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肆
年
千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疟”与甲骨文的渊源
疟,热寒休作。 ——许慎《说文解字》
肆虐千年
1
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肆虐千年(一)历史上的疫病
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疫病
古老的疟疾
一、肆虐千年(一)历史上的疫病
快速阅读课本第一目,梳理历史上的疫病,并思考它们有何特点。
天花 古埃及时期
18世纪
中国清朝
鼠疫 古希腊
6世纪
14世纪
中国明朝
黄热病 17世纪
斑疹伤寒 20世纪早期
西班牙流感 1918-1919年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君主死于天花
康熙皇帝曾得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欧洲鼠疫大流行,患者身上出现众多黑斑,被称为黑死病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全球暴发,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爆发于墨西哥,在美洲、亚洲、欧洲流行
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
雅典一半以上军民死亡,包括伯里克利
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
频繁性、周期性
时空分布不均衡
突发性、持续性
危害大、范围广
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疫病的直接影响:
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
世界整体联系的加强促进了疫病的传播
一、肆虐千年(二)疫病的影响
布满蚊子的沼泽地是罗马的长城,来自北方的强大的入侵者对疟疾没有抵抗力,往往还没有攻到罗马城下,就让疟疾折磨得溃不成军,就像威特堡的诗中所言:“当不能用剑保护自己的时候,罗马通过发热来保护自己。”
——王哲:《微战争 3 对决疟疾、艾滋病、流感》,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页
罗马帝国意大利时期形成了大量的疟疾频发地,提高了罗马人口的死亡率,影响了海外粮食输送以及征税,导致帝国边防和财政力量不足,为蛮族进入帝国提供时机。另外,疟疾频发导致部分城市和肥沃的良田被抛弃,农民们或参加军事活动以求在殖民地获取新土地,或举城转移新居导致旧城的荒芜,威胁着罗马生态和经济成就,这些共同构成了帝国覆灭的真正根源。
——摘编自王慧利:《罗马帝国时期意大利疟疾研究》,兰州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结合材料,分析罗马疟疾对历史的影响。
疫病影响国家兴衰
一、肆虐千年(二)疫病的影响
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疗体系同样受到很大的冲击,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医院的药物发生了变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载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
结合两则材料,联系课本与已学知识,合作探究疟疾等疫病对历史的影响。
疫病影响政治转向;
推动医疗技术发展;
促进人文主义与理性精神觉醒;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
推动开展国际合作;
……
一、肆虐千年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暴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
古代防治疫病的智慧
▲古罗马公共水道系统
▲天花防治
▲安乐坊
历史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属于偶然性事件,也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要主动探索规律,积极防治疫病。
何以应对
2
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二、何以应对(一)中医
古人如何治疗疟疾?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洪,绞取汁,尽服之。——葛洪《肘后备急方》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韩愈《谴疟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填入不同草药的粽子治疗疟疾的功效十分推崇。主要是摘录古籍《太平圣惠方》记载的几味以粽子入药的药方:“猪膏丸:治疟疾发渴,往来不定。”“狐胆丸:治邪疟发作无时。”这两种疟疾食方的用药时间都在端午节,附会了端午为阳气最盛之时,最利于治疗属阴性的疟疾的说法。
——摘编自杨晓霖等:《叙事医学视域下的疟疾多维叙事》,载于《叙事医学》2021年第2期
韩愈《谴疟鬼》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记录了治疗疟疾的方法。
思考: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医学思想?
一、何以应对(一)中医
快速阅读课本第二目,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梳理中国古代中医药成就。
时间 人物 医学著作 成就
战国 扁鹊
战国—汉代 不详
东汉 不详
东汉 张仲景
东汉 华佗
东晋 葛洪
唐代 孙思邈
唐代 政府
北宋
明代 李时珍
“望、闻、问、切”
《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麻沸散”“五禽戏”
《肘后备急方》
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千金方》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结合材料与所学,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
出现针灸铜人作为医学教具
二、何以应对(二)西医
疟疾 Malaria“不好的空气”
犹如患三日疟的人临近寒战发作时/指甲已经发白/只要一看阴凉儿就浑身打战
——但丁《神曲·地狱篇》
▲“阿布拉卡达布拉”咒语(示意图)
▲希波克拉底记录疟疾发热周期
▲但丁因疟疾去世
二、何以应对(二)西医
近代西方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
17世纪 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
18世纪 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手工磨制的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19世纪 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消毒法
生理与临床相结合,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依托科学进步,重视实验研究,讲求局部施治,……
金鸡纳树与奎宁的提取
思考近代西医有何特点?
