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谈创造性思维
来看小品《卖车》中的一段话
赵本山:“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
范 伟:“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你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 伟:“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高秀敏纠正:“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公共汽车,没有一个人给她让座,为什么?”
范 伟:“因为车上的人不讲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看
同样一座山峰为什么看到的是不同的样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很多事物的答案并不止一个。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2、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创立加利福尼亚创意思考顾问公司,发表过《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踢醒沉睡的心》等著作。
生字词
探求( )创意( ) 压榨( )根深蒂固( ) 行之有效( )
孜孜不倦( ) 持之以恒( )
不言而喻( ) 轻而易举( )
tàn
chuànɡ
zhà
dì
xínɡ
zī
hénɡ
yù
jǔ
驾驭( ) 汲取( ) 罗迦( )
锲而不舍( )
qiè
jí
yù
jiā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刻。舍,放弃,停止。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主要论述了哪个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
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4-8)
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9-12)
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13)
细读感悟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第4段)
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
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本文怎样开头?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
好处:新颖别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4-8自然段
1.请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第四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总领性的问句,引出下文对创造性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的要素?
有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3.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举例论证:
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三.阅读9-12自然段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
对比论证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自信)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不自信)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进行自我压制
四.阅读13自然段
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关键是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结构梳理
谈创造性思维
引发论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论证问题
创造性思维
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渊博的知识
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
自我压制——无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有
得出结论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不断追求
富有创造力
谈创造性思维
1、提出问题:( 1-3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13段)
必需要素
区分根据
a. 渊博的知识
b.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 持之以恒的毅力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并相信自己
(4-12段)
(4 -8段)
( 9-12段)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原因,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只准移动一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你做的到吗?
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诗如台上观月
老年读诗如庭中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