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 15 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教学设计
1. 指导依据说明及整体设计思路
指导依据:基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的内容要求、学 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对本课教材内容整合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文字、图片、视 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在教 学中要注重情境的构建以及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探究,在探究中整合已有知识点、观点、情感态 度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领悟到历史学科独特的 趣味性与厚重感。 设计思路: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文物保护与研究的传统, 《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充分肯定了文化遗产的价值,中国加入公约后对文化遗产及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重大的成就;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所留下了丰富 多彩的世界文化遗产。 因此,本课教学立意确定为:,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二、国际共护——《世界遗产公约》 三、百花齐放——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2.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 认识 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3. 教材分析
单元位置:《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的 第 15 课,是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最后一课。 内容分析: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 遗迹与文化遗产)讲述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概况。第一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利用主要介绍了各种历史遗迹构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历史上也留下了关于文物保护与研究 的传统以及中国是如何保护文物古迹的;二是《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介绍了该公约的制定 及其主要内容,中国加入公约后对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取得的成就;三是各国 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列举了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所留下的丰富多 彩的世界文化遗产。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国际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的介绍, 点明“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的全册宗旨。本课在突出重难 点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历史的整体性和前后知识的串联。
4. 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通过第 14 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化传承的 各种载体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思维特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在经过初中和将近两 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后,他们能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学习方法,善于思考,思维能力有较 大提高,但学生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5.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认识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认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探究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文化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学生探 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 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珍惜和保护,培养有效解读材料、 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培养家国情怀。
6.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国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7.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问答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8.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文化遗产的分类,介绍中国文化遗产 的太阳神鸟标志,引出金沙遗址,向学生提问:四 川还有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 学生在教师讲 解下认识文化 遗产,思考四 川还有哪些著 名的文化遗 产。 以学生身边 的文化遗产 导入,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学生能够初 步了解文化 遗产的分类。
一、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教师讲解: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 ”:全 人类共同的财富。
2
新课讲授 (一) 延续历史 —— 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 利用 展示圆明园、乐山大佛、庞贝古城遗址材料, 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1、必要性: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而且不可再 生。 2、重要性:历史研究价值;经济价值;有利于 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性。 过渡:保护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如何保护? 二、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1、古代:收藏艺术珍品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材料:白金汉 宫画廊、乾隆三希堂等图片,讲解古代欧洲和中国 对艺术珍品的收藏。 过渡:19 世纪后,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 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2、19 世纪后:立法 (1)世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世界立法保护文 化遗产的史实。 拓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 要义。补充四川两处被破坏的遗迹。 (2)中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中国立法保护文化遗 产的史实。 拓展:第一批 24 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学思之窗: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 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 ”? 教师总结: ① 保留古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② 保留古建筑原状,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 ③ 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和研究提供范例,传 承传统建筑修缮技艺。 过渡: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 观察图片、结 合所学分析总 结材料。学生 从保护文化遗 产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方面思 考。 阅读教材,总 结古代和近代 保护文化遗产 的方式。 阅读教材,夯 实基础知识。 学生在教师的 带领下分析史 料,提取有效 信息,得出结 论。 了解文化遗 产的现状,认 识到保护文 化遗产的重 要性。 学生通过阅 读教材,自主 思考问题,培 养自主学习 能力。 视频分析提 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3
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 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在 故宫修文物》纪录片 补充:故宫文物南迁
新课讲授 (二) 国际共护 —— 《世界遗 产公约》 一、《世界遗产公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世界遗产公约》 相关内容。 教师讲解:历史纵横:《世界遗产公约》所定 义的文化遗产,举例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图片展 示)。 过渡:尽管已经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但因为自然或人为因素,很多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 威胁。自 1979 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存在 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教师展示:被轰炸前和被轰炸后的阿富汗巴米 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教师讲解:历史纵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学、 艺术价值,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 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重要意义。 过渡:中国做了这么多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措施有 什么意义? 三、小结: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教师总结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 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问题探究:从古至今,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有 什么变化? 阅读教材 88-89 页,整理 《世界遗产公 约》的相关知 识。 观察阿富汗巴 米扬山谷的文 化景观和考古 遗址的变化。 阅读教材,梳 理联合国与中 国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措 施及意义。 总结中国保护 文化遗产的措 施,理解中国 实施措施的意 义。 学生回顾知 识,从古代的 收藏、近代立 法到《世界遗 阅读教材,梳 理基础知识。 通过阿富汗 巴米扬山谷 的文化景观 和考古遗址 被轰炸的前 后对比,学生 能够意识到 保护濒危文 化遗产的重 要性。 提高学生通 过史料提取 有效信息的 能力,培养学
4
产公约》的颁 布,理解文化 遗产保护主体 是从私人-国 家-国际的变 化。 生学生史料 实证素养。
新课讲授 (三) 百花齐放 —— 各国的历 史遗迹与 文化遗产 一、世界历史遗迹 1、古代文明遗迹 教师展示:世界古代文明具有代表性的遗迹包 括:古罗马城、雅典卫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 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2、近代文化遗产 教师讲解: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时期 达到经济和文化的巅峰,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化遗 产。 展示:乌菲齐美术馆、佛罗伦萨主教堂、米开 朗基罗的《创世纪》与《最后的审判》壁画。 讲解:美第奇家族的创始人科西莫 ·美第奇说 过一句话:“也许过不了五十年,我的家族就会被 驱逐,会被人遗忘,但是这些建筑和艺术却会永存。”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是佛罗伦萨兴盛的见证,这些 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今天的世 界文化多样性增光添彩。 二、中国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展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宫、 秦始皇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泰山,简 要介绍长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的作用,可简要介绍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 产的原因及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民族 融合的重要作用。 观看古代文明 遗迹和近代文 化遗产图片, 认识世界文化 遗产。 学生观察地图 回答。 简要简要介 绍长城和泰 山,学生能够 理解其对中 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形 成和民族融 合的重要作 用。提升辩证 历史思维能 力。 培养学生树 立独立思考 意识,培养学 生辩证思维 能力、史料解 析及史料实 证历史学科 素养。
5
过渡: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 化遗产中都是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 要吗? 2、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讲解: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 42 个。简要介绍昆曲、皮影戏和二十四节气。 教师补充:2022 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 关习俗也入选。传统制茶技艺通过丝绸之路、茶马 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 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 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 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三)问题探究: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保护文 化遗产的意义? 教师补充: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保护文化遗产 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和 竞争力,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④促进旅游业发展:文化遗产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 提供支持。 学生阅读和分 析材料。 学生总结:① 传承民族文 化:文化遗产 是人类历史文 化的见证和遗 存,保护其可 以记录和传承 文明发展史, 以史鉴今; ②维护世界文 化多样性和创 造性:文化遗 产不仅代表国 家或地区的历 史文化,还反 映不同文化间 的交流和融 合。保护其可 以维护文化多 样性,促进文 化交流和理 解。 让学生学会 利用辩证分 析法分析历 史事件,培养 学生唯物史 观素养。提高 学生学习的 兴趣,加深印 象。
6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讲述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概况,要 理解文化遗产对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多样 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价值。 学生思考问 题,回顾课前 知识并分析材 料。 加深学生对 本节课知识 的理解和记 忆,巩固知识 基础。
9. 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分为“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 国际共护——《世界遗产公约》”、 “百花齐放——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三个教学环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