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堂导入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出自哪里 在中国古代,“孔方兄”指的又是什么呢
出自西晋·鲁褒《钱神论》;“孔方兄”指的是“钱”,在《钱神论》中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三国归晋促统一
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皇帝成为傀儡,政权实际上由司马氏掌控。司马懿病死,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先后专权。著名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产生于此时。魏帝曹髦曾发动政变试图自立,结果反被司马昭杀害。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集团所控制。司马昭派兵伐蜀,蜀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灭蜀之后,晋王司马昭威望更高,一切礼仪均从帝制。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废魏主曹奂,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统一全国。
三国归晋促统一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西晋建国初期,老百姓安居乐业,赋税较轻。
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与战乱,实现了统一。在西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史称“太康之治”,这样百姓生活安定的景象持续的时间长吗?
“短暂的统一”,从时间轴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晋自280年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到316年西晋灭亡,统一局面仅存在36年。
八王之乱促南迁
西晋社会风气考察组
材料一:(西晋人鲁褒讥讽道)“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鲁褒《钱神论》
史事:王恺、石崇斗富——西晋贵族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
你能看出西晋灭吴后的社会风气吗
八王之乱促南迁
西晋国家治理考察组
材料二: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分封诸侯王,管理二万户的为大国,配置上、中、下三军,拥有士兵五千人,管理万户为次国,配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
——摘译自《晋书·地理志》
材料三:(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思考西晋实行了什么制度,西晋王朝的短命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八王之乱促南迁
西晋统治集团考察组
材料四:(晋武帝司马炎)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指宫廷)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晋书·后妃列传上》
材料五:(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
——《晋书·惠帝纪》
八王之乱促南迁
西晋民族关系考察组
材料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徙戎论》
材料七:(羌族)分布在郡县,多为官吏、豪强压榨。
——《后汉书·西羌传》
材料八: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
说一说西晋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西晋的民族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八王之乱促南迁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促南迁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示意图
战乱的主要区域:洛阳一带。
中原人口在战乱中为了生存会怎么办
中原人口纷纷逃离北方,迁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八王之乱促南迁
八王之乱时,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在中原人口南迁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呢
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八王之乱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材料一: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边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的研究》
材料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后汉书·南匈奴传》
三国两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北方各族内迁。
材料反映匈奴遭受了旱灾、蝗灾、饥荒等。
1.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图中寒冷时期恰恰都是民族战争和民族内迁与交融的高潮时期,难道这是偶然发生的吗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气候变化对民族迁徙的影响。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北方各族内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1.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2.北方各族内迁的概况
内迁的北方各族有氐人、羌人、匈奴人、羯人、鲜卑人。 后来部分民族还在中原建立了政权。
古代中原汉族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间横亘着一条分界线——长城。以长城一带为界,北方草原生活着游牧民族;中原生活着农耕民族。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3.内迁各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
甘肃嘉峪关魏晋
墓砖画《牧马图》
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
西晋贵族使用的家具
石勒命儒生读史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3.内迁各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
前两幅图体现了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变化;
后两幅图体现了文化的双向交流。
由此可见,北方各族的内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3.内迁各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
随着内迁人口的增多,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建立的15个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西晋从统一到灭亡,统治时间短暂,犹如昙花一现,请谈一谈从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统治者应该勤俭治国、勤政爱民;统治者应该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各民族应该和睦相处。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学史感悟
西晋从统一到灭亡,统治时间短暂,犹如昙花一现,请谈一谈从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统治者应该勤俭治国、勤政爱民;
统治者应该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各民族应该和睦相处。
板书设计
素养检测
D
1.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图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B
A.秦朝 B.西晋 C.西汉 D.商朝
2.西晋与秦的相似之处是 ( )
①短命 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③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④都是篡权夺位建立的朝代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素养检测
D
3.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
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4.右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
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B.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
5.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西晋的统一,犹如昙花一现,
导致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分封诸王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A
问题解答
思考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答案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