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长安与罗马:
丝路并蒂,各领风骚
西安钟楼前的车流
中国摩托车骑行爱好者在罗马街头
西汉未央宫遗址
罗马古城遗址
土木
砖石
一、土木长安与砖石罗马
100万年前 蓝田人
约7000年前 仰韶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民居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周易·系辞下》
材料二: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孟子·滕文公下》
思考:根据材料二和地形图,长安地区在原始社会时期以什么居住形式为主?
地上建筑
干栏式民居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一)、古代中国的民居
在布局上有何特点?
讲求对称
主次分明
院落有序
未央宫前殿复原图
四合院示意图
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木构抬梁结构
明朝时,砖木结构开始普及
材料三:易旧制板屋以瓦砖,可以避风防火烛。
——【明】孙承泽《天府广记》
(二)、古代罗马的民居
思考:古代罗马民居布局的突出特点什么?
(二)、古代罗马的民居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混凝土、希腊柱式和拱券相结合
材料四:(火山灰)在与石灰和砾石拌在一起时,不仅可使建筑物坚固,而且在海中筑堤也可在水下硬化。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古罗马大竞技场
(二)、古代罗马的民居
材料五:罗马城……420座神庙、9座大剧场、16所公共浴场、30道城门,众多的凯旋门、宫室、纪功柱……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六:帝国最伟大的城市是罗马。它占地5000英亩,其人口据估计,公元二世纪时有100多万。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从材料能看出罗马城存在什么问题?
人多地少→住房紧缺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
4世纪时,罗马城中有近4.6万栋民居,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
约20.23平方千米
材料七:上海黄浦区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常住人口为66.2万人。
(三)、世界各地的民居
古代中国
材料:土木→砖木
特点:住宅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古代罗马
材料:木、石、砖、混凝土
特点:民居的核心是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古代埃及
材料:泥和木材、椰子叶
特点:具有防晒保温的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古代两河流域
材料: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特点: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
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
材料:树枝、动物皮
特点:圆锥形帐篷
亚马孙雨林的印第安人
材料:木杆、树皮、茅草
特点:圆形公共居所。
思考: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影响形成的?
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习俗
从基本的早期定居到中心都市,长安与罗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八水围绕 七丘之地
二、八水长安与七丘罗马
材料八: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为了照料新驯化的动植物,人类也不能不定居下来。于是,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而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村落的出现
尼罗河流域
涅伽达文化
两河流域 埃利都文化
印度河流域 摩亨佐·达罗
恒河流域 哈拉帕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早期原始村落遗址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传说中,罗慕洛斯于公元前八世纪中叶建立了罗马城。
土地肥沃,气候温润,水源充足
BC800年左右 拉丁人建村定居
BC7世纪 部落联合
约BC6世纪上半叶 罗马建城
(一)、村落的出现
(一)、村落的出现
壕沟
住宅
中心广场
陶窑
集体
活动
生产
活动
定居
繁衍
安全
防卫
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
畜栏
村落的形成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材料九:
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进一步又发生了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
此外它又加上了一个第三次的、它所特有的、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手工业者集聚
村落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集市)
古代集镇雏形
手工业者聚居区繁荣
地域经济中心
保护安全 筑垒设防
形成集镇
(二)、集镇的出现
集镇便利了居民的物品交换,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十:镇,博压也……引申之为重也,安也,压也。
——《说文解字注》
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工商业市镇。
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分工。
(二)、集镇的出现
材料十一:宋朝之制……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宋】高承《事物纪原》
(三)、城市的出现
“保家卫国”的防御说:人们筑墙建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危害自身的对象。
“剩余劳动产品交易集市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社会中便出现了剩余劳动产品,这就需要在不同对象之间进行交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交易的地方渐趋固定,而且规模也逐渐扩大,为此,以市为中心的区域便出现了。
“社会分工说”: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在社会内部出现了专门以一定技能见长的人群,比如手工业与商业等从业者,以这些人群所从事的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地方便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产物
(三)、城市的出现
材料十二: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周礼·考工记》
经涂,指城中南北向的道路;环涂,环城的道路;野涂, 周代王城外二百里内的通路,泛指野外的通路。
九轨,指九辆马车并行的宽度。
一夫,指一百步的长度。
【宋】聂崇义《三礼图》所绘周王城图
西汉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思考:
结合材料十二和图片,周朝在城市修建上有什么特点?
(三)、城市的出现
材料十三:
当时从附近的山区向罗马供水的输水道共有13条,每天供水量超过10亿立方米。
——《世界建筑史·古罗马卷》
古罗马高架引水渠遗址
古罗马的地下排水道
(三)、城市的出现
材料十四:
据十二铜表载,所有街道最宽的为4.8米,但实际上有的可宽至6.5米。在城市的其他部分,法令规定街道至少应宽2.9米。
——《世界建筑史·古罗马卷》
古罗马道路系统
古罗马道路横切面示意图
思考:城市的功能有哪些?它的产生有哪些影响?
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的集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城墙增强了军事防御,保障了生命财产的安全;城市庇护了各种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士,促进了技术、文化的发展;城市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
行政
经济
军事
文化
三、重威长安与永恒罗马
长安和罗马,两个帝国权力之巅的城市。一个追求着“重威”,城市的规模和规格在当时都是最高的。另一个城市则追求着“永恒”,而它也做到了永恒。世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罗马一样2700多年来一直在同一个地方。
——周繁文《长安与罗马——公元前后三世纪欧亚大陆东西帝国的双城记》
长安城 罗马城
占地面积 约34平方千米 约20.23平方千米
道路宽度 “经涂九轨” (2014年陕西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马车宽2.7米) “所有街道最宽的为4.8米,但实际上有的可宽至6.5米。”
建筑大小 未央宫:约5平方千米 长乐宫:约6平方千米 王莽九庙:0.2平方千米 万神殿:0.006平方千米
戴克利先浴场:0.03552平方千米
大竞技场:约0.02平方千米
“重威”长安:城市的规模和规格在当时都是最高的。 故宫:0.73km2
华东师大中北校区:0.8km2
小结
土木长安与砖石罗马
长安与罗马
八水长安与七丘罗马
重威长安与永恒罗马
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习俗
个体民居
村落
集镇
城市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
影响
各领风骚
生产力
课后作业
作业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处欧亚大陆的长安与罗马是如何从村落一步步发展为城市的,那么在其他大洲,这一历程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选择两个不同大洲的城市,自主查阅资料,结合课上所学,叙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其中的原因及影响,并对两个城市进行比较。
作业2:1986年4月—1991年4月,我国先后发行了21枚“民居”系列普通邮票,展示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选择其中一枚邮票,说说该邮票中所绘的民居具有哪些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