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10、三峡
1.《三峡》节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地理学家、散文家,所著《水经注》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2.《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 、 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 ,并具有较高的 。
4、三峡, 、 、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 和 之间。
加拼音:
1.略无阙( )处
2.不见曦 ( )月
3.重( )岩叠嶂( )
2.沿溯( )阻绝
3.虽乘奔( )御风
4.素湍( )绿潭
5.绝巘( )多生怪柏
6.飞漱( )其间
7.属( )引凄异
8.猿鸣三声泪沾裳( )
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自非亭午夜分
5.自非亭午夜分
6.自非亭午夜分
7.不见曦月
8.至于夏水襄陵
9.沿溯阻绝
10.虽乘奔御风
11.不以疾也
12.则素湍绿潭
13.回清倒影
14.绝?多生怪柏
15.飞漱其间
16.清荣峻茂
17.良多趣味。
18.每至晴初霜旦
19.每至晴初霜旦
20.林寒涧肃
21.属引凄异
22.属引凄异
23.空谷传响
24.哀转久绝
常考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3.沿溯阻绝
4.绝 多生怪柏
5.哀转久绝
6.回清倒影
7.清荣峻茂
8.虽乘奔御风
9.每至晴初霜旦
10.至于夏水襄陵
11.或王命急宣
12.虽乘奔御风
13.良多趣味
14春冬之时
1.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面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自:如果
B.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C.良多趣味 良:好的
D.清荣峻茂 荣:树木很茂盛
C(甚,很)
C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
A.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以为大有所益
C.隐天蔽日/意与日去
D.每至晴初霜旦/旦辞爷娘去
D(A.极/隔绝;B.于/自己;C.太阳/岁月;D.早晨)
D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介绍三峡的地形地貌特点,先突出其两岸高山连绵,再写其高耸峻峭。
B.第二、三、四段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致,依次突出其奔放美、凄婉美和肃杀美。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B(应当依次突出其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其水势大。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B.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C.文章描写抒情结合,由景生情,情景融合,动人至深。句式多用对偶,而兼用散句,使文章富于节奏感。
D.本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也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A(水势大只是夏水特点。写水,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A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语句回答)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第二段紧扣夏季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尽情描写,突出三峡夏季特有的
“______”美,第三段着力刻画春冬之时的三峡“_______”美,第四段则突出三峡秋季的“________”美。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奔放
清幽
凄婉
(3)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用原文语句回答)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11、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 ,字 ,号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时期的思想家。
2、谢中书即 ,字 ,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
书:书信,古人又叫 、 ,是一种 文体。
3、《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字 ,号 ,眉山(今属四川)人, 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 、 、 、 等。
4、文----唐宋八大家
散文——欧苏
词---- 苏辛
诗----苏黄
书画----宋四家
5、“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 。
6、写出两句带“月”的古诗词:
加拼音:
1、晓雾将歇( )
2、夕日欲颓( )
3、沉鳞( )竞跃
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5、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 )
7、水中藻 ( )、荇( )交横
8、盖竹柏( )影也
重点字词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念无与为乐者
9.相与步于中庭
10.相与步于中庭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12.盖竹柏影也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常考字词
1.夕日欲颓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自康乐以来
4.自非亭午夜分
5.自三峡七百里中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7.五色交辉
8.晓雾将歇
9.念无与为乐者
10.相与步于中庭
11.念无与为乐者
12.如吾两人者耳
13. 相与步于中庭
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盖竹柏影也
四、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于中庭步”
2、闲人如吾两人者:定语后置,“如吾两人者闲人”
(二)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三)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
1、文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正面描写)
“藻荇交横”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侧面描写)。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景物特点:月色空灵皎洁。(空明澄澈等)
闲
漫步的悠闲,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3、归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4、“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闲情雅致的人
2、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2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4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4句)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下面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起:起床
B.念无与为乐者 乐:快乐?
