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2 16: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整体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依据】
教材分析
本单元视角集中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三个课时分别就英国1640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进行阐述,同时辅之以《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极具代表性,在人类历史前进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国情不同,三个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中存在诸多差异。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可以要运用全球史观、唯物史观体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多元化,并分析资本主义政体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受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运用全球史观的能力欠佳。加之知识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中,这对他们学习世界历史,评价世界历史事件及人物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史学习,对我们政治发展历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同感,但对世界同期其他地方的政治发展历程存在知识空缺,虽平时有所接触,但是由于信息量大、文化差异等原因,在短时间内存在认知困难。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需要立足全球史观、唯物史观来系统化学习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与多样性,加深对人类相互联系中产生的世界历史的认知。
【单元分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革命中的“光荣”》
一、预习作业 (5星) 预计作业时长: 5 分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事表
导火线 1638年
开始标志 1640年
建共和国 1649年
独裁统治 1649年-1658年
复辟 1660年
结束 1688年
二、课后作业 预计作业时长: 10 分钟
(一)基础巩固(每题2星,共10星)
1.英国的议会历史悠久,被称为“议会之母”,英国议会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
A.上院和下院 B.参议院和众议院
C.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 D. 贵族议会和平民议会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杀了一个国王,驱逐了一个国王,请来了一个国王。他们分别是( )
詹姆士一世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二世 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
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威廉三世
3.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与结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议会递交《权利请愿书》 光荣革命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克伦威尔出任护国主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光荣革命
4.右图是英国发行的一枚纪念币,用于纪念某一法案出台300周年,这一法案是( )
《大宪章》 B.《权利请愿书》
C.《权利法案》 D.《王位继承法》
5.下图为1651年的议会大印章,表现了共和国议会开会时的场景。这一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 )
文艺复兴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资产阶级革命
1651年的议会大印章
(二)能力提升(每题2星,共4星)
1.议会下院在审理查理一世时出现了一个专业上的难题,那时“国王即法律”,一个“国王审判国王”的案件是自相矛盾的。于是,全英国首屈一指的律师纷纷逃离伦敦。这反映了当时 ( )
A.君权神授思想普遍 B.议会对王权没有约束力
C.克伦威尔专制不得人心 D.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急需建立
2.有学者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其依据是( )
A.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C.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三)实践研究(6星)
历史人物之我见——克伦威尔
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是独立派的首领。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2004年,克伦威尔入选BBC评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第10名。
围绕历史人物克伦威尔生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历史人物评价小论文
要求:史论结合,注意唯物史观的运用,字数150字左右。
(四)明疑录
明疑主题 明疑内容
质疑(作业中产生的知识疑问,可在作业进行中填写)
解疑(针对质疑和作业错误进行纠错整理,在作业讲评后完成)
明疑(未掌握知识点整理)
(注:三个课时自主反馈表一致)
作业评价(包括实践作业的量化评价)
课时作业评价量表
A(21星-25星) B(16星-20星) C(11星-15星) E(10星及以下) 自评 师评 总评
作业完成度高、准确度高、字迹公正、知识反馈全面,独立(合作)完成作业 作业基本完成、基本正确、字迹整齐、知识反馈简单、参与实践作业 作业基本完成、正确率一般、字迹一般、知识反馈简略、实践作业参与度低 作业大多未完成、正确率低、字迹潦草、知识反馈未做、实践作业未参与
(注:三个课时作业评价量表一致)
第二课时 《独立后的“制衡”》
一、预习作业 (5星) 预计作业时长: 5 分钟
美国独立战争大事表
导火线 1773年
爆发 1775年
建国 1776年
转折 1777年
独立 1783年
二、课后作业 预计作业时长: 10 分钟
(一)基础巩固(每题2星,共8星)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殖民者驱赶印第安人 B.英国殖民者阻碍北美经济发展
C.英国政府颁布新税法 D.英国政府垄断北美茶叶贸易
2.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3.在北美独立战争中,称之为战争转折点的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投降
4.“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息,他便解甲归田;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他坚决放弃连任;尤其在帝位唾手可得之际,他更是视权力如草芥”,这里的“他”指的是( )
A.杰斐逊 B.克伦威尔 C.拿破仑 D.华盛顿
(二)能力提升(每题2星,共6星)
1.潘恩在1776年的《常识》中有一句话:“所有正确的或者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做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成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这里分手的双方指的是( )
