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蒸腾作用——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5 蒸腾作用——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12 12: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5蒸腾作用——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炎热的夏天植物才会进行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能拉动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植物的蒸腾作用晚上比白天强烈
D.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大气湿度
2.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傍晚移栽植物,可以提高成活率
C.光照越强,植物的蒸腾作用越旺盛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主要分布在上表皮
3.某植株在前后两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第一天相比,该植物第二天( )
A.水分吸收少,无机盐运输慢 B.水分吸收少,无机盐运输快
C.水分吸收多,无机盐运输慢 D.水分吸收多,无机盐运输快
4.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B.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C.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D.蒸腾作用可以促进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5.为探究植物蒸腾速率,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装置的气泡会向左移动
B.右侧装置的油层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实验中水分的出口是叶片上的气孔
D.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6.如图表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7.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的过程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大约2.2千克的水成为玉米植株的组成成分及参与各种生理过程,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大多数的水都以蒸腾作用的形式散失浪费了
B.高温影响蒸腾作用,夏季炎热的中午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
C.蒸腾作用使植物实现了“水往高处流”
D.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的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8.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B.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少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9.取同一植株上4条生长状况相近的嫩枝,每条嫩枝上的叶片大小相近且数量相同,进行如图处理。涂凡士林的部位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水分散失:4支试管相同且装有等量清水,水面上均铺满厚度一致的油层,防止水分蒸发。将4组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并比较液面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4组装置中,对照组是甲
B.甲与丁对照可探究叶片是不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C.4组装置中,液面最低的是丁
D.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10.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理活动。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动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
B.降低叶面的温度,避免被灼伤
C.会散失大量水分,是一种浪费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1.如图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2.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
①促进根吸收水分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③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④促进植物体内无机盐的运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有关植物生理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植物体内无机盐和水的运输速度越快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能降低光合作用,提高成活率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14.下列关于蒸腾作用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
C.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蒸腾作用可以维持碳氧平衡
15.学习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后,李明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并把它们放在阳光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甲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是不是通过________进行的。
(2)实验乙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的强弱是否与________有关。
(3)预测实验乙的结果:C、D、E三个塑料袋中,[ ]塑料袋内壁表面水珠最多。
(4)若一段时间后打开实验乙中的C塑料袋,迅速把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发现火柴复燃,说明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这是植物进行________的结果。
(5)如果撕取实验乙中C塑料袋内一片叶的一小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气孔较多的是________。
拓展设问:蒸腾作用的强弱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还受________(至少答2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植物都会进行蒸腾作用,A错误。
B.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可见,蒸腾作用能拉动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B正确。
C.晚上植物的气孔部分关闭,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白天比晚上强烈,C错误。
D.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错误。B、傍晚移栽植物,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正确。C、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越强、温度越高,蒸腾作用就越强,但是中午温度最高、光照强度最强,气孔反而关闭了,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反而弱了。错误。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错误。
3.答案:D
解析:该植物第二天散失的水量多,说明第二天蒸腾作用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促进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该植物第二天水分吸收多,无机盐运输快。
4.答案:B
解析:A、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A错误; B、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大小,植物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B正确; C、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错误; D、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所以蒸腾作用可以促进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错误。
5.答案:D
解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A、装置中的植物吸收水槽中的水进行蒸腾作用,因此实验过程中装置的气泡会向左移动,A正确。B、油层隔离了水和空气,因此上侧装置的油层可减少水分的蒸发,B正确。C、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故实验中水分的出口是叶片上的气孔,C正确。D、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D。
6.答案:A
解析: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故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A>B>C,B错误。蒸腾作用可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但不会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三个枝条均被密封在塑料袋内,其蒸腾作用大小与外界空气湿度无关,D错误。
7.答案:C
解析:
A 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A错误
B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温度越高,蒸腾作用就越强,但是夏季炎热的中午温度过高,植物的气孔反而会关闭,所以夏季炎热的中午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减弱,B错误
C、D 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可以促进植物的根对水的吸收和对水、无机盐的运输,使植物实现了“水往高处流”,C正确,D错误
8.答案:B
解析: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A正确。
B、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错误。
C、蒸腾作用拉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为根茎叶等器官提供养分,促进生长,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A
解析:本实验的对照组为丁。
10.答案:C
解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的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另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1.答案:A
解析:A.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该实验该的结果是叶片最多的A袋壁内水珠最多;叶片较多的B袋壁内水珠较少;无叶片的C袋壁内水珠最少,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A、B、C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蒸腾作用的意义有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④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①根部对水分的吸收;3、②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4、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等。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是呼吸作用的意义,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A、蒸腾作用越强,植物体内无机盐和水的运输速度越快,A正确。
B、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B错误。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越多,空气湿度越小,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越多。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可以维持碳氧平衡,与蒸腾作用无关,D错误。
15.答案:(1)叶
(2)叶片的面积
(3)C
(4)氧气;光合作用
(5)下表皮
【拓展设问】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合理即可)
解析:(1)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能够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实验甲A、B塑料袋中的变量为有无叶,故实验甲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是不是通过叶进行的。
(2)实验乙C、D、E三个塑料袋中的变量是叶片的面积,故实验乙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强弱是否与叶片的面积有关。
(3)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预测实验乙的结果为C塑料袋内壁表面水珠最多。
(4)若一段时间后打开实验乙中的C塑料袋,迅速把一根将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发现火柴复燃,说明袋内含有较多的氧气,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
(5)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故C塑料袋内叶片下表皮的气孔较多。
【拓展设问】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有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