C.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空白
D.水中藻、荇交横 交:交错
C
C(清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元方入门不顾
B.解衣欲睡/夕日欲颓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肃遂拜蒙母
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C.于是、就;
A.照进/进去;B.想要/快要;D.一起/参与)
C
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解甲归田/解衣欲睡
B.月色入户 /户告人晓
C.怀民亦未寝 /废寝忘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坐观罗敷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B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
B.月色入户 /入则无法家拂士
C.不图为乐至之于斯也/念无与为乐者
D.念无与为乐者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D
A.沉鳞竞跃(jìng) 能与其奇(yǔ)
B.藻、荇交横(xìng) 亦未寝(qǐn)
C.晓雾将歇(xiǎo) 夕日欲颓(tuí)
D.遂至承天寺(suì) 何处无松柏(bǎi)
A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借代
反问
比喻
拟人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3.《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只用了八十五个字,先正面描写,再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优美意境。从邀友赏月的情形看,苏轼并未完全消沉,这说明他是一个 的人。
空明澄澈
豁达乐观
12、与朱元思书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 ,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朝代)文学家。
2、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与”是“ ”的意思;“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书”,即 ,点明了本文的体裁。
3、本文是一篇 ,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4、骈文:也称“骈体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或“骈四俪六”。它是和 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加拼音
1、缥( )碧
2、急湍( )
3、窥( )谷
4、轩( )邈( )
5、泠泠( )作响
6、鸢( )飞戾( )天
7、经纶( )
8、横柯( )上蔽
9、嘤( )嘤成韵
10、千转( )不穷
重点字词:
1.从流飘荡
2.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水皆缥碧
5.皆生寒树
6.互相轩邈
7.争高直指
8.泉水激石
9.泠泠作响
10.嘤嘤成韵
11.蝉则千转不穷
12.鸢飞戾天者
13.鸢飞戾天者
14.鸢飞戾天者
15.望峰息心
16.经纶世务者
17.窥谷忘反
18.横柯上蔽
19.疏条交映
常考字词: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3.猿则百叫无绝
4.天下独绝
5.负势竞上
6.横柯上蔽
7.一百许里
8.猿则百叫无绝
9.直视无碍
10.猿则百叫无 绝
11.直视无碍
12.争高直指
13、任意东西
14、猛浪若奔
15、望峰息心
16、风烟俱净
17.一百许里
18.蝉则千转不穷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定语后置,应为“飞戾天鸢者”)
23、孟子三章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 。
2.《富贵不能淫》出自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 。
4.孟子,名 ,字 。 时期(朝代) 家代表人物。被称为“ ”,与孔子合称为“ ”。
5.《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共 篇,一般认为是 共同编著的,属 家经典著作。
6.《孟子》是以 为主的语录体 。
加拼音:
1.夫( )环而攻之
2.米粟( )非不多也
3.丈夫之冠( )也
4.亲戚( )畔( )之
5.公孙衍( )
6.安居而天下熄( )
7.丈夫之冠( )也
8.往之女( )家
9.富贵不能淫( )
10.舜发于畎( )亩之中
11.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12.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
13.百里奚( )举于市
14.行拂( )乱其所为
15.法家拂( )士
16.曾( )益其所不能
重点字词:
1.三里之城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得道者多助
8.寡助之至
9.亲戚 畔之
10.以天下之所顺
11.多助之至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七里之郭
1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重点字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安居而天下熄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5.丈夫之冠也
6.父命之
7.戒之曰
8.往之女家
9.必敬必戒
10.无违夫子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2.与民由之
13.富贵不能淫
14.贱不能移
15.威武不能屈
常考字词:
1.丈夫之冠也
2.往送之门
3.妾妇之道也
4.与民由之
5.此之谓大丈夫
6.父命之
7.居天下之广居
8.居天下之广居
9.居天下之广居
10.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11.得志
1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13.子未学礼乎
14.丈夫之冠也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妾妇之道也(“也”表判断)
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
重点字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管夷吾举于士
4.百里奚举于市
5.空乏其身
6.行拂乱其所为
7.曾益其所不能
8.人恒过
9.衡于虑
10.而后作
1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2.入 则无法家 拂士
13.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1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考字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征于色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舜发于畎亩之中
