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知识提纲】
1.天文:商周时期有许多日食、月食、哈雷彗星的记录。
2.历法:先民们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夏朝时期出现历法,商朝时出现干支纪日,战国时人们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3.医学:传说中神农尝百草;战国时期扁鹊发明切脉诊法,使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看病;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4.甲骨文(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清代王懿荣是我国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被誉为“甲骨文之父”。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5.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青铜工艺水平高超。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商代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中国现存青铜方尊中最大的是商代四羊方尊;西周利簋(“武王征商簋”)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商朝灭亡。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为礼器,其数量和类型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6.金文:商朝中晚期开始,青铜器上刻有的文字称为金文、铭文或钟鼎文。西周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7.三星堆: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大量夏商时期的文物,有青铜树、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金杖、玉礼器等。
8.《诗经》和“楚辞”
(1)《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2)“楚辞”:楚国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作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为《离骚》。
【巩固提升】
1.《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 )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尊重生命规律
2.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
A.扁鹊 B.李时珍 C.商鞅 D.张仲景
3.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4.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司母戊鼎 D.利簋
5.被考证为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在安阳被发现,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在安阳出土;古代新乡地区是《诗经》重要发源地之一,流行于古代新乡地区的诗歌占国风的四分之一;炎帝、颛顼、帝喾先后在商丘地区建都。这表明( )
A.华夏文字,皆出于豫 B.封建盛世,经济繁荣
C.王朝更替,代代传承 D.文化中原,灿烂辉煌
6.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用“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形式纪念这位中国著名的诗人。他是( )
A.屈原 B.庄子 C.孙武 D.孔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和所学可知,《黄帝内经》注重通过生命活动的规律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D正确。材料未体现A、B项内容,排除;预防疾病只是材料内容的一个方面,排除C。故选D。
2.答案:A
解析: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分析材料 ①“看了小明的脸色”体现的是“望”: ②“听了他的胸部”体现的是“闻”; ③“问了一下他的感觉”体现的是“问”
第二步:回扣教材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回扣教材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第三步:得出答案 综上可知,A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由题干“商王和商朝”可得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他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故选A。
4.答案:B
5.答案:D
解析:
6.答案:A
解析:根据“楚国人”“楚辞”“划龙舟”“吃粽子”和所学可知,他是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