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分散的世界 局部的交流
整体的世界 全球的交流
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破界·联通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壹破界:跨山越海,互动通达
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新航路开辟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邻近地区 大陆内部 洲际交流有限 物种较少 陆上交通为主
全球交流 种类更丰富 联通互补海陆交通 欧洲人主导
根据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地图及教材前两目(8-11页)将参与交流的物种补充完整?
美洲
地区
其他
地区
等
粮食:
水果:
蔬菜:
经济作物:
禽畜:
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
小麦 大麦 水稻等
苹果 葡萄 甜橙 柠檬等
黄瓜 豌豆等
甘蔗 茶 咖啡等
鸡 牛 驴 马 猪 羊等
指出材料1及图组的史料类型?对研究食物物种传播交流具有什么价值?说明了什么?
◎图组:
英国医生约翰·杰勒德于16世纪绘制的马铃薯图
16世纪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
16世纪中叶德国学者绘制的番茄植株和果实图
材料1: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我们要的是小麦、大麦和葡萄藤。…… 应该运来一些活羊,最好是羊羔,母的比公的更好;还要公母都有的牛犊。前来的每一艘船都应该带上公驴和母驴、母马,以便运输重物和干地里的活。
◎1494年1月哥伦布写给西班牙国王夫妇的报告
史料类别 研究价值 材料1
图组 历史信件表明小麦等物种已经传入美洲,可用于研究传入美洲的物种的时间、种类
历史画作表明马铃薯等已从美洲外传,可用于研究美洲物种的外传
史料从不同领域和角度相对客观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打破空间界限,实现全球交流的情形
文献史料
图像史料
指出材料1及图组的史料类型?对研究食物物种传播交流具有什么价值?说明了什么?
贰破界:祛除误解,由衷接纳
根据表格及地图呈现的时空信息,推断哪些地区较早引入了玉米?玉米向哪些方向传播?概括明清时期玉米在中国传播的时空特征?
省份 引种年代 省份 引种年代
广西 河南 江苏 甘肃 云南 福建 浙江 广东 山东 陕西 嘉靖十年(1531) 嘉靖二十二年(1543) 嘉靖三十八年(1559) 嘉靖三十九年(1560) 嘉靖四十二年(1563) 十六世纪中叶前后 万历元年(1573) 万历七年(1579) 隆庆、万历之际 万历二十五年(1597) 直隶 湖北 山西 江西 辽宁 湖南 四川 台湾 贵州 安徽 天启二年(1622)
康熙八年(1669)
康熙十一年(1672)
康熙十二年(1673)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康熙二十五年(1686)
康熙五十六年(1717)
康熙五十七年(1718)
雍正年间
◎明清时期各省引种玉米见于记载的年代
◎据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等整理绘制
(2023·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末·16)
特征:传播时间长 传播路径多 传播范围广
◎材料组2
左图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玉米图,其中记载:
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右图【清】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著有《植物名实图考》,其中记载:
(玉米)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
两幅玉米图哪个更符合你印象里的玉米?两幅玉米图及配文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陌生误解 接受改良
药用、观赏 食用
打破观念界限
◎材料组3:
要努力说服农民无论如何不要轻视这种植物(马铃薯),它还对任何牲畜都有特别的价值,在歉收年份它是人们主要食物来源。
◎[法]农学家阿狄·蒙梭《农业原理》(1762)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清】袁景晖《建始县志》(1841,湖北)
结合所学和材料思考食物物种的空间阻隔和观念界限被逐渐被打破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新航路开辟 海陆交通改善 政府政策支持
耕地面积不足 备荒 适应气候环境……
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求
叁联通:食为民本,命运与共
结合所学,根据图表及材料组讨论:
从以下角度概括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尝试在材料组中找出相应论据?从材料来源、作者身份、创作目的、产生时间等方面分析论据可靠性。
角度 影响 论据 论据的可靠性
人口
饮食
经济
文化
灾害
◎数据整理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人口 促进世界人口增加 16-19世纪世界人口数据呈增长趋势 专业学者学术研究,较为可靠
◎[荷兰] 梵高1885年创作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
饮食 改变饮食习惯 画作中荷兰农民以马铃薯为主食 时人画作有一定历史价值,传递出一定历史信息
经济 消费品大众化 画作中荷兰农民以清咖啡佐餐,说明咖啡消费逐渐大众化 包谷米作馍、作干饭,与稻米同,穷民连包煮食或摘子炒食。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戸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所得青蚨(钱),以为山家盐布庆吊终岁之用。
◎摘编自【清】张鹏翼《光绪洋县志》(位于陕西汉中)
(美洲)膘肥奶足的牛羊为人们提供了肉食和奶类,渐渐取代猪肉,促进了人口的营养和健康。牛羊的皮毛给人们带来温暖,后来发展成皮货贸易。牛仔们放牧牛群,催生了新大陆的特色文化。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饮食 丰富食物种类 增加粮食产量 《县志》记载县民以玉米为食、酿酒、养猪;《读本》表明美洲畜牧猪牛羊提供了丰富肉蛋奶
地方县志,有一定历史价值;专业学者学术研究,较为可靠
经济 促进地方经济 贸易发展 《县志》记载县民以玉米养猪贩猪,赚钱贴补家用;《读本》表明美洲猪牛羊养殖促进美洲农牧业经济发展 文化 地方文化形成 《读本》表明放牧牛群催生美洲牛仔文化 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种植苞芦、靛靑、番薯诸物,山顶沙石乘雨而下,淤塞浍(kuài)沟(田间水沟),争端滋起,大为禾稼之害。◎摘编自【清】张鉴《雷塘庵主弟子记》(即阮元年谱,曾任乾嘉道三朝疆吏枢臣)
美洲成千上万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本土植物若不是完全消灭,就是被限制在道路两旁狭长的空地间……大片田野则被外来作物占领。◎摘编自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都柏林纪念公园大饥荒雕像群
灾害 依赖单一作物风险大;过度垦殖破坏自然环境;威胁生态平衡 爱尔兰人过度依赖单一马铃薯品种遭遇大饥荒;笔记表明棚民过度开发山林导致水土流失,影响农业生产,威胁社会秩序稳定;学者研究表明外来作物侵占美洲田野 雕塑具有一定的公共史学价值;门人弟子整理清朝官员的年谱笔记较为可靠;专业学者研究,较为可靠
跨山越海 互动通达
祛除误解 由衷接纳
食为民本
命运与共
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基础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及文明进步
启示: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生存发展意义重大;不能依靠单一食物物种,要探索培育多种适合本国的食物;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结合所学,除食物物种外,你还可以在图中增补哪些信息?有学者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称为“哥伦布大交换”,请试着对“哥伦布大交换”下个定义。多角度论述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一篇小短文。(要求:论述有条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基础作业
有学者将玉米、烟草、辣椒、橡胶、可可豆(巧克力)和马铃薯六种植物视为改变近代文明的 6 种植物之一。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或课后资料,对其中一种加以说明。
★选做作业
★设计说明
本课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位优秀前辈教师的启发,特此说明,以表谢意: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刘运老师执教的公开展示课,为本课的主题设计“破界·联通”提供了灵感。
昆山高级中学的霍建山老师执教课例,为本课导入部分提供了灵感。
环节三从“人口”、“饮食”、“经济”、“文化”和“灾害”等角度辩证概括、分析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借鉴了郑林学者的文章。(郑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历史教学与评价一体化设计[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05):3-10.)
其他未予以说明的部分可能参考了教学园地其他优秀前辈老师的设计,如有遗漏,此处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