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12 17: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数学(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二
一、填空题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2.比较大小:   .
3.比较大小:   3(请填写“”、“”或“”).
4.如图,Rt△ABC中,AB,BC=3,∠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5.如图,中,,点O是边上一点,以点O为圆心,为半径作与边相切于点A,若,则弦的长为   .
6.如图,点,,,,…….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点的坐标是   .
二、单选题
7.如下图,四边形是矩形,有一动点P从点B出发,沿路线绕矩形的边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的面积S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8.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①的平方根与的立方根都是;②若是一个数的平方,则是有理数;③若,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10.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Q(﹣a,b﹣1)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1,1 B.2,3,4 C.3,4,5 D.3,4,10
12.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后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13.如果点P(m+3,m+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m=(  )
A.﹣1 B.﹣3 C.﹣2 D.0
14.点到轴的距离是2,到轴的距离是3,且点第四象限,则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1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有一列点(其中n为正整数)均为网格上的格点,按如图所示规律排列,点,则的坐标为(  )
A. B. C. D.
三、计算题
17.计算:
18.计算:
(1)
(2)已知 , ,.求: 的值.
19.解不等式:
四、解答题
20.(1);
(2).
2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 的相反数,绝对值是 的数,-1 的倒数.
22. 如图,小明为了测得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先将旗绳拉直,绳尾端正好落在地面点,此时,点到杆底点距离,他又将旗绳拉直到杆底部点,此时,绳子多出一截,量得多出部分长度为,请你帮他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23.在 中, , ,以 为边作等边 ,连接 ,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 的面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2.【答案】
【知识点】无理数的估值
3.【答案】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4.【答案】2
【知识点】勾股定理
5.【答案】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
6.【答案】
【知识点】点的坐标;探索图形规律
7.【答案】B
【知识点】函数的图象;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8.【答案】A
【知识点】无理数的估值;单项式乘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9.【答案】B
【知识点】无理数的概念;开平方(求平方根);开立方(求立方根)
10.【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11.【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2.【答案】A
【知识点】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13.【答案】A
【知识点】点的坐标
14.【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15.【答案】C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16.【答案】B
【知识点】点的坐标
17.【答案】
【知识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化简含绝对值有理数
18.【答案】(1)解:


(2)解:
当 , 时,
原式
【知识点】代数式求值;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9.【答案】
【知识点】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0.【答案】(1)0;(2)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21.【答案】解:2的相反数是 2,绝对值是 的数是 , 的倒数是
【知识点】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实数的相反数;实数的绝对值
22.【答案】解:设旗杆的高度为米,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整理得:,
解得:,
答:旗杆的高度为米.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3.【答案】解:过点D作DE⊥BC延长线于点E,如图所示:
∵AB=AC=4,∠BAC=30°,以AC为一边作等边△ACD,
∴∠BAD=90°, AB=AD=DC=4,
∴∠ABC=∠ACB= =75°,
∴∠ABD=∠ADB=45°,
∴∠DBE==75°-45°=30°,∠DCE=180°-75°-60°-45°,
∴DB= =4 ,
∵DC=2,△D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CE

∴DE=EC=2 ,
∴BD=2DE=4

∴BC=BE-EC=2 -2 ,
则△BCD的面积为: ×2 (2 -2 )=4 -4.
如图所示:过点D作DE⊥BC延长线于点E,
∵∠BAC=30°,△ACD是等边三角形,
∴∠DAB=30°,
∴AB垂直平分DC,
∴∠DBA=∠ABC=75°,BD=BC,
∴∠DBE=30°,
∴DE= BD,
∴由(1)得:△BCD的面积为: × (2 -2 )(2 -2 )=8-4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