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9、桃花源记
1、陶渊明,名 ,字 , (朝代)诗人。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自号“ ”,私谥靖节,世称“ ”。我们学过他的: 。
2、“记”是古代的一种 ,多用来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
3、《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远山人家、鸡犬相闻、男女种作、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现在我们常用成语“ ”来形容这种理想的生活境界。
加拼音:
1.便舍( )船
2.豁( )然开朗
3.土地平旷( )
4.屋舍( )俨( )然
5.阡陌( ) 交通
6.男女衣着( )
7.黄发垂髫( )
8.并怡( )然自乐
9.便要( ) 还家
10.咸( )来问讯
11.遂与外人间( )隔
12.皆叹惋( )
13.此中人语( )云
14.不足为( )外人道也
15.及郡( )下
16.诣( )太守
17.太守即( )遣( )人随其往
18.南阳刘子骥( )
19.后遂无问津( )者
重点字词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落英缤纷
4.落英缤纷
5.渔人甚异之
6.欲穷其林
7.仿佛若有光
8.才通人
9.屋舍俨然
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阡陌交通
12.鸡犬相闻
13.悉如外人
14.黄发 垂髫
15.乃大惊
16.具答之
17.便要还家
18.咸来问讯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1.遂与外人间隔
22.乃不知有汉
23.无论魏晋
2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5.皆叹惋
2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7.此中人语云
28.不足为外人道也。
29.便扶 向路
30.处处志之
31.及郡下
32.诣太守
33.欣然规往
34.未果
35.寻病终
36.后遂无问津者
常考字词:
1.处处志之
2.寻向所志
3.寻向所志
4.未果,寻病终
5.遂与外人间隔
6.遂迷
7.武陵人捕鱼为业
8.不足为外人道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0.鸡犬相闻
11.闻有此人
12.乃大惊
13.乃不知有汉
14.欲穷其林
15.既出,得其船
16.其中往来种作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8.忘路之远近
19.渔人甚异之
20.闻之,欣然规往
21.处处志之
22.桑竹之数
重点难解:
一个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 )
两个借代:
黄发— —( )
垂髫— —( )
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皆叹惋 并怡然自乐 都
缘溪行 便扶向路 沿着
便要还家 延至其家 请
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乃大惊 遂与外人间隔 就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判断句的翻译:……是……
10、小石潭记
1、柳宗元,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 运动,所以后人并称二人为“ ”。
2、唐宋八大家(唐代2: 宋代6:)
加拼音:
1.隔篁( )竹
2.为坻( )为屿( )为嵁( )
3.参( )差( )披拂
4.佁( )然不动
5.俶( )尔远逝
6.往来翕( )忽
7.寂寥( )无人
8.悄( )怆( )幽邃( )
重点字词:
1.隔篁竹
2.如鸣佩环
3.水尤清洌
4.全石以为底
5.卷石底以出
6.潭中鱼可百许头
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佁然不动
9.俶尔远逝
10.往来翕忽
11.其岸势犬牙差互
12.悄怆幽邃
13.以其境过清
14.隶 而 从者
15.崔氏二小生
常考字词:
1.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不可久居
5.水尤清冽
6.以其境过清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隶而从者
9.以其境过清
10.卷石底以出
11.全石以为底
12.记之而去 13.隶而从者
14.潭西南而望
15.如鸣珮环 16.竹树环合
17.全石以为底
18.为岩
19.参差披拂
20.其岸势犬牙差互
21、影布石上
22、不可久居
23、乃记之而去
24、崔氏二小生
25、闻水声
倒装句:
1.如鸣珮环(谓语前置,正确语序:如珮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谓语前置,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第一段
发现小石潭
隔
闻
伐
取
见
水
石
树
清
怪
青
幽
移步换景 景中含情
闻声 见形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第二段
潭水
游鱼
衬
清澄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拟人
融
心情
乐
由景生情
一、潭水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好处是什么?
