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美不胜收的四时美景。学习这几篇课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既让学生受到优美语言的滋养,又可受到积极精神的熏陶。
在《春》中,朱自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的动人景象,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从培养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方面来看,它是一个经典的载体,对于写景抒情散文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够听懂老师的课文范读及讲解。他们对于《春》中描写的内容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 在师生研读的基础上, 基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说出自己的阅读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训练了朗读能力,升入初中要提升朗读训练目标为美读。即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表现文中的景美、情美与言美。学生在六年级下册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也学过比喻、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基本能够为课文的优美语句标注简单的赏析,为其进一步强化与提升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学习写景抒情散文作铺垫。
三、教学目标
1.想象文中春之景,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美好。
2.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四、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言,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境假设:
我市文学社计划举办“颂春美文”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春》一文以高票入选。请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一课时
任务一:积累字词
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沙龙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请同学们闯关。
一、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二、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三、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任务二:花式朗读
一、本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设计朗读脚本,并分享自己的朗读。
二、讨论:你知道哪些朗读小技巧呢
(一)预设:
①朗读的时候要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
②要根据文章的情感调整自己的音调、音高,并注意朗读的语速。
③朗读的时候要设计句子的重音,重读的地方往往是作者想突出的内容。
补充:我们首先要理解作者在文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一些技巧把它表现出来,比如:重音、停连、语速、语气、语调等等。
(二)朗读时要设计“重音”和“停连”,什么是“重音”和“停连”?
课件展示:
[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强调:设计重音和停连的目的是为了传情达意。
课件展示: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三)在课本上用这些符号设计重音和停连,按照自己的设计朗读一遍。
示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四)我是小小朗读家
1、请五个自愿的同学进行朗读,比一比谁读的重音和连读得最好、最准确。
示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选取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面前朗读,并让大家评价。
示例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3、根据已讲的知识和同学们的示范,自己试着朗读以下的语段。个人朗读完成后全班齐读。
示例3: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第二课时
任务三:概括图景
(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春日图景,并在小组间相互讨论文章的结构。
春草图 特点:鲜嫩、翠绿、可爱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花图 特点:鲜艳、香甜、娇艳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风图 特点:轻柔、芬芳、和煦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春雨图 特点:细密、轻柔、滋润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迎春图 特点:热闹、和谐、活力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任务四:绘出你心目中的图景
根据文章段落的特点用简笔画绘出你心目中的春草图、春花图和春雨图。
示例:
第三课时
任务五:解析春景图
(一)这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示范:
(1)我最喜欢“春草图”。作者运用了很多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生长的情态。“草软绵绵的”写出了草的触感,突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预设:
(2)我最喜欢“春花图”。这段话写得很美,比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春草春花的五彩缤纷。“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非常有动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灵动。
(3)我最喜欢“春风图”。春风是令人陶醉的,首先是春风的轻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又吹来泥土的气息、花的香味,还传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声。这段描写既有触觉,又有嗅觉、听觉,全方位地让人感受到“春风吻上我的脸”的那种陶醉。
(4)我最喜欢“春雨图”。这个片段中的一些动词细腻传神,如“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笼”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层烟的轻柔、绵密;再比如“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逼”这个动词好像你的眼前完全被草的青色占据了,不得不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因为春雨的滋润,小草展现出的旺盛生命力。这一段描写春雨中的乡村,氛围安静而和平,让人喜欢。
(5)我最喜欢“迎春图”。风筝是儿童的最爱,又是春天的信号,这使我联想到了自己童年时的美好图景。“舒活舒活”“抖擞抖擞”,运用叠词,读起来节奏明快,口语化的语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最后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更是启迪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任务六:熟练掌握修辞手法
(一)善用修辞,也是《春》的一个重要特色,我们这一节课重点学习“比喻”,请同学们参考教材补白,看看能获得哪些关于“比喻”的新知识?
预设:比喻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会更生动形象。比喻可以分成明喻、暗喻和借喻,暗喻没有比喻词,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结合课文分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规范模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比喻,你们思考过怎样的比喻是“好的比喻”吗 你们认为《春》里的比喻好不好 好在哪里
(1)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说说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且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3、小试牛刀。从原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从“好的比喻”的角度为它做批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批注: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不仅写出了春风的“轻柔”,而且还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手带给我们的温暖的感觉,吹起了我们童年的回忆。
(二)拟人手法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规范模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X的思想感情。
趁热打铁:请运用我们刚刚学习的拟人的手法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可爱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任务七:以理服众
小王有一个问题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写得好,但是小王并觉得有什么特别,于是小王将这句话分别改为了以下四句话。
请小组结合已讲内容进行讨论,小王这样改可不可以?为什么?
①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缺少拟人手法)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没有精准形容)
③嫩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叠词使用)
④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句式缺少韵味)
(八)课堂总结
《春》是一幅精美的画, 它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姿态万千, 生机盎然。《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朱自清写出《春》这篇文章,离不开他平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希望同学们也有能发现生活美的眼睛 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