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2《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课程定位与资源
课标要求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教材分析 (一)宏观定位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第2课。 一般而言,经济是对社会物质的管理,人们的经济活动包括人类社会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等活动。经济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经济活动中的食物生产更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食物生产的发展也进一步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观把握 本单元为“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按顺序分为“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本单元围绕食物生产的出现、食物物种的交互、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展开。食物生产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互也呈现世界化趋势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具有世界性影响。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食物的生产、储存等技术也不断进步,也产生了对于社会生活的双重影响。 (三)微观解读 本课为分“美洲物种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三个子目。前两个子目呈现了物种在美洲和其他地区之间交流的表现,第三个子目在此基础上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世界影响。 学情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原理,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从显性因素来看,学生在《纲要》下学习了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对于全球航路开辟的概况及影响有一定的宏观认识。 从隐性因素来看,学生思想活跃,历史思维能力较刚入学时有所提高,但感性思维较强,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认知不够深入;经过几个月高中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学习模式已逐渐形成; 从其需求来看,学生更需要的是理性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不仅是基础史实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几个材料组合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注重锻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目标与要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思考,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作出如下设置: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于教材正文及辅助栏目的阅读与分析,认识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梳理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的外传情况与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情况,思考总结新航路前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变化,结合纲要内容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于食物物种交流的关键推动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对几个材料组合的阅读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组讨论,深入探究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认识新航路开辟对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也起到了扩大的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概况与影响的了解,感悟人类文明的多源性以及人类文明交流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概况与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上利用建构主义思想,以多样化的史料为基点,以知识建构导引任务构建,围绕“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全球化”,以层层递进的任务设置引导学生从自主思考到合作探究再回归自主思考,完成教学内容的意义启发与价值引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2.合作探究法:以分工合作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史料分析法:通过图片、文字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和总结概括能力。
课程脉络与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之所以目不转睛是因为这个番薯是400年来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震撼性的变化的象征……所有这些的历史都被包含在这个男孩和他手中的番薯中,尽管他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 ——[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问题引入】 查尔斯·曼恩为何会认为“这个番薯是400年来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震撼性的变化的象征”呢?这个番薯又包含了哪些历史? 【设计意图】 引用学者记述建构情境,引发学生对于情境要素的思考,为课程学习埋下问题的种子。
新课讲授 一、边界的突破——食物物种交流的全球化 (一)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 任务一:根据教材导言内容,概括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特点:交流历史悠久;交流范围有限;交流物种较少 (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任务二:阅读教材子目一正文及辅助性栏目,梳理美洲食物物种外传情况。 任务三:阅读教材子目二内容,梳理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的情况。 任务四:对比新航路开辟前的物种交流情况,有何变化? 变化:范围的全球性;内容的丰富性;交流的双向性;时间的长期性;欧洲的主导性…… 二、缩小的世界——社会生活影响的全球化 任务五:结合教材及不同材料组合,分组交流,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影响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影响: 【组合一】: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组合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 【组合三】: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推动了先进思想的传播,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组合四】:破坏了当地生态;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设计意图一】:本课子目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与“其他地区物种在梅州的推广”属史实性内容,较为基础,故而任务一及任务三的设置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主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信息提取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基础梳理完后,围绕新航路开辟前后食物物种交流状况的对比,进一步考察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相较于任务一至三的要求而言有所提升。 【设计意图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需要一定的材料进行辅助理解,故而此处设置了四个材料组合,整体上仍未脱离教材所给的角度,从多样化的材料中深化学生对于该影响的理解,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推动学生史料实证意识与历史解释能力的巩固。
板书设计
课后思考 一、必做题 (1)自主选择一种食物,查找资料,简单介绍其传播发展历史,并对该食物物种的发展交流影响作简要分析。 二、选择性探究(任选其一) (2)食物物种的世界性交换过程中,多是先由于物种本身的观赏性而引入,后发现其食用价值,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从食物物种交流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一旦人类历史变得更加统一,它就会比以往更为动荡和混乱”? 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断裂和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 随着单一网络的创建,历史发展的进程似乎开始加速。 各种各样的革新与发明、繁荣与衰落、疾病与瘟疫皆通过统一体系的波动,传播到条件允许的任何地方。 ……因而,一旦人类历史变得更加统一,它就会比以往更为动荡和混乱,时至今日,我们仍旧生活在这种状态之中。 ———[美]约翰·R.麦克尼尔、威廉·H.麦克尼尔《麦克尼尔全球史》
教学反思(教学前)
1.本课采用大单元教学,通过史料分析,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主题明确,层层递进,以“食物生产发展”为主体,从第1课到第3课,也对应着食物生产的区域发展到食物物种的全球交流,再到食物技术的现代应用,分别强调了生产的革命性、交互的全球性、技术的双重性,对三部分内容做出了整合的尝试,教学环节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本课属于课前设计,实际处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存在不完美的可能性。我会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