清澈。
侧面描写,通过对游鱼、阳光、影子的描写突出潭水的清澈。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二、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三、游鱼和潭水有什么关系?
影布石上 诒然不动
俶而远逝 往来翕乎
鱼
水
空游 下澈
明
暗
一、写小潭源流,作者依次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潭源流
溪身
岸势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
→
曲折蜿蜒
参差不齐
比喻
第四段写了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凄冷,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游山玩水的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有作者的影子?(作者的感受)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深冷寂的气氛,孤凄悲凉的心情。
4、“我”不可久居,是因为什么?
(1).小石潭的气氛、环境凄凉寒冷。
(2).作者被贬官之后的孤凄悲凉。
5、“心乐之”和“凄神寒骨”是否矛盾呢?
美景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
被贬谪的孤凄才是长久的。
美丽的山水走不进柳宗元的内心
6、“寂寥无人”和“同游者”是否矛盾?
“同游者”:和他一起游玩的人。
“无人”:理解自己内心的人
朋友、亲人也读不懂柳宗元的内心
7、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环境幽静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隔 闻 伐 取 见
水:清澈
寓情于景
溪身:曲折蜿蜒
形象比喻
动静结合
鱼:逗乐
动静结合
岸势:参差不齐
侧面描写
乐
忧
幽深冷寂
记录同游者
人
景
情
手法
抒发在寂寞处境中
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移步换景
定点特写
品味语言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未见小潭,先闻水声,生动的比喻,将水声的清脆悦耳写得传神形象,给读者以音乐的美感,读来如闻其声,可感其心中之喜。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藤蔓缠绕随风飘拂的情景,清静幽雅。“蒙络摇缀”四个字,传神地写出了树蔓的情态。
11、核舟记
1、《核舟记》的作者是 ,字 , 朝浙江嘉善人。
2、《核舟记》选自 朝人 编辑的 。
3、《核舟记》是一篇 。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 的意思。
4、《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 (朝代)
(人名)。
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6、黄庭坚是 的文学家,字 。
1.器皿( )
2.罔( )
3.贻( )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
5.箬( )篷
6.诎( )
7.高可二黍( )许
8.石青糁( )之
9.髯( )
10.不属( )
11.舟尾横卧一楫( )
12.椎( )髻( )
13.葵( ) 扇
14.壬( ) 戌( )
重点字词
1.为宫室、器皿、人物
2.罔不 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6.高可二黍许
7.中轩敞者为舱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
1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14.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诎右臂支船
18.珠可历历数也
19.若听茶声然。
20.其船背稍夷
2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2.钩画了了
2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5.技亦灵怪矣哉!
常考字词: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中轩敞者为舱
5.东坡右手执卷端
6.其人视端容寂
7.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9.珠可历历数也
10.高可二黍许
11.神情与苏、黄不属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6.启窗而观
1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8.能以径寸之木
19.尝 贻余核舟一
20.以至鸟兽、木石
一、同义词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②珠可历历数也——钩画了了( )
③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 )
二、倒装句:
1、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定语后置)
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数词后置)
12、诗经二首
1、《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 ,到 (朝代)被奉为 家经典,称为《诗经》。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篇。全书分为 、 、 三部分。
《诗经》是 文学的源头。
2、“诗经六艺”是指《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 、 、 、 、 。
3、《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4、诗经的三大基本内容
风:又称“ ’,指 国风,是各地的 。 篇(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分 、 ,正统的 ,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篇
颂:是 用的乐歌及史诗。 篇
5、《关雎》选自 。《蒹葭》选自 。
6、《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 民歌。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加拼音:
1、关关雎鸠
2、窈窕淑女
3、君子好逑
4、参差荇菜
5、寤寐求之
6、辗转反侧
7、琴瑟友之
8、左右芼之
9、钟鼓乐之
10、蒹葭苍苍
11、溯洄从之
12、蒹葭萋萋
13、白露未晞
14、在水之湄
15、道阻且跻
16、宛在水中坻
17、在水之涘
18、宛在水中沚
