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5 23: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导入
精准而高效的机器,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会工作的机械取代了双手,蒸汽机取代了人力、畜力和风力、水力,钢铁取代了木头,火车和轮船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除了物质领域一系列的变化,人类的社会文化及思想精神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文明的转换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程标准 :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 第5课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
1802年《工厂法》
推行初等教育
1807年汽船
1814年蒸汽机车
1760S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中后期
洋务运动近代化开端
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
1904年《癸卯学制》
1917天津永利碱厂
19世纪欧洲
社会主义运动
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
1851年英国
城市人口超过50%
1880S汽车
1903飞机
1769年水力纺纱机;
1771年水力纺纱厂,阿克莱特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一、生产方式的转换
工厂中的纺织女工
一、生产方式的转换 1.大机器生产
概念阐释:材料一 物资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元导读》
任务一:观察图片,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和场所的变化及其原因。
(1)集中生产的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2)机器大生产的出现: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的技术革命,引发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手工劳动
机器大生产
手工工场
工厂
工厂制度调查报告
3月23日,前往兴业皮革工厂进行关于工厂制度的调查
高二11班 周华宝
2024年3月27日
机器作业昼夜运转
(皮革烘干机)
夜间的三层厂房
新建的高层厂房
夜间倒班工作的工人
皮革分工细处理
(清洗→加热→剪切)
严格的规章制度
(时间观念
奖罚制度)
工厂环境
一、生产方式的转换 2.工厂制度(特点)
任务二:听取周华宝同学的调查报告并结合教材,分析工厂制度的特点。
上班方式:
管理制度:
作业方式:
原料调配:
工人实行倒班制
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
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
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机器大生产
生产规模大
劳动力高度集中
分工细致,严格管理
生产资料归工厂主
一、生产方式的转换 工厂制度(影响)
任务三:结合教材分析,为什么说工厂制度会使“费用相对低降低”?
材料二 同样,用于建筑物、取暖设备和监督等等的费用,简言之,用于大量工人共同使用的、他们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劳动条件的费用,也相对地降低了。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积极
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经济效益
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
消极
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二、救国思想的转换
天津永利碱厂
二、救国思想的转换:实业救国
任务三:听取丁薇同学的调查报告,并结合图片完成以下表格。
阶段 人物 主张 代表企业 历史影响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奕訢、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
自强求富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
引进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张謇、范旭东、
荣宗敬、荣德生
实业救国
天津永利碱厂、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
借鉴西方工厂管理经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高二11班 丁薇 (施华鹏共同完成)
久大精盐公司
民国四年(1915年)以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西交通受阻,洋碱输入量骤减,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趁机囤积居奇,谋取暴利,致使碱价飞涨。民国六年(1917年)的纯碱市价高达每担12两白银,为大战前夕的4倍。
民国二年(1913年) ,范旭东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由此而对精盐制造及盐的工业用途发生了浓厚兴趣。次年回国后便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精盐制造企业—久大精盐公司。民国四年(1915年)4月,久大召开第一届股东会议,范旭东被公推为总经理。工厂建成投产后,其海王星牌精盐品质洁白,销路颇佳,故获利甚丰。
意义:摘掉了中国人“食土民族”的帽子;
打破垄断,开始掌握中国纯碱市场的主动权;
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在中国贫穷积弱,列强环伺、军阀割据中燃起一把科学的火种。
不仅结束了中国人食用粗盐的历史,而且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为永利碱厂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三、生活方式的转换
工业社会下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乡间小路
高速公路
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恢斋中心小学的前身,源自小学之前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私塾”。 其时受民国新教育思潮的影响,新学己渗入乡村之间,且村民求知欲望增强,私塾学童人数增多。
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家庭式手工工场
机械化手工工厂
三、生活方式的转换
任务四:听取施华鹏同学的调查报告,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城市化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
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人们的出行
3.促进乡村的改变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
三、生活方式的转换
任务五:分辨史料类型,并谈谈反映人们有哪些困境,人们怎样解决?
材料三 不同的“手”,英国发行的邮票(1976)
困境: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工人健康问题(劳动时间过长、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职业病);
环境污染严重;
疾病与犯罪等。
解决: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运动风起云涌,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
结果:斗争使产业工人待遇有所改善。
生产方式的转换
手工→大机器生产
工场→工厂:特点影响
生活方式的转换
农村生活→城市生活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民族资产阶级
实业救国
工业革命与
工厂制度
本课小结
救国思想的转换
生产工具(生产力)
生产关系(组织形式)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课堂练习
1.(原创)有学者认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物而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工人劳动的异化
B.阶级关系的激化
C.工作环境的恶劣
D.奴隶制度的弊端
课堂练习
2.(原创)
综合此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B.大学教育迅速发展
C.民众文化素质提高
D.初等教育不断推广
课堂练习
3.(改编)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工业文明,这就是我们科学的怪物,这是狂病……工人们由于在资本家的组织下进行生产,在不断增加的产品中得不到任何好处,致使劳动成为贫困和痛苦的根源。 ——傅立叶《工业和协作的新世界》
观点二:(实业家)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物质财富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或生活美好的人……尽善尽美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圣西门《论实业制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局限:①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②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看法:①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②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