7.发于声
8.行拂乱其所为
9.入则无法家拂士
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①舜发于畎亩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傅说于版筑之间举”)
24、愚公移山
1.《愚公移山》选自 。
2.列子,又名御寇, (朝代)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太行( ) 万仞( ) 惩( ) 魁父( )
荷( )担 叩( )石 垦( )壤
箕( )畚( ) 孀( )妻
始龀( ) 穷匮( ) 厝( )东
雍( )南 陇( )断
重点字词:
1.方七百里
2.年且九十
3.惩山北之塞
4.出入之迂也
5.聚室而谋曰
6.吾与汝毕力平险
7.吾与汝毕力平险
8.指通豫南
9.达于汉阴
10.杂然相许
11.其妻献疑曰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3.如太行、王屋何
14.且 焉 置土石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7.叩石垦壤
1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0.始 龀
21.寒暑易 节,始一反 焉。
2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3.甚矣,汝之不惠
24.以残年余力
2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6.其如土石何
27.北山愚公长息曰
2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9.曾不若孀妻弱子
30.虽我之死
3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2.何苦而不平
33.河曲智叟亡以应
34.惧其不已也
35.帝感其诚
36.一厝朔东
37.无陇 断焉
38.帝感其诚
39.投诸渤海之尾
常考字词:
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3.达于汉阴
4.告之于帝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以君之力
7.河曲智叟亡以应
8.且焉置土石
9.有子存焉
10.始一反焉
11.其妻献疑曰
12.惧其不已也
13.其如土石何
14.面山而居
15.笑而止之
16.聚室而谋
17.而山不加增
18.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19汝之不惠
20虽我之死
21汝心之固
2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3.面山而居
24.吾与汝毕力平险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是……)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被动句
帝感其诚
(“帝”是被动者,放在主语位置)
三、倒装句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逐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②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③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苦何而不平”)
④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帝告之”)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 。
3.愚公移山的方法是: , 。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 。
五、理解性默写
5.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观点: , 。
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 , , 。
6.愚公对待智叟的观点是: , , 。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 , , 。
五、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五、理解性默写
5.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观点:甚矣,汝之不惠。
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6.愚公对待智叟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5、周亚夫军细柳
1.《周亚夫军细柳》选自 。
2.司马迁,字 , (朝代)历史学家,完成我国第一部 《史记》。
3.《史记》记载了上至 ,下至 共 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篇,包括 、 、 、 、 。
被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本纪:叙述历代 的历史
世家:叙述 的历史
列传:记 的言行事迹,主要叙 ,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5.史学双璧:
6.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
7.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
1、军士吏被( )甲
2、按辔( )徐行
3、将军亚夫持兵揖( )
4、介胄( )之士不拜
5、嗟( )呼
6、曩( )者霸上、棘门军
7、可得而犯邪( )
重点字词:
1.周亚夫军细柳
2.匈奴大入边
3.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5.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7.上自劳军
8.至霸上及棘门军
9.已而 之细柳军
10.军士吏被甲
14.天子先驱至
15.天子且至
16.军门都尉
17.不闻天子之诏
18.居 无何
21.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2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23.介胄之士不拜
24.天子为动
25.改容式车
26.使人称谢
27.曩者霸上、棘门军
2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常考字词: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使人称谢
3.上自劳军
4.军细柳
5.使使持节诏将军
6.不闻天子之诏
7.已而之细柳军
8.不闻天子之诏
9.称善者久之
10.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11.天子为动
1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13.以备胡
14.请以军礼见
1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6.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亚夫持兵揖
17.军中不得驱驰
18.遂许先帝以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