2 15:3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卷
一、选择题
1.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以天地互动的方式,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科普课。从航天员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2.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
C.乙烧杯中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D.甲烧杯底部受到液体 的 压强小
4.小明在“造船比赛”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质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相等
B.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小船的重力
C.小船所装物体越轻,受到的浮力越大
D.小船所装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
5.将同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入两容器中,如图所示,两容器中的液体的密度分别是ρA、ρB,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FB,则密度和浮力的关系分别满足(  )
A.ρA>ρB,FA>FB B.ρA<ρB,FA=FB
C.ρA=ρB,FA>FB D.ρA>ρB,FA=FB
6.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7.诸暨新茅渚埠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4m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5N
D.构件的密度为2.5×103kg/m3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水面,则(  )
A.液面上升 B.液面不变
C.液面下降 D.试管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9. 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如图所示,假设海水的密度不变,在“奋斗者”号潜水器匀速下潜过程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小于它的自重
B.潜水器所受海水对它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潜水器所受到的浮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D.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它排开海水的重力
10.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为0.3N
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1.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液 溶剂
B 脑干 脑 中枢神经系统
C 饱和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D 悬浊液 乳浊液 混合物
A.A B.B C.C D.D
12.如图所示为蒸发食盐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在①→③变化过程中,食盐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B.在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
C.③与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值不同
D.在①→④变化过程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一直不断增大
13.t℃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硝酸钠饱和溶液中,下列有关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14.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 D.过滤粗盐
15.(2024七下·余姚期中) 下列关于淡水危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水比油贵”
B.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工厂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一种途径
C.用巨轮把南极洲的冰山拖到中东是目前解决淡水危机的良策
D.进入 21 世纪后, 全球的淡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
二、填空题
16.水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为   。
(2)上述①环节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
17.用如图的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甲、乙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甲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3)若实验中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电解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则分解水的质量为   。
18.如图所示,将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底(图甲),取出橡皮泥将其捏成船状,再将其放入水中,橡皮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图乙),两次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G甲   G乙,两次受到的浮力 F甲   F乙,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甲   V乙(以上均选填“>”“<”或“=”)。
19.如图甲,一木块漂浮于3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方式为   (选填“升温”或“降温”) ;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20.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其中A一定是___________溶液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1.某科学小组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图:
(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2)请指出实验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操作   。
(3)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②纠正错误后,正确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接下去的操作是   。
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是   。
氯化钠固体不纯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____(填选项)、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⑤②③⑥④
C.①②③⑤⑥④ D.①⑤②⑥③④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   克: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4)经检测,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____(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23.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科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两种牛奶品质的优劣,他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 A、B两种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 A 和 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关系为ρA   (填“>”“<”或“=”)ρB,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两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   。
四、解答题
24.沿岸放置救生装备是防溺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救生圈属于一种常见的救生装备。但是,如图甲这种由塑料薄膜制成的普通游泳圈具有表面光滑、易破损、需充气后才能使用的特点,故不宜用作救生设备。如图乙为专业救生圈,壳体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内填高密度发泡材料。根据国际标准,专业救生圈的质量应不低于2.5kg,以方便抛投。已知某专业救生圈质量为2.5kg,体积为30L。
(1)在给普通游泳圈充气的过程中,当游泳圈充分鼓起来后继续充气,则游泳圈内的气压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求该专业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3)若要保证密度为1.02×103kg/m3的人在水中人员头部露出水面(人的头部体积约占人体积),该专业救生圈最大能承受的水中人员的总质量。(计算结果准确到1kg)
25.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个用10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每根竹子质量为8kg,体积为0.1m3,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和体积。计算(g=10N/kg):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   牛。
(2)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大?
(3)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若竹筏上每人的平均体重为500N,则该竹筏最多能载几人?
