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1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1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3 17:1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处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月夜 忆 舍弟
杜 甫
戍鼓 断人行,边秋 一雁声。
露 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
有弟 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
寄书 长不达,况乃 未休兵。
shè
横戌(xū)
点戍(shù)
戊(wù)
中空
chánɡ,经常
诗词诵读
xínɡ
sàn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诗意:边防驻军的鼓声响过,禁止人行走,边塞秋夜里传来孤雁的哀鸣。
赏析: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边秋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
边防驻军的鼓声。
指实行宵禁,禁止行人行走。
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意: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赏析: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白”交代时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汽凝结,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乡最为明亮。
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诗意:虽有兄弟却都离散,家已不存,无法打探他们的生死。
赏析: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由望月转入抒情。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意:寄出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没有停止。
赏析: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到。
何况,况且。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亲的深切感情,也表达了他忧国忧民、渴望社会安定的情怀。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1)(扬州中考)老人站在深秋的寒风中,抬头望月,想起久违的家乡亲朋,脑海中浮现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典型考题
(2)杜甫《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2.(永州中考)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月夜的背景,渲染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经过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他长于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
律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长沙 过 贾谊 宅
刘长卿
三年 谪宦 此栖迟,万古 惟留 楚客悲。
秋草 独寻 人去后,寒林 空见 日斜时。
汉文 有道 恩犹薄,湘水 无情 吊岂知?
寂寂 江山 摇落处,怜君 何事 到天涯!
huàn


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诗意:贾谊被贬至此地居留三年,千秋万代只留下他的悲哀。
赏析:首联从总体落笔,一个“悲”字,直贯篇末,
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自身迁谪之悲。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停留,居留。
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诗意:踏着秋草独寻他去后的足迹,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赏析:颌联即景生情,“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之情,油然而生。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诗意: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有谁知道?
赏析: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
“湘水无情”烘托他的痴心。诗人溯古思今,将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指汉文帝刘恒。
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意:寂寞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赏析:尾联刻画出诗人好像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尾句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贾谊被贬长沙三年之事,抒发了诗人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借汉文帝对贾谊的恩德淡薄,联系到自己被贬,道出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随堂练习
2.(临沂中考)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诗人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首联表面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眼前所见,实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面写汉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韩湘,韩愈侄十二郎韩老成之子。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作者简介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廷供奉,韩愈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韩湘跟上来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左迁 至 蓝关 示 侄孙湘
韩 愈
一封 朝奏 九重天,夕贬 潮州 路八千。
欲为 圣明 除弊事,肯将 衰朽 惜残年!
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
知汝 远来 应有意,好收 吾骨 瘴江边。
chónɡ
诗词诵读
hénɡ
yīnɡ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诗意:早晨把一篇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潮州。
赏析:首联写被贬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朝奏”而“夕贬” ,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极言行程遥远。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早晨上奏。
这里指皇帝。
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泛指路途遥远。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诗意:本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赏析:颔联坦陈心志,表明自己是忠心为国。“肯”表反诘语气,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指皇帝。
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岂肯、哪能。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诗意:云雾遮住秦岭,我的家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也不肯前行。
赏析:颈联即景抒情,“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诗人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意:知道你远道而来应有所打算,正好在岭南收殓我的尸骨。
赏析: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应该有所打算。
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
这首诗通过叙写自己进谏遭贬谪一事,抒发了诗人满腔的幽怨和悲痛之情,表现了他甘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决心和勇气。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直接表明诗人心志:尽管自己已是衰朽残年,仍要为国家除去弊事。
(2)本诗中即景抒情,道尽英雄失路之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为圣明除弊事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随堂练习
肯将衰朽惜残年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温庭筠(yún)(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花间派”代表词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 。
作者简介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被贬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记载,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58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六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的心绪,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 动 征铎,客行 悲 故乡。
鸡声 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
槲叶 落 山路,枳花 明 驿墙。
因思 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

zhǐ
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诗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铛叮当作响,踏上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赏析:首联写“早行”的典型景象: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在套马、驾车。“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故乡”一句,定下全诗的基调,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意: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晓月余晖,足迹凌乱,板桥上覆盖寒霜。
赏析:①这两句诗意象具足,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诗意: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白色的枳花照亮驿站的泥墙。
赏析:颈联写刚出发时路上所见之景,“明”字别开生面,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显示出枳树的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一种落叶植物。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使……明艳。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意:因而想起梦中杜陵的美好情景,野鸭、大雁挤满弯弯的池塘。
赏析:尾联以梦回故乡委婉地表达了思乡之情。“杜陵梦”同首联的“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中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野鸭。
边沿曲折的池塘。
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感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主旨归纳
1. 理解性默写。
(1)《商山早行》中蕴含六种景物,表现早行之“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山早行》中把景物描写和梦境联系起来,抒发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随堂练习
2.请分析本诗中“明”字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明艳”。白色的枳花绽放,使驿站的泥墙变得明艳,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也暗示“早行”时的天光之暗,反衬出行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