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与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20 11: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饶县第七中学 刘建伟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本单元的内容,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作者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3、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入课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趣,因此,进入课堂,请同学们读课文的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抓住“泊”“消逝”“仙湖”三个关键词入手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 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
(二)初读感知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1、检测预习。(出示文章的重点字词,疏通字音、词意)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
2、默读课文,并寻找下面几个问题的关键词:
(1)今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关键词“沙漠”、“神秘”)
(2)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关键词“仙湖”、“绿洲”)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关键词“四盲“、”改道”)
(4)同样的悲剧还有吗? (关键词“青海湖”、“月牙泉”)
3、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悲痛、惋惜。发出了“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的呼吁。
(三)品读赏析
品味语言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环节,不光要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充分保证,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操作上。我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两方面设计此环节:1.教师指导(1)提出问题: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2)提示:你可以从词语、标点、句式、段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选用的角度去考虑。(3)举例:如果把“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改成“罗布泊的‘泊’字左边是三点水”。比较两者,就会发现,“,”在文中作短暂的停顿,“,”和“!”加强了语气,这两个标点,有力地强调了罗布泊原先是也理应是有水的仙湖这强烈的感情。它在文中独立成段,语气更为强烈。(4)播放有关罗布泊的影音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2.学生学习(1)默读,作批注。(2)在教师组织下合作交流。(3)交流过程中边朗读边体会。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
1、体味真实性
(1)《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 (作引用)
(2)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 ( http: / / www.21cnjy.com )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列数字)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集中体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
(2)拟人: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3)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
(四)探究延伸
为了突破难点,我请同学们重点阅读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第11-13段,再次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以其中的数据为突破口,从而引出“盲目”一词,并深入分析它的深层含义。那么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引出青海湖与月牙泉,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了巩固成果,设计了一道题目:胡杨的诉说。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达到将学生的思想转化成文字的目的。
1、思考造成罗布泊现状的深层原因 (用一个词概括)
“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只顾上游利益,不顾下游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示图片:青海湖,月牙泉。)
2、“仙湖”消逝了,那号称“生而不死一千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呀,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我们似乎还听到了胡杨的诉说。如果你是生存在罗布泊的胡杨,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仙湖 罗布泊 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 环境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小组,每次加3分,错误的加1分,回答的特别好的额外再加1分,计算出各个小组的分值,并且选出优秀小组长。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
1、分析一篇文章从文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目入手,方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特别是比较长的文章,如果让学生在读之前不及时的从文章的题目中捕捉到正确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感知。
2、语文课堂上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新课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体现了教师要精讲,对于学生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的课堂活动,我认为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来说最有效的课堂活动,就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中精美的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
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拓展的时间少,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做,做一个环保人士,让大家找,我想:对同学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个时间有点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