26.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将100克12%的硫酸溶液稀释成3%的稀溶液,得到的稀溶液是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27.科学家分析了北极熊的毛,发现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导管,它不仅能防水隔热,而且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的体温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_________;
A.增加产热 B.减少散热 C.吸收热量 D.增加散热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   。
(3)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如果一只北极熊跳上一块浮冰后,浮冰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冰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一只体重为7210牛的北极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动,才能确保北极熊整个身体露出水面   。
(写出计算过程,ρ海水=1.03×103kg/m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占淡水总量的0.36%。
【解答】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所以,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纯水为绝缘体,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因此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
(2)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体gh判断。
【解答】A.小球在甲中漂浮,那么F浮甲=G;小球在乙中悬浮,那么F浮乙=G,因此二者浮力大小相等,故A正确;
B.小球在甲中漂浮,那么密度ρ甲>ρ;小球在乙中悬浮,那么ρ乙=ρ,因此液体密度ρ甲>ρ乙,故B错误;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二者受到的浮力相等,那么二者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根据G排=m排g可知,二者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故C错误;
D.h甲=h乙,且ρ甲>ρ乙,根据公式p=ρ液体gh可知,甲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强大,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小船漂浮,没有放入物体前,三只小船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自身的重力;
放入物体后,小船仍然漂浮,但放入的物体质量不同、重力不同,三只小船所受浮力也就不同,放入的物体越重,所受浮力越大,因为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根据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大小。
【解答】三只小船放入物体前后始终漂浮,浮力始终等于各自的重力,放入的物体越重,自身的重力越大,所受的浮力也就越大;放入的物体越轻,自身的重力越小,所受的浮力也就越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密度计放在A、B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得出了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 因为密度计漂浮,所以F浮=G,同一支密度计,重力不变,密度计在A、B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FA=FB),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A>VB,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A、B液体的密度:ρA<ρB。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判断。
【解答】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澄清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错误;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上层和下层的密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当构件完全淹没时的高度则为构件的边长;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其体积,根据图中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的拉力,先分析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
【解答】A.根据题意知道,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是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变,所以,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A错误;
B.由乙图知道,当构件完全淹没时的高度为2m,即正方体构件边长为2m,故B错误;
C.由乙图知道,当构件完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 N,故C错误;
D.由于正方体构件边长为2m,所以,构件的体积等于完全淹没时的排水体积,当构件完全淹没时,钢绳拉力F2= 1.2×105 N;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和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两种情况均为漂浮,并且总重不变,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得出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水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深不变。
【解答】AC.因小铁块和试管的总重力不变,由①②可知整体受到的浮力(或总浮力)相等,由可知,两种情况下排开水的总体积相等,则水的深度不变; 故AC错误;
B.因为,即试管所受到的浮力变大,所以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了,也就是试管下沉了一些,由可知,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大,故B正确。
D.如图所示,把小铁块和试管看做整体,整体漂浮,则整体受到的浮力

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整体漂浮,则试管受到的浮力

由①②可知,,即试管所受到的浮力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匀速下潜 是一种平衡状态,浮力与重力相等,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海水密度不变,浮力大小不变。
【解答】A、在“奋斗者”号潜水器匀速下潜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
B、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深度增加,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B错误;
C、潜水器浸没海水中后继续下潜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海水密度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海水的重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每个步骤,以及每一步要测量的对象是解题关键
【解答】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受到浮力的大小为F浮=G-F=1.6N-1.0N=0.6N,故A错误;
B、根据甲、乙可知,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B错误;
C、根据乙、丙可知,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物体的体积不同,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探究浮力与密度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故C错误;
D、根据丙、丁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组成的知识判断;
B.根据神经系统的组成判断;
C.根据溶液的饱和浓稀的关系判断;
D.根据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判断。
【解答】 A.溶液由溶质、溶剂组成,故溶剂不包括溶液和溶质,故A错误;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大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脑干,故B错误;
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是指溶液的一种状态,而浓稀溶液则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不透明不均匀,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③都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 A.在①→③变化过程中,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不断蒸发,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溶质与溶剂的比值不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②为饱和溶液,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分析】t℃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硝酸钠饱和溶液中,硝酸钠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注意瓶塞的放置、标签的朝向等;很多药品有腐蚀性,不能用手摸药品,也可能造成药品被腐蚀;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C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D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知识分析。
【解答】A. 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贫乏,“水比油贵”,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工厂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一种途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巨轮把南极洲的冰山拖到中东,不是目前解决淡水危机的良策,方案不容易实现,故错误,符合题意;
D.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的淡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1)降水
(2)汽化
(3)④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涉及①⑦蒸发、② 水汽输送输送、③⑥降水、④ 地表径流、下渗、⑤地下径流等环节。
【解答】(1)图中③代表环节的名称 为降水。
(2)①环节是蒸发,从液态到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汽化 。
(3) 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的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④ 代表径流进行干预。
17.【答案】(1)氢气;点燃的木条接触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有爆鸣声)
(2)
(3)36g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2:1来分析本题。利用电解水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解答电解水的质量。
【解答】(1)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点燃的木条接触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有爆鸣声)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3)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是由于水分解质量减小而引起的。设分解水的质量为x
则:100g×4%=(100g-x)×6.25%,解得x=36g。
