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在“修订原则”中明确指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因此,本课设计将以“主题引领、任务驱动”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是高中历史选必三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第一课,从教材上看,选择性必修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章节知识跨度大、时间跨度广,但选择性必修的教材都是对纲要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因此需要以纲要教材的知识为基础,辅之以其他的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知识,构建全面的、有层次的知识体系。从单元结构来看,整个第四单元以1500年为节点分为古代、近代两个时期,即第9课和第10课,主要通过介绍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的开辟,来帮助学生理解商路上带来的贸易活动所承载的文化交流。商品的交流背后肯定是文化的互动,不同地域的商品承载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符号,通过商品交换,不同的文化也随之扩散和交流,从而使文化在传播中不断交融,在交流中不断进步。从具体子目来看,第9课为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包括:“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其他主要商路”“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三个子目的内容。古代商路主要是陆上贸易路线和近海贸易路线,其中以丝绸之路最为著名。第九课主要是围绕丝绸之路的含义、类型和影响展开递进式的叙述,以狭义上和广义上的丝绸之路为基点,呈现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以及与之伴随着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约十六岁。从思维看,他们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从知识基础看,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以及纲要中学习过相关内容,对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路线、作用以及丝路精神等内容具有一定了解,且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历史学科素养,在正确的引导下能够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问题。但本课时间跨度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大多数学生尚未形成较完整的时空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且对于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知识较为陌生,难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认识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认知上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深化,利用和补充相关史料,沟通中外,做进一步的讲解,从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预习、表格填写、观察地图等活动,能够识记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路线、各条商路起到的作用与影响,能够对不同类型丝绸之路及关键历史事件进行时空定位,分析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结合分析《史记》相关评价,知道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扩大了丝路贸易的影响,理解“凿空”一词所体现的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解读相关史料,结合教材相关图片文字,分析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带来的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在商业贸易的促进下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互相了解、互相借鉴,自我创新,深刻认识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原因,并且总结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对比分析丝绸之路开辟前后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变化,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比较古代的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认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及其在文化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同时体会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义,关注现实问题。(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教学难点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带来的影响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认识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定教,本课以《文化交流与传播》课本为基础,吸收初中历史课本及《中外历史纲要》相关知识,按时序,分丝绸之路、其他商路、中西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整理知识线索。为了在课堂中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以网络热梗“重生文学”为主题,将内容按照时序分为三大主题式任务——“跟着主播张骞去冒险”“探索丝绸之路”“文明的流转”,以完成任务为指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加深学生的历史体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将知识有趣地传递给学生。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好,大家在网上看了这么多的“重生文学”,今天在历史课上我们也来玩一玩“重生文学”——重生之我在古代走商路。【教师提问】说到商路,同学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那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9页-第54页,思考什么是丝绸之路,它的地位如何? 自主预习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并回答问题。 通过“重生文学”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主线任务一:跟着主播张骞去冒险【教师提问】展示汉朝招募令,请同学们结合招募令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前汉朝的基本情况。【教师活动】出示张骞生平介绍,简要分析张骞的个人品质,讲述张骞在出使西域前的经历【教师活动】出示《张骞出使西域》节选视频,提问:在观看完视频后,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活动】出示多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合作探究为何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西域”?材料一:其后岁馀,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於是西北国始通於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於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材料二:《史记索隐》:“案谓西域险,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材料三: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胡商客贩,日款于塞下。——《后汉书》拓展【教师活动】出示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讲述壁画中所讲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佛教故事进入张骞的历史时空,表明其中夹杂的史料生产者的主观意图。教师由“汉中宗”为汉武帝曾孙的故事讲述,引发学生对史料的辨析,最后引发问题: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这个壁画是否具有历史价值?【教师过渡】经过一番努力你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任务,看到了张骞凿空之后的丝绸之路上,汉时“使者相望于道”,唐时“无数铃声遥过碛”,这条路上从不缺少怀揣梦想的行者。当你正在感慨时接到了第二个任务——探索丝绸之路。二、主线任务二:探索丝绸之路【教师活动】展示两张有关胡旋舞的史料,提问:刚刚所讲的丝绸之路没有经过辽宁、内蒙古等地区,为什么西域的胡旋舞会出现这些地方?【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52页学思之窗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张骞提出的探险计划的内容和意义。1.西南丝绸之路【教师活动】出示《西南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结合地图讲述西南丝绸之路的路线、开辟和发展,点出这条路上最著名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并简要介绍茶马互市,最后通过路线图总结西南丝绸之路的作用。2.草原丝绸之路【教师活动】出示《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草原丝绸之路的位置,并描述路线的途径地点,引导学生结合草原丝绸之路的位置和路线特点分析它的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教师活动】出示《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和作用。【教师提问】(出示材料)为什么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而海上丝绸之路愈发兴盛? 阅读并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汉朝基本情况,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结合教师讲述体会张骞接下招募令的勇敢品质。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填写表格。结合材料,小组合作解读史料,探究相关问题。通过教师对壁画文字内容的呈现,了解壁画所讲述的具体内容,指出史料的错漏之初,并辨析史料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图片和所学回答问题,认识到欧亚之间还有其他商路。分析史料,回答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讲述知晓西南丝绸之路的路线、发展和作用等基本史实。结合地图教材,找出草原丝绸之路的途径地点,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草原丝绸之路的作用。解读史料,分析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 通过招募令和张骞早期生平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史料的解读,使学生知道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扩大了丝路贸易的影响,理解“凿空”一词所体现的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通过对图片史料所呈现的历史信息的辨析,使学生养成辩证看待史料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史料的解析,使学生认识到从广义上了解丝绸之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分析史料使学生初步了解西南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补充材料,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教师过渡】在了解完丝绸之路的概况后,系统发布了第三个任务——文明的流转。你百思不得其解,对第三个任务无从下手,之后为了生存不得不改换身份,成了一位来往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准备做点小生意,顺便探查一下丝绸之路和这次任务的联系。三、主线任务三:文明的流转1.物质、技术交流方面【教师活动】播放《带货主播张骞》视频,引导学生梳理丝绸之路的物质技术交流的成果及作用。2.精神文化交流方面【教师活动】播放《胡旋舞》视频,讲述胡旋舞传入中国的简要历程,概述胡旋舞的传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出丝绸之路上的精神文化交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丝绸之路的精神文化交流的成果及作用。【教师活动】出示多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的特点。【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提问: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分析今天“一带一路”的价值。 小组合作,从时间、空间等多角度谈论丝绸之路的特点。观看视频并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的填写。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文明交流的特点。观看视频并结合材料分析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的价值。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表格的归纳概括和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商贸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担任的重要角色,认识到商品交流的背后是文明的互鉴和发展。通过图文史料的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丰富性、双向性、竞争性和互惠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视频和史料,使学生充分体会古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的古今借鉴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丝绸之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大陆,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西来东往,碰撞交融,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学生根据小结,感悟理解,明白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通过教师的语言升华,使学生明白丝绸之路的古今借鉴意义,认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及其在文化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业布置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论述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重生文学”为接入点,采用主线任务式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按子目分为三大主线任务,帮助学生梳理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重生文学”能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趣味性。此外,本课的教学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合时代热点“一带一路”,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本课在主线任务的衔接方面比较生硬,使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而且部分知识点如海上丝绸之路讲的过分浅显,使学生在某些时候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略显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