A.美利坚合众国和印第安人 B.北美殖民地和英国殖民者
C.北方工业资本家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 D.美利坚合众国和法国
2.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指的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依据本宪法授予合众国政府或政府中任何机构或官员的种种权力,制定一切必要的和恰当的法律。这一条款 ( )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成为联邦政府权力扩大的依据
C.突出了法律至上的观念 D.有效的限制了州权主义的盛行
(三)实践研究(6星)
历史人物之我见——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在1783年回到了他在维农山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
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围绕历史人物华盛顿生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历史人物评价小论文。
要求:史论结合,字数150字左右。
第三课时 《前进中的“曲折”》
一、预习作业 (5星) 预计作业时长: 5 分钟
法国大革命大事表
时间 事件
1789年 以 为标志,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 制定宪法,以 为序言
1793年 处死国王
1799年 拿破仑发动
1804年 拿破仑主持制定 而后成立
1815年 覆灭
二、课后作业 预计作业时长: 10 分钟
(一)基础巩固(每题2星,共8星)
1.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这场革命作了理论准备的是( )
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B.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D.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大革命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范本的是( )
《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大败反法联盟军,在1804年成立( )
A.法兰帝第一帝国 B.法兰西第二帝国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二)能力提升(每题2星,共6星)
1.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高额税,高等法院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和其他特权者的抵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材料反映了( )
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 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
C.征税激起法国大革命 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
2.19世纪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B.推动了法国民主化进程
C.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统治 D.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3.17、18世纪英、美、法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在于( )
①推翻殖民统治 ②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③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④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三)实践研究(6星)
历史人物之我见——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葡、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围绕历史人物拿破仑的生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历史人物评价小论文。
要求:史论结合,注意唯物史观的运用,字数150字左右。
【单元作业设计反思】
“单元”是指依据统摄中心,按学习的逻辑组织起来的、结构化的学习单位,是实现素养目标的一种微型课程。相对应的作业设计同样需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将过往单纯的知识点整合性作业,提升至学习结果的综合表现或整体刻画。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要求精准、简约,特别是素养导向下作业设计与落实,具体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斟酌学生作业设计。
1.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为始,要求作业目的性明确,符合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增强学生获得感,让学生在作业中各取所需。在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中,我们采用分层作业,每课时设立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两个部分,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层级进行选做。
2.在作业设计的目标设置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科关键问题解决。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基础史实记忆。利用课前预习大事年表填空以及基础巩固部分的单选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对应关系。
(2)读图能力提升。图片资料的观察,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权利法案》。注重历史人物图片在历史学习中的充分应用,三个课时进行跨课时项目化设计——历史人物之我见,通过图文并茂方式增加学生知识认知。
(3)唯物史观养成。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跨学时项目化作业——历史人物之我见,结合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史实,根据历史人物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的作用,对每一个人物进行辩证评价,将唯物史观引入学生认知理念。
(4)单元综合作业选用博物馆策展形式将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专题化整理与比较分析。在考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基础史实整理的同时,对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类比,激发认知升华。
3.作业设计的具体操作中,需要有真实目标、真实情景,可视化评价。增强作业趣味性、可操作性,实现学而不厌。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之初,我们决定制作“历史人物评价”系列作业。在单元综合项目化作业中,策展小贴士也提供了相应的影视资料来拓展学生知识宽度。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题目以问答居多,题目创新型还不是很到位。另外,项目化作业需要配合视频观看,作业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在完成效果及评价时效上会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