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本课以“全球化 ”为切入点,通过史料、图片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商贸交往全球化、文化交往全 球化(国际化)。
教学背景分析
(一)单元及课题分析 本课归属于选必 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本单元由“古代 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和“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两课构成。两课在时 间上相互衔接,在内容上互有补充。从时间沿革和内容上来看,两课主要是以 1500 年为节点, 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个时期,分别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及“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 和“海上丝绸之路 ”,近代以来的“全球航路 ”、“世界市场 ”及“全球贸易网络 ”两个大时 段, 讲述了商路和商贸催生了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往事。两课内容各异,但重点相同:均紧 紧围绕着商路—贸易(途径)带来的文化交流(重心)这一主题展开。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 其关键词为商路— 商贸与文化交流。但是,无论从选必课程三大主题范畴,还是本模块的课 程名称定位来看,本单元的核心要义和内容重心是“文化交流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应着 重关注“世界贸易 ”与“文化交流 ”之间逻辑关系的疏通和核心知识的选择。 (二)内容分析 本课共有两个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两子目之间互 为因果,彼此互动,具有明显的逻辑联系。前者注重商路的开辟与拓展,以及贸易网迭代发展 及其历史动因,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历史事件为节点,梳理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此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互动,即第二 子目中以茶、饮茶风俗的传播、服饰的变化、钟表传入中国为具体案例,侧重于商品的文化元 素和商品流动所蕴含的文化交流,以及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全球交流。在内容处理上,应该 充分关注本模块的核心要义——文化交流与传播,而将“商路 ”和“商贸 ”网络,视为核心内 容的背景、 途径或者方式,进而实现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中的学习目标。 (三)课标要求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 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学情分析 1、已知: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历史选考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工 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有一定了解,因此对本课 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未知:学生对第二子目的内容接触较少,因此本课的重点应在第二子目,让学生深刻认识 到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
1
吸收、融合、借鉴。 3、能知:经过纲要和两册选必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均有所发展,初步 具备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提升自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较 高的期待和要求。通过激活已知知识,恰当汇入新授课内容中,不仅有助于融会贯通,而且也 能为凸显新授课的核心内容“文化交流国际化 ”留出比较充分的时间。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文献史料、地图、图表等梳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分析新航路开辟、工 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对全球贸易网形成的重要影响, 能够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概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 解释) 2、通过材料分析茶、服饰、钟表等商品中蕴含的特色文化,通过对英国“下午茶 ”“ 日本茶 道 ”、中山装、更钟等的分析,理解地域文化的历时性传承和异域文化的共时性交往与互补互 鉴。(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3、通过回顾课程,深化课程总体目标:认识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了解 商贸交往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交往的国际化,认识到文明的平等性、多元性,做好中华文明的传 播者。(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概况; (二)教学难点 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多媒体、文字材料 (二)教学方法 1、教法: 讲授法、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历史图示教学法 2、学法: 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资源呈现】 以《贸易打 造的世界》
2
