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2 14: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导学案
选必二第三单元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知道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贸易交流通道,理解其对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理解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货币:指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信贷: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信贷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则仅指贷款。即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契约:指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1)时间:
(2)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 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时期 原因 表现
商朝 (1)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2)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3)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实行“ ”
春秋 战国 ①铁犁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提高; ②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 ①“ ”格局被突破; ②出现聚集了大量钱财的私商; ③货币流通广泛; ④各地涌现商业都会。
秦汉 促进因素: 局面的形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的开通。 阻碍因素: 分区制度的实行。 商业初步发展 ①商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②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方式限制大。
隋唐到两宋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城市 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元 明 清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发展。 (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 (2)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3)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 等机构出现 (4) 群体 ——商帮兴盛
3.古代世界——商业贸易发展
国家(地区) 表现
古埃及 (1)商业历史悠久 (2)对外贸易控制在 手中 (3)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古希腊 各 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罗马 征服 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 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 ,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 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4.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朝贡贸易
时间 概况
两汉 通过 ,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 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 输往中国
唐宋 (1) 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 各地,远达 、 地区 (2)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 、 、 等 (3)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 ,掌管对外贸易
明清 (1)朝廷对 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 (2)清政府在广州设置 ,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3)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 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 ”行商代理
5.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 和精神生活。
知识点二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产生与发展
①中国早在 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 和 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 铸币。
(2)作用
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②货币成为 的象征。
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 转化。
2.信贷
(1)古代世界信贷的发展
①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 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 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 。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③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 的雏形。
(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①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 的记载。
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 。
③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 ”。
④宋朝: 、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⑤明朝中期以后: 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 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商业契约
(1)古代世界商业契约的发展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 广泛使用。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是普遍现象。
(2)古代中国商业契约的发展
①商周时期:出现了 。
②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你知道宋“商业革命”吗?结合图示,简析唐宋商业发展的变化。
“买东西”为什么购物叫“买东西”?
“分坊市”像豆腐块大片区域是什么?
“逛市场”逛西市能发现的商业信息?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去闹处,通宵不绝……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商贩),谓之墟市(草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①思考:材料描述的史实反映宋代经济怎样的历史信息?
◎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①”,政府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②。”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 ——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思考:根据材料反映的宋朝通商惠工的主要措施简述其积极影响。
综上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合作探究二]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简述明清时期商业又有何新发展。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纲要》 上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命题赏析]从一海南高考题切入——从商人地位看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发展。
【例】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当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合作探究三]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思之窗]古代中国出现国外金币,有何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北魏墓葬出土的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合作探究四]
(1)阅读教材P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古埃及人是如何签订商业契约的。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紫挞牛壹头,陆岁,并无印记。寅年正月廿日, 令狐宠宠为无年粮种子,令将前件牛出卖与同部落武光辉,断作麦汉斗壹拾玖硕,其牛及麦,当日交相付了,并无悬欠。如后牛若有人识认,称是寒盗,一仰主保知当,不干卖人之事,如立契后在(三)日内牛有宿疾,不食水草,一任却还本主。三日以外,以契为定,不许休悔,如先悔者,罚麦伍硕,入不悔人。恐人无信,故立私契,两共平章。书指为记。其壹拾玖硕麦内,粟三硕,和(下缺)牛主令狐宠宠年廿九,兄和和年三十四,保人宗广年五十二,保人趁日年四十、保人令狐小郎年卅九。 ——《寅年令狐宠宠卖牛契》,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
(2)三大切分(商业)工具(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为“把一次交换,拆分为两次交易”,人们造出了两件威力巨大的法宝,来完成这次前无古人的拆分,那就是:货币和商人。
货币切分了买卖,商人连接了交易。 ——刘润《商业通识》。
【深度理解】
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西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商品市场和商人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政府抑制政策,坊市分区制度[footnoteRef:0],农产品进入市场)→宋元(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纸币出现)→明清(集镇商业兴盛,商帮出现,对外“闭关锁国”)。 [0: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唐代后期,开始打破市坊制,也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
拓展: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拓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②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③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④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⑤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
⑥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地位。
⑦商业信贷发展:春秋时期出现货币信贷,宋代出现商业信用凭证汇兑——交子,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
⑧商业契约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契约。汉代以后广泛应用。
图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
时期 表现
西汉
唐宋[footnoteRef:1] [1: 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中国输入: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 以后
明清
拓展: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①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②以友好交往为主。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③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④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⑤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⑥朝贡贸易。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拓展:商品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①社会生产方面:商品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它的兴盛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增多,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知识框图】
【聚焦高考】
(2014·天津高考·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