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最后一课,为本册的收尾与升华所在,蕴含着深厚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本课旨在简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经历的变化及其主要载体。根据课标“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本课主要介绍文化遗产如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各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所采取的的举措,解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了解和领略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在整合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文化遗产分类、各国代表、保护原因、保护措施、保护原则以及保护意义六个角度,层层递进阐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第二部分: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从世界遗产公约概况,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两个方面,解读认识世界遗产公约,同时展望未来,立足当下激发学生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当前“3+2+1”选课模式下的历史类学生。他们对历史学习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经过初中和将近两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后,他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整一个中学教育体系来看,高二学生虽则个性强,有主见,但社会阅历较少、学业繁重等因素使得他们的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难以深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通过教学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情境化、情境内容问题化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落实各项历史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以2023年网络上的簪花围热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使学生在生动的现实生活案例中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定义,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和原则。 2.通过视频、图片资料、学术研究观点、时间轴等多种形式设置历史情境,在任务驱动和问题链引领下,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能力。 3.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世界遗产数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语录,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树立正确对待世界文明的理性态度和博大胸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 难点:认识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5.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和讨论法。
6.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互动课堂,文字材料,视频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 教师通过播放2023年网络上的泉州簪花围热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引出“非遗”概念和文化遗产,介绍本课基本流程。学生活动1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教师问题,认识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结合生活实际,启发思考开启探索。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视频与文字信息。 展示本课基本流程。活动意图:以泉州簪花围热为切入点展示非遗魅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补充非遗簪花围的历史发展,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出“非遗”概念,自然过渡到新课环节。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2 第一章节: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一、世界遗产包含哪些类型? 1.简单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完成分类图。 二、欣赏世界遗产各国代表 世界古代:古罗马城、雅典卫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埃及金字塔 世界近代:弗洛伦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中国代表:长城、莫高窟、故宫、兵马俑、周口店遗址 中国双重遗产:泰山 中国非遗:打铁花、二十四节气、簪花围 文化遗产保护原因 利用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示文化遗产的现状,直观展示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的威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展示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主要保护方式,着重讲解第三点国际合作意识 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项原则,运用智慧课堂抢答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六、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对接高考,总结意义类题型解答技巧,对材料进行分层总结,组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智慧课堂开启弹幕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带领学生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从文化、历史、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六个角度,层层分析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学生活动2 学生阅读课本并梳理相关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借助学案完成: 问题1:利用图示法梳理世界遗产概念关系。 问题2:欣赏各国文化遗产的魅力后,思考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原因? 原因: ①迫切性:文化遗产面临很多严重威胁 ②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问题3:历史上各个国家是怎样采取措施保护? 保护措施: ①收藏②立法③国际合作 问题4:在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原则:①真实性②完整性 问题5:我们花费如此多的时间精力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呢? 意义: ①文化层面: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激发创造性 ②历史层面: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③民族层面: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④社会层面: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 ⑤政治层面:有助于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⑥经济层面:有助于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本涉及的一系列概念名称和梳理概念的结构图,并运用智慧课堂随机挑人、问题抢答、计时器、弹幕共享等功能激发学生积极性。活动意图: 利用结构图梳理相关概念,以此厘清“世界遗产”“文化遗产”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将知识点具象化、结构化的学习思维和方法。通过明确文化遗产的定义,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本章节主要运用问题法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内容,从文化遗产分类,代表,原因,措施,原则以及意义六个方面,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结合实际材料,使学生全面充分理解文化遗产各方面内容。 ③通过视频、图画、学术观点等多种形式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生动活泼、有难易区分度的问题链里,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达到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教师活动3 第二章节: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二、《世界遗产公约》 学生阅读书本,整合《世界遗产公约》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并充分理解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责任与担当,提升新一代青年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感 学生活动3 任务1:自主梳理,知识整合 任务2:了解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设置表格填空梳理内容活动意图: 通过表格,树状图梳理知识,清晰明了直观呈现,并运用中国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新闻,向学生展示世界遗产最新动态,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与保护责任意识。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 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教学特色与反思 本课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是一次“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尝试。通过视频、图片资料、学术研究观点、时间轴等多种形式设置历史情境,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在任务驱动和问题链引领下,层层深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借助于多种类型的载体,同时留下的各种历史遗迹,构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本科课的内容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都是文明所留下的辉煌代表,其价值得到世界的肯定。在共同的努力下,各国通过文化遗产申遗,使得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其中,中国是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