(2 分钟) 【教师语言】 在开始上课前,老师想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书,这本书 的名字叫做《贸易打造的世界》,作者是著名的彭慕兰 教授以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史蒂文教授。自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已经走过近 600 年,对社会 的发展,尤其是对全球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两位作者也 在书中提到:贸易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 人联结在一起,贸易促成了全球化。那么,世界贸易究 竟是如何促成全球化?贸易商品中又是否有其他蕴 含?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 10 课《近代 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聆听教师讲 述,对世界 贸易影响全 球化有初步 了解。 一书导入 本课,通过 书中的材 料让学生 认识到贸 易带来的 影响,着重 强调贸易 对世界文 明交流的 影响,既与 本课核心 立意“全球 化 ”相照 应,又为本 课重点— —理解贸 易在文化 交流中所 扮演的重 要角色做 铺垫。
一、日趋紧 密:全球贸 易 网 的 形 成 ( 15 分 钟) (一)大航海时代:全球贸易网初步形成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复习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提问:世界市场和 世界贸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对答案 进行归纳和总结,给出世界市场与世界贸易的定义。 【预设答案】 (1)区别:世界市场涵括范围更广,涵盖了所有通过 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而世界贸易 则更具体,主要指跨越国境的商品和服务交易。 (2)联系:世界市场为世界贸易提供了基础平台和环 境,没有世界市场就没有世界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反之, 世界贸易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全球范围 内的商品流通和经济联系。两者都旨在促进全球经济的 一体化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 【资源呈现】 回顾世界市 场形成的过 程,回答教 师问题。 以 复习 世 界市场形 成过程的 方式帮助 学生建立 新旧知识 的链接,有 助于学生 形成历史 知识架构。
3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片,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提问:15 世纪前的世界贸易特点是什么?为何不具有全球意 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概括和总结。 【预设答案】 (1)特点:①局限性: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 间,局部性、小规模;②间接性:中介转运贸易。 (2)原因:①生产力水平低,交通通讯技术落后,人 们认知受限;②地区性市场贸易网络未能将世界紧密联 系起来;③地理环境阻隔;④海运能力相对较弱。 【资源呈现】 【教师行为】 出示图片,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与 15 世纪前的世界贸 易相比,15 世纪后的贸易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 原因是? 【预设答案】 (1)贸易变化:洲与洲之间的贸易;全球性、大规模; 直接贸易 (2)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 观察两张图 片,根据图 片 提 取 信 息,联系所 学,回答问 题。 根据所示图 片,结合《纲 要(下)》 所学知识, 思 考 15 世 纪后的世界 贸易特点以 及出现该特 点的原因。 培养学生 从历史地 图、图片中 提取信息 的能力,落 实历史解 释核心素 养。
4
【资源呈现】 【教师行为】 出示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概括出大航海时代世界贸易 的表现。 【资源呈现】 【教师行为】 出示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大航海时代世界贸易的特点, 并带领学生回顾纲要下第 7 课所学,总结出大航海时代 世界贸易的影响。 【资源呈现】 阅读史料、 观察图片, 概括出大航 海时代世界 贸 易 的 表 现。 根据史料, 思考大航海 时代世界贸 易的特点, 结合纲要下 第 7 课所学 知识,总结 大航海时代 世界贸易的 影响。 学生通过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 知识,理解 新航路开 辟和西欧 各国殖民 扩张,使各 洲之间的 贸易随之 扩展;贸易 的扩大促 进了股份 公司的出 现和发展; 西欧列强 的殖民扩 张客观上 推动了洲 与洲之间 的贸易,以 欧洲为中 心的世界 市场初步
5
(二)大工业时代: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 【教师行为】 呈现史料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大工业时代推动 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的原因。 【资源呈现】 【教师行为】 出示表格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全球贸易 网最终形成的表现。 【资源呈现】 (三)大动荡时代:全球贸易网曲折发展 【教师行为】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大动荡时代阻碍/促进全球贸 易网发展的因素。 【资源呈现】 联系所学知 识,根据史 料 及 其 图 片,归纳出 大工业时代 全球贸易网 最终形成的 原因。 阅读材料, 观察表格, 概括出全球 贸易网最终 形 成 的 表 现。 结合课本, 联系所学, 形成等,进 而实现学 生已有知 识的转化。 学生通过 研读史料、 观察数据 找出全球 贸易网最 终形成的 表现,培养 学生提取 信息的能 力和史料 实证能力。 通过图片 和表格,让 学生辩证 看待这一 时代给全
6
(四)大跨越时代:全球贸易网纵深拓展 【教师行为】 呈现表格、柱状图以及其他图片,引导学生探究推动全 球贸易网实现大跨越的原因与表现。 【资源呈现】 【小结与思考】 根据图片回 答问题。 提取图标信 息,概括推 动全球贸易 网实现大跨 越的原因与 表现。 总结本课第 一 部 分 所 学,区分世 界市场与全 球贸易网的 发展进程。 球 贸易 和 联系带来 的影响。 在探究原 因部分,通 过呈现图 片、图表, 培养学生 联系整体 看问题的 能力,着重 让学生了 解到中国 对世界经 济交流的 推动作用。 本子目通 过文献史 料、数据图 示等让学 生探究全 球 贸易 网 的形成过 程,意在帮 助学生联 系以往所 学知识,突 破本课教 学重点,最 后 利 用小 结使学生