18.【答案】=;<;<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橡皮泥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分析其重力的变化;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
【解答】将橡皮泥揉成圆球与捏成小船形状相比,橡皮泥的质量不变,则重力不变。甲图中橡皮泥静止时沉底,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乙图中橡皮泥漂浮,则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则两次受到的浮力,根据可知,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19.【答案】升温;增大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排开液体体积越大,说明溶液的密度越小,即溶液中的溶质减少,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大,溶解的溶质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升温的方法,升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加,溶液的密度增大,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随温度的升高,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20.【答案】(1)【答案】饱和 (2)AB>C
【详解】(1)根据图片可知,A中出现未溶的固态物质,那么A一定是饱和溶液。(2)A一定是饱和溶液,而B可能是饱和溶液,而C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当温度相同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果B是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A-B,如果B是不饱和溶液,那么溶质质量分数A>B;无论B是否饱和,B和C的溶剂质量相同,而溶质质量B>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B>C,故三者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21.【答案】(1)42153
(2)砝码与氯化钠位置放反
(3)3;减少一些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4)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配制氯化钠溶液,先取用氯化钠、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搅拌,依照此顺序及每个步骤要注意的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步骤 ①为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42153 。
(2) 请指出实验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操作:砝码与氯化钠位置放反,应该是左物右码。
(3)①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
②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左盘低的情况,说明砝码质量小于食盐质量,则需要减少一些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4)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D。
22.【答案】(1)B
(2)2.5
(3)从左盘中取出适量氯化钠
(4)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是先从试剂瓶中取粗盐,使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粗盐,将称好的粗盐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粗盐的烧杯中,搅拌溶解,过滤,然后进行蒸发,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进行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3)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多了或者溶剂少了进行分析。
【解答】 (1)粗盐提纯的步骤是先从试剂瓶中取粗盐,使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粗盐,将称好的粗盐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粗盐的烧杯中,搅拌溶解,过滤,然后进行蒸发,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即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故选B;
(2)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50g×5%=2.5g;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即称取的氯化钠大于要求的量,接下来的操作是从左盘中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即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生锈的砝码的质量偏大,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则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则烧杯中的水的质量偏小,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选BD。
23.【答案】(1)混合物
(2)<
(3)“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或浮标缠绕多一些铁丝)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沉浮条件:ρ物>ρ液,物体下沉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沉底 ,G物=F浮+F支(是下沉的最终稳定状态);ρ物 =ρ液,物体悬浮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上浮,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漂浮,G物=F浮(是上浮的最终稳定状态) ;故物体在液体中共有漂浮、上浮、悬浮、下沉、沉底五种状态。 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处于稳定状态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g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把ρ液换为ρ气即可),未做特殊说明时,浮力一般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1) 纯牛奶是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
(2)分别将“浮标”浸入 A、B两种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 A 和 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处排开液体的体积比B大,在都是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的情况下,浮力不变,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ρA <ρB;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两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或浮标缠绕多一些铁丝),做的更细一些,在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底面积越小,高越长,更好划分刻度,提高精确度;
故答案为:(1)混合物(2)<(3)“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或浮标缠绕多一些铁丝)
24.【答案】(1)增大
(2)专业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mg=2.5kg×10N/kg=25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专业救生圈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而专业救生圈的体积为:V=30L=30×10-3m3,
所以专业救生圈漂浮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露=V-V排=30×10-3m3-2.5×10-3m3=0.0275m3;
(3)当人安全使用专业救生圈时,人与专业救生圈受到的重力之和等于人与专业救生圈所受浮力之和,
即:G人+G=ρ水gV排'=ρ水g(V人排+V),
则:,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m人≈233kg。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游泳圈充分鼓起来后继续充气,气体分子数量增加,游泳圈内的气压会逐渐增大;
(2)根据物体沉浮条件可求出专业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专业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求出专业救生圈漂浮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3)当人安全使用专业救生圈时,根据物体沉浮条件列出等式即可求出人的质量。
【解答】 (1)在给普通游泳圈充气的过程中,当游泳圈充分鼓起来后继续充气,则游泳圈内的气压逐渐增大。
25.【答案】(1)800
(2)V排=F浮/ρg=800N/(1.0×103kg/m3×10N/kg)=0.08m3
(3)V排′=0.5V总=0.5×1m3=0.5m3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5m3=5×103N
G总=F浮′-G竹筏=5000N-800N=4200N
n=G总/G人=4200N/500N=8.4
该竹筏最多能载8人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浮力大小等于重力。
(2)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等于竹筏排开水的体积。可根据计算。
(3)竹筏一半浸入水中,,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出F浮,漂浮时,浮力大小等于总重力。
【解答】(1)竹筏漂浮在水面上,
26.【答案】(1)减小
(2)400g、300mL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计算相关方面的问题;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解答】(1)由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减小。
(2)设加水的质量应为x,将12%的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2%×100g=3%×(100g+x)
解得x=300g,即加水300mL,溶液质量等于100g+300g=400g
27.【答案】(1)B;C
(2)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
(3)变大
(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的特点是为了减少散热,吸收紫外线可以吸收外界的热量;人体是恒温动物,其产热和散热在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维持动态平衡;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重力增大时,浮力也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变形公式V排=F浮/(ρ液g),已知F浮和ρ液,可以求出V排,浮力只和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解答】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减少散热,吸收热量,选BC;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 ;
(3)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现在北极熊站到了冰上,重力增大的,所以浮力也增大了,则浮冰受到的浮力变大;
(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
解:浮力至少大于等于北极熊的重力,当浮力恰好等于重力时,
V排=F浮/(ρ液g)=7210N/( 1.03×103kg/m3×10N/kg)=0.7立方米;
所以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故答案为:(1)B C (2)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3)变大;(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2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