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2 16: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必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设计
课题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年级 2021级
核心主题 商品市场、世界贸易、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可知本课重难点应该放在第二个子目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上。而选取什么代表性的商品来体现特色文化,以及如何呈现出贸易活动为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是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着重思考的问题。 【教材分析】从全书上看,文化交流与传播是最核心的上位概念,串联起了具体史实,而文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与传播的,第三、四、五单元分别告诉了我们三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人口迁移、贸易与战争。因此从单元上看,第四单元即着重强调贸易对于文化交流的作用与影响。而该单元的两课,则大体是按照时序对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贸易活动进行简述,从而突出地区与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互动。从单课来看,本课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如何逐步发展、扩展,并伴随着这一进程,文化交流也日益国际化。首先,教材回顾了15世纪前相对局限的世界贸易,然后详细讲述了16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世界贸易的初步形成,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对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推动作用。接着,教材分析了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20世纪世界贸易在战争与和平中的曲折发展。最后,教材列举茶叶、服饰与钟表的例子探讨了全球范围内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情 分析 【学情分析】根据笔者的学习经历与教学经验来看,本课应该会安排在高二下学期进行讲授。此时学生已经分为了历史线与物理线,因此可以说在上本课时学生是有一定的《纲要》学习底子与历史学训练基础的。所以笔者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采用了专题式的教学方法,以茶作为组织本课内容的大概念,通过其展现的三重身份:饮品、商品、产品来分析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相关知识,对于全球航路的开辟等知识点有所掌握,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较少涉及到基本史实的爬梳,而是以问题链的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力图在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近代以来商品流动形成世界贸易与国际市场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正确看待不同国家之间形成的差异文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古代茶的诞生与流传,明白当时茶叶贸易的特点。(时空观念L2、历史解释L2) 2.通过阅读油画、地图等图片史料以及茶叶专著等文献史料,了解茶叶传播的三条途径与英国解决贸易逆差的手段,认识到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时空观念L2、唯物史观L2、史料实证L3、历史解释L3) 3.通过观看宋代点茶还原视频与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清楚中国茶文化的丰富意蕴,明确英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在此基础上的借鉴与创新之处,懂得正确对待各国茶文化。(家国情怀L3、史料实证L2、历史解释L2)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导入 播放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片段导入新课。同时进行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认真听教师授课并进行思考,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视频中提到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这个国家根本不产茶叶,它的国民却能够喝上茶? 教师通过播放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设问,引导学生从茶看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通过最后提问的方式能有效评估、检测学习目标即了解英国茶叶贸易的达成情况,如果学生普遍能回答上来则教师可以按照预定的教案进行新课的讲授,如果很多学生都无法回答该问题则教师需要对预定的教案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降低其难度,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听课。
讲授新课 讲授中国古代茶的发展史;呈现两则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试分析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特点并进行对比。 介绍近代以来各洲贸易的扩大与股份制公司的形成。 使用世界地图使学生了解到了茶叶传播的三条途径;引导学生分析油画中的中国商品来表明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突出茶叶贸易在其中的地位。 展示表格以及引用学者观点,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的茶叶贸易。 以跨国公司立顿旗下产品信息为例,说明现代茶叶贸易中的两大特点。 播放宋代点茶模拟全流程视频,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中国茶文化。 引用学者孙红卫的一段论述来强调中国茶文化进入其他国家后,由于受不同社会语境的影响,就产生了新的茶文化。 列出表格对比英国与日本茶文化的借鉴与创新之处。 列举三个国家的茶文化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正确对待世界上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的方法。 认真翻阅教材,了解茶叶的发展历史,认真听教师授课。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揣摩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认真听教师的授课,去积极思考现代茶叶贸易中的两大特点。 认真观看宋代点茶模拟全流程视频,直观地认识到中国茶文化。 通过阅读史料思考英国与日本茶文化的借鉴与创新之处。 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茶文化,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世界上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教师通过讲授中国古代茶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两汉、唐宋时期茶叶的流传与饮茶风气的盛行,突出茶作为迷人饮品的特征。 教师通过呈现两则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试分析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特点,从而与后文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特点进行比较。 教师通过介绍近代以来各洲贸易的扩大促使学生理解股份制公司对茶叶贸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师通过使用世界地图使学生了解到了茶叶传播的三条途径,并意识到英国在茶叶再传播中的中心地位。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油画中的中国商品来表明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同时突出茶叶在这张全球贸易网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思考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又是什么。 教师通过展示表格以及引用学者观点,促使学生了解19世纪中英茶叶贸易中中国占据优势地位,而英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局面。 教师通过呈现两则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进口与出口两方面思考,在面临贸易逆差情况下英国政府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突出茶叶贸易中英国的殖民侵略特征。 教师以跨国公司立顿旗下产品信息为例,说明现代茶叶贸易中的两大特点,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 教师以时间为序,通过使用图片史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独特的中国茶文化。 教师通过播放宋代点茶模拟全流程视频,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中国茶文化,并且明白茶内含的丰富意蕴。 教师通过引用学者孙红卫的一段论述来强调中国茶文化进入其他国家后,由于受不同社会语境的影响,就产生了新的茶文化,而最突出的就是英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 教师由此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分英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两部分对相关史料进行讨论,思考这两种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到底有哪些借鉴与创新之处。 教师通过列出表格使得学生对英国与日本茶文化的借鉴与创新之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凸显国际贸易下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英国和日本的茶文化最具特色?这与他们的地理位置是否有关?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列举三个国家的茶文化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正确对待世界上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的方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通过课上提问的方式能巩固学生对于这一课知识点的理解。 视频的运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调动起了课堂氛围,符合选择性必修拓展的性质。
小结 运用流程图,通过强化茶的三重身份:饮品、商品与产品来进行课堂小结。 跟着教师一同进行整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梳理整节课的逻辑关联与脉络。 小结部分教师通过收束茶的三重身份:饮品、商品与产品来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了解到茶叶身份的增加与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密不可分,认识到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流程图的形式总结全课是许多教师所使用的,较为常见的一种总结方式,但是本人设计的表格不仅内容全面,而且还与茶的三重身份进行呼应,充分展现出茶叶贸易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以及其背后茶文化的形成发展。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第二个子目的设计中,我认为仅靠油画《斯特罗德一家》中呈现的关于茶、瓷器、丝绸的信息还不足以支撑“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这一观点,可以补充更多商品流通的史实进行进一步的佐证。 2.在第三个子目的设计中,我认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讨英/日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的借鉴与创新之处固然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但是由于史料过于繁杂,所以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因此可以将该活动调整为:挑选两组同学利用课后时间分别搜集关于英/日茶文化的相关资料,并在课上进行专题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