7
理解世界 市场、历史 进程、全球 贸易网发 展之间的 关系,掌握 全 球 贸易 网形成的 推动因素。
二、互动共 享:文化交 流 的 国 际 化 ( 20 分 钟) 【教师行为】 呈现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原因,带领 学生共同完善逻辑链,了解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 系。 【资源呈现】 (一)喝茶改变世界 【教师行为】 呈现图片与材料,引导学生指出 cha 与 tea 发音系统的 分布地区,并分析形成不同发音系统的原因。 【资源呈现】 通过材料, 学生思考文 化交流国际 化的原因, 并能够根据 教师提示完 善出逻辑关 系图示。 观察图片, 结合材料, 回答问题。 通过材料, 以拟逻辑 关系图的 方式,让学 生了解世 界 贸易 与 文化交流 的关系,有 助于突破 本课教学 难点。 “茶”发音 的传播史 所涉及的 材料和图 片与教材 内容“茶文 化的传播 ” 基本吻合, 这一环节 的设置既 能够帮助 学生理解 贸易在文 化交流中 扮演的角 色,又能够
8
【预设答案】 【教师行为】 出示材料、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探究凯瑟琳公主 对茶文化传播的贡献以及茶叶的普及对英国的影响。 【资源呈现】 【教师行为】 简要介绍茶文化在俄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传播,简单 说明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传播路线,使学生了解各国 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关系,突出茶商品背后所蕴含的 文化价值。 【资源呈现】 (二)各国服饰变化 【教师行为】 根据课本及 材料,叙述 凯瑟琳公主 在茶文化传 播 中 的 作 用,分析茶 叶的普及对 英国产生的 影响。 根据课本和 (
茶英播点析解普国
国
在传
重
分
理
的
英
中
化
的
例
,
过
料
,
叶
对
以
文国为通史茶及
)开拓学生 的历史视 野。 的影响,使 学生感受 茶作为商 品在传播 过程中,文 化也随之 交流互鉴, 并根据各 国 风 俗习 惯不同,而 创 造 出具 有各国特 色的茶文 化。 通过同伴 互助,充分
9
呈现图片,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结合图片,小组合 作探究各国服饰变化对文化相互影响的体现,在学生分 享的基础上作补充。 【资源呈现】 (三)钟表影响中国 【教师行为】 讲述钟表传入的背景及历程,重点强调钟表传入中国后 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融合了自身的文化特色,体现商品 之中的文化交流。 【资源呈现】 【教师行为】 呈现史料,引导学生思考钟表传入中国对社会造成的影 响。 【资源呈现】 所学知识, 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讨论 东西方服饰 的 互 相 影 响。 根据教师讲 述,理解钟 表背后代表 的是西方工 业文明的时 间观念与效 率意识。 发掘和参 悟商品交 流背后的 文化交流, 培养学生 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 和归纳、概 括、辨析能 力,认识商 品背后的 文化交流。 通过史料 使学生了 解钟表传 入中国后 的变化,以 及对中国 人时间观 念的影响。
10
(四)其他文化交流 【教师行为】 呈现相关图片,讲解 20 世纪以来文化交流的原因与表 现。 【资源呈现】 【总结与思考】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引导学生对商品所蕴含的三个 层面的文化交流进行总结概括,同时迁移现实,引发学 生思考:如何做好传播交流中华文化的使者? 结合文化交 流实例,归 纳总结商品 所蕴含的文 化交流三层 面,回答教 师问题。 ( 1)把 商 品贸易中 所蕴含的 文化交流 进行梳理 分类,帮助 学生搭建 体系化、逻 辑化的知 识结构,培 养学生梳 理、概括和 归纳的能 力。 (2)思 考当今时 代如果做 好中华文 化的传播
11
使者,培养 学生家国 情怀的核 心素养。
课堂小结 (3 分钟) 【教师行为】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课堂所学,进行总结。 回顾本课所 学。 帮助学生 搭建本课 知识结构。
作业设计
【作业主题】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的简称,亦称“广东彩 ”,诞生于清康熙中期(十七世纪末),是中 国工笔与西洋画法完美合璧的中国制瓷艺术,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 ”名录。现博物馆预 备策划广彩展览,请你从广彩的发展历程、贸易往来路线、蕴含的文化交流等角度进行策划, 自行拟定主题。 描绘英国牛津波塔尼卡尔公园大门的瓷盘 广州十三行纹大碗,直径 40 厘米 约制作于 1765 年 约制作于 1785 年 【设计意图】 瓷器是中国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利用广东本土特色广彩,以策展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 关注到广彩商品贸易中所蕴涵的文化交流国际化,符合本课主旨,能够有效判断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12
教学反思
(1)本课采取新旧知识相衔接的方式,能够有效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搭建出知 识结构,培养学生联系所学进行分析的能力; (2)紧紧围绕核心立意“全球化 ”,注重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核心问题,有效突破本 课的教学重难点; (3)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梳理全球贸易网形成以及其伴随的文化交流概况,在探究过程中 着重落实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同时注重思维的提升,透过表象分 析本质,探究全球贸易网形成背后的原因,以文化交流等实例概括出商品贸易所蕴含的文化交 流层次,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4)本课设问连接不够紧密,没能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效果。教学过程使用史料较多, 部分史料难度不大,主要作为辅助材料,这类史料应适当舍去,避免学生过于疲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