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梳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知识点梳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2 16: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知识点梳理】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路
⑴ 交通工具
①西方: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②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⑵ 高速公路
①西方: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1929-1932年德国修建的科隆至波恩之间的新型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②中国: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
⑶ 高速铁路
①西方:1964年,连接日本东京和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②中国: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并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伊安高铁二期)。
2.航海
⑴ 世界航运业的发展
①航运技术:航海雷达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发展
②船舶制造: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
③海底隧道: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开通
⑵ 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
②1982年,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2023年,中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二、航空的发展
1.西方
⑴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⑵ 1914年,美国开通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⑶ 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⑷ 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成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
⑸ 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中国
⑴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⑵ 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定期航线等数量众多,航空事业发展迅速。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交通的进步缩短了人流和物流的时间,把世界连接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产生影响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带来了早晚高峰的交通拥挤现象
4.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使人们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巩固提升】
1.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2.20世纪初,上海电车初营运时,有人害怕“电车带电,乘客触电”,乘客不多。为此英国电车公司不仅花钱雇人在电车上终日乘坐,还向乘客发放礼品,车身上还大书“大众可坐,稳而且快”。后来人们感觉电车快捷、便利,逐渐接受。这说明( )
A.英商的宣传方式具有欺骗性 B.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艰难发展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中国工业化影响了社会生活
3.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面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 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 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5.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大幅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资源“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交通的进步( )
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带动了地区和城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6.1955年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艾森豪威尔意在强调( )
A.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 B.交通运输业对美国经济的决定作用
C.交通运输体系对美国的深远意义 D.美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7.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及世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是( )
A.英法海底隧道 B.青函海底隧道 C.大清水隧道 D.新关门海底隧道
8.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中间多次停工,1970年全线竣工运营。成昆铁路接宝成铁路可北上西北地区,又能南下昆明直达西南边疆,形成纵贯南北并与多条东西走向干线铁路相接的大通道,造就了川西“工业走廊”。成昆铁路修建的重要战略意义是( )
A.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B.改善西南落后状况
C.增强国防建设力量 D.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 )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民生工程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人们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可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水路交通方面,各主要河流都可通航。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路线德宗时大运河因藩镇叛乱被阻断,东南漕运不通,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年),江南漕米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6.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全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超过5千条;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位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国交通基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21.6.15)》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留学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来看,说明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留学生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涉及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排除C、D项。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强调民众对现代交通方式的接受变化,说明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艰难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英商的宣传方式是为了吸引人们实际尝试乘坐电车,进而消除误解和偏见,总体上属于正常的宣传营销,“具有欺骗性”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人们逐渐接受了电车,表明对新式交通工具和城市化逐渐适应,而非“难以适应”,排除C项;20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有限,且材料强调民众对现代交通方式的接受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中国出现“面的”始于改革开放后,故排除④,①②③在建国之初都有,C项正确;排除ABD。
4.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的是火车车速的不断提高,这是交通运输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铁路运输服务体系的升级,排除B项;题干选取的是沈阳至北京车次,无法体现铁路交通运输网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同世界其它地区的铁路对比,“走在世界前列”在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12小时大大缩短到3小时”“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凉山农特产品资源‘走出去’”都体现了现代交通的进步对沿线城市发展、产品外销、经济发展的益处,故选C项;A、B、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6.答案:C
解析:根据“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可知,艾森豪威尔是在强调交通运输对于巩固美国联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交通运输体系对于美国的深远意义,C项正确;艾森豪威尔强调的是交通运输对于巩固美国联邦的作用,并不是说美国面临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排除A项;“决定作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艾森豪威尔是强调交通运输体系对美国的深远意义,并不能体现美国政府的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英法海底隧道由三条长51千米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千米,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114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及世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因此A正确,BCD排除。
8.答案:C
解析:成昆铁路的修建,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三线建设,C项正确。A、B项不能体现边疆地区、“工业走廊”的战略意义,排除;材料中只涉及重工业,不能说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且经济建设遭遇挫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据所学,货车主要用于经济建设,轿车主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汽车工业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需求不足,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不符,排除;据所学,轿车属于汽车工业,属于重工业,且我国始终重视民生工程,排除B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不能解释材料中经济现象,排除D项。
10.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水陆兼备;以长安为中心,辐射全国。
影响:密切了各地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2)原因:改革开放促进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家政策的重视;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水路交通方面,各主要河流都可通航”可知,交通发达,水陆兼备;据材料“从长安经太原,……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长沙,接广州”可知,以长安为中心,辐射全阳、国。第二小问影响,结合交通的作用可知,便利的交通密切了各地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据材料一“唐朝建立以后,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可知,唐朝时期建立的驿道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2)据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促进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材料二“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政策的重视;据材料“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水平的提高;据材料二“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6.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位居世界首位”并结合所学可知,交通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