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光合作用(1)——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1771年普罗斯特勒通过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英格豪斯多次重复该实验,一天晚上他把植物和小白鼠用玻璃罩密封后,由于太困就睡着了,房间里用来照明的蜡烛也燃尽了,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小鼠死掉了。下列分析最科学合理的是( )
A.说明普罗斯特勒的结论存在错误 B.这只小鼠一定有疾病不健康
C.玻璃罩密封不好 D.植物更新空气必须在光照下
2.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下列对相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进行碘蒸汽熏蒸,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范·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说明水分和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物质
B.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莱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C.后来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之一
D.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绿色植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同学们选取甜椒植株上的叶片,按照图示过程进行实验后,叶片变成蓝色。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甜椒叶片内含有淀粉 B.甜椒的叶是储存淀粉的主要器官
C.甜椒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D.光是甜椒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5.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对天竺葵暗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C.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碘液可检测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6.“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不必将植株放到黑暗处处理
B.煮沸一段时间后,叶片会逐渐变成蓝色
C.煮沸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酒精会变成绿色
D.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
7.某生物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暗处理: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②用黑色卡片将叶片的一半进行遮光,另一半不遮光;③使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④一段时间后,用酒精脱色、漂洗;⑤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实验目的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B.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C.光照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
D.暗处理是为了消耗或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8.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C.乙装置中植物叶片没有淀粉产生 D.此实验还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9.某同学在学习普利斯特利实验之后做了一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不同的密封玻璃罩里,实验处理方案如表所示,蜡烛最先熄灭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1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光照
2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光照
3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黑暗
4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黑暗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10.如图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探究绿色植物产生某种气体的实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B.甲与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可验证光照是产生氧气的条件
C.乙与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绿色植物的有无
D.甲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11.小明同学在学习光合作用后,早晨、中午、傍晚在同一棵树上各摘取一片树叶,并编号为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得到的结果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12.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气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好氧细菌均匀分布。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好氧细菌的分布变成如图所示。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光的颜色不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同
13.同学们计划用如图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所用植物先进行暗处理,以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将经过暗处理后的叶片取下直接加热
C内侧小烧杯中装有酒精,外侧大烧杯中装有清水
D.待叶片褪色后取出漂洗,滴加碘液进行染色检验
14.在养金鱼的水缸里放入许多金鱼藻,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金鱼藻可以( )
A.清洁水缸里的水 B.杀灭细菌
C.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D.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15.小雨和小雪将一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后,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长方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正、反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甲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进而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2)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的处理可起到________作用。
(3)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甲中________(填“遮盖部分”或“未遮盖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小雨和小雪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拓展设问: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裤子一不小心沾染了绿色汁液,小红告诉他用图乙的原理可将绿色汁液洗去,该原理是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由“照明的蜡烛燃尽了”可知,玻璃罩中没有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更新空气,所以密封玻璃罩内的氧气就会由于植物和小白鼠的呼吸作用而逐渐减少,直至消耗殆尽,最终小白鼠会因缺氧而室息死亡。可见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通过实验,海尔蒙特认为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主要来自水,他当时忽略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A错误。普利斯特利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前提是在有光的条件下,B错误。应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C错误。
3.答案:A
解析:A、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开始时柳树2.5公斤,土壤100公斤;只浇水,五年后,土壤99.9公斤,柳树82.5公斤。土壤只减少了0.1公斤,远远小于柳树增重的质量,所以范 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说明柳树生长所需的主要物质是水。错误。
B、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正确。
C、后来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之一,正确。
D、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绿色植物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正确。
故选A。
4.答案:A
解析:
A 淀粉遇到碘液变为蓝色,选取甜椒植株上的叶片,按照题图过程进行实验后,叶片变成蓝色,说明甜椒叶片内含有淀粉,A正确
B 此实验没有取其他部位进行对照实验,因此只能说明甜椒叶片内含有淀粉,不能说明甜椒的叶是储存淀粉的主要器官,B错误
C 甜椒植株进行实验前没有进行暗处理,所以不能说明甜椒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C错误
D 此实验没有对甜椒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未形成以有无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光是甜椒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错误
5.答案:C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可证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6.答案:C
解析: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A错误。
B、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淡黄色;叶片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错误。
C、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小烧杯中的酒精会变成绿色,C正确。
D、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D错误。
7.答案:C
解析:光照时间越长,被光照射的部位产生的淀粉越有可能会运输到被遮光部位,实验现象反而会不明显。故选C。
8.答案:D
解析:
A 甲装置中是清水,难以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吸收二氧化碳,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A正确
B 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正确
C 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C正确
D 实验都是在光照下进行的,因此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错误
9.答案:C
解析:2组和4组蜡烛正常燃烧,消耗氧气的速度应相同;已知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1组比3组消耗的氧气少;且植物自身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因此3组消耗氧气的速度最快,蜡烛最先熄灭。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故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A正确。
B、甲与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可验证植物是产生氧气的条件,B错误。
C、乙和丙有植物和光照两个不同的实验条件,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错误。
D、甲中的气体是氧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越多,干重越大。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图中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
13.答案:B
解析:
A 先将所用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所用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合成的,而不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A正确
B 暗处理后的叶片要在光下照射2~4h之后再进行隔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B错误
C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正确
D 通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待叶片褪色后取出漂洗,滴加碘液后,见光的叶片会变为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D正确
14.答案:D
解析:养金鱼的水缸里放入金鱼藻,金鱼藻能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故选D。
15.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
(2)对照
(3)未遮盖部分;淀粉
(4)光
【拓展设问】酒精能溶解叶绿素
解析:(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的干扰。
(2)叶片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
(3)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点,检验是否产生淀粉。由题图甲可知,叶片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4)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拓展设问】小明裤子上的绿色汁液是叶绿素的颜色,叶绿素溶于酒精,所以可以用酒精溶解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