21、庄子二则
1、庄子,名 , (朝代)哲学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
2、《庄子》,亦称《 》,是 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内篇 篇、外篇 篇、杂篇 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 ,作为阐明事理的根据,构思巧妙, 奇幻,极富 。
3、《北冥有鱼》自节选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 。
加拼音
1.北冥( )有鱼
2.其名为鲲( )
3.齐谐( )者
4.鹏之徙( )于南冥( )也
5.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其正色邪( )
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梁之上
8.鲦( )鱼出游从容
9.请循( ) 其本
重点字词
1.北冥有鱼
2.怒而飞
3.天池也
4.志怪者也
5.水击三千里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其视下也
8亦若是则已矣。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鲦鱼出游从容
3.是鱼之乐也
4.安知鱼之乐
5.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6.子固 非鱼也
7.子之不知鱼之乐
8.全矣
9.请循 其本
10.子曰 ‘安知汝鱼乐’云者
11.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常考字词:
1、去以六月息者也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其名为鲲
4、化而为鸟
5、鹏之背
6、鹏之徙于南冥也
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8、其名为鹏
9、其视下也
10、其正色邪
11、化而为鸟
12、怒而飞
1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4、野马也,尘埃也
1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南冥者,天池也。
3、《齐谐》者,志怪者也。
二、倒装句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以六月息者去也
22、礼记二则
1、四书: 、 、 、 。
四书之称始于 的《四书章句集注》
五经: 、 、 、 、 。
五经之称始于 时设五经博士
2、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 ”或“ ”,《礼记》因此而得名,即 。
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为 编撰,又叫《 》。
6、《虽有佳肴》选自 。
《大道之行也》选自 。
加拼音:
1.虽有嘉肴( )
2.然后能自强( )也。
3.教学相长( )也。
4.《兑( )命》曰“学( )学半”
1、天下为( )公
2、选贤与( )能
3、讲信修睦( )
4、幼有所长( )
5、矜( )、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男有分( )
7、货恶( )其弃于地也
8、不必为( )己
9、是故谋闭而不兴( )
重点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
5.教学相长也
6.《兑命》曰“学学半
7.大道之行也
8.天下为公
9.选贤与能
10.讲信修睦
11.故人不独亲其亲
12.不独子其子
13.使老有所终
14.壮有所用
15.矜、寡、孤、独、16.废疾者皆有所养
17.男有分12.女有归
18.盗窃乱贼而不作
19.故外户而不闭
常考字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其此之谓乎
3、教学相长
4、学学半
5、然后能自强也
6、教然后知困
7、虽有至道
9、是故谋闭而不兴
10、故外户而不闭
11、其此之谓乎
12、大道之行也
13.外户而不闭
14.是谓大同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弃,被抛弃)
三、倒装句: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2、其此之谓乎!
其:表推测。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正常语序“其谓此乎”。
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前置。
23、马说
1、韩愈,字 , 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 ”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 ”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谥号“文”,又称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 。
2、“说”是一种 的文体,多采用 的手法。如《师说》《马说》《爱莲说》等。
加拼音:
1、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 )死于槽( )枥( )之间,
3、不以千里称( )也
4、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5、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6、才美不外见( )
7、其真无马邪( )
重点字词:
1.世有伯乐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才美不外见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策之不以其道
9.食之不能尽其材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执策而临之
12.其真无马邪
13.然后有千里马
14.一食或尽粟一石
15.是马也
16.策之不以其道
常考字词:
1、虽有千里之能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食不饱
5、策之不以其道
6、执策而临之
7、不以千里称也
8、策之不以其道
9、策之不以其道
10、安求其能千里也
11、不知其能千里
12、其真无马邪
13、其真不知马也
1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马之千里者
18、策之不以其道
19、一食或尽粟一石
20、食之不能尽其材
2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2、执策而临之
23、而伯乐不常有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应为“千里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