二、何以应对
【活动】结合材料,探究中西医的共性。
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誓言,请求神祇让我的生命和医术得到无上光荣。
——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大医精诚》
中西医都重视医德教育,均强调医生的高尚道德,要求医生对患者负责,对职业负责,尊重患者,不计私利。
殊途同归
3
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三、殊途同归(一)西医东渐
耶稣会士来华
《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是明末耶稣会士翻译的两部西方解剖学著作,也是中国最早的西方解剖学译著。
金鸡纳与康熙
康熙偶患疟疾,洪若翰、刘应进金鸡纳,……皇上以未达药性,派四大臣亲验,先令患疟者服之,皆愈。四大臣自服少许,亦觉无害,遂请皇上进用,不日疟廖。
——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燕京开教略》,救世堂,1905年
传播有限
三、殊途同归(一)西医东渐
鸦片战争以后
▲黄宽 西医留学生
▲仁济医院
▲圣约翰大学医学部
▲《万国药方》
▲报刊《格致汇编》
往时皆以有害土地之蒸发气为麻拉里亚之原因,今知不然,盖麻拉里亚,实由于麻拉里亚胞子虫侵入赤血球之中而起也。
——《传染病之警告(下编) 各论 麻拉里亚》载于《中国教会新报》1869年第29期
思考:西医在近代中国快速传播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三、殊途同归(一)西医东渐
逐渐接纳
讨论:西医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产生了哪些影响?
为了使公共卫生管理法制化,工部局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其中《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42条,涉及沟渠、建造房屋、街道清洁、挑除垃圾污秽、查视地方污秽、查视房屋污秽等。19世纪90年代当鼠疫在广州、香港、牛庄和日本等地流行以后,上海租界采取严格的检疫和防卫措施。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载于《学术月刊》2003年第2期
1903年以壬寅学制为基础的癸卯学制设置的医学门29门课程当中,中医课只有一门,药学门的17门课中,只有中国药材一门,中医课程虽摆在首位,但只是形式上的领导地位。
——姜连堃等:《从话语权的争夺透视近代中西医之争》,载《西部中医药》2011年第7期
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引发中西医之争
尽管长期以来中国人形成了“天朝大国”的意识,其特有的文化优越感驱使着人们历数国学之长,但近代中国遭受的耻辱和严峻的现实还是迫使中国走上“师夷长技”、“采西学”的道路,体现在医学领域就是废止中医论。……但斗争的结果是,不仅中医没有废除,反而促进了中药界奋起自救,学习西医,在诊断、治疗方法、药物分析乃至理论阐释等方面加强了自身的科学化建设。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中西医之争?
三、殊途同归(一)西医东渐
中西之争
▲1929年“废止中医案”代表
▲ 1931年“国医馆筹备大会”
全体会员合影
实质是中西文化之争
客观上促进中医发展
三、殊途同归(二)中医西传
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
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四部医典》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纳入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章节
……
▲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
中医药走向世界,更是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走向世界。
在交流中增进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三、殊途同归(三)中西结合
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我还想感谢一群人,一群数以百万的非洲人。正是他们对中国中医、对青蒿素的信任,才换来生命的重生,见证了青蒿素的神奇。
我还要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
国家支持医学发展与文化传承
中医药的古为今用
运用近代科学方法
世界人民的治疗需要
越南战争抗疟急切要求
科研平台与团队协作
青蒿素
2015年,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根据屠呦呦的演讲词,分析这一成就的实现有哪些影响因素?
▲ 屠呦呦反复试验
不懈探索的医学传统
医者仁心的大医精神
悬壶济世的医学理想
三、殊途同归(三)中西结合
2021年我国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
《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约有2.49亿疟疾病例
继续开展“青蒿素抗药性”研究
中国抗疟团队为世界疟疾治疗贡献力量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三、殊途同归
葛又文从《伤寒杂病论》中吸取智慧拟定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在加拿大获批非处方药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抗疫中药。
瑞典海关实验室对连花清瘟进行了检测,声称其成分“只有薄荷醇”,该药品对于新冠病毒“没有作用”。新西兰、瑞典、美国、意大利禁止连花清瘟入境。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