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5 23: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凉州词
【唐】张籍
边城暮雨燕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息。
唐朝胡人迁骆驼俑




丝绸之路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以史为鉴,古道新生

丝绸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在著作《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将源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延伸至洛阳),直达西方的这条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狭义的丝路: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广义的丝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
冯·李希霍芬
【学生活动一】从地图看古丝绸之路,结合教材p51地图和p50—p52正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内容。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路 线 繁荣时间 主要商品 作 用
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欧洲 汉唐 丝绸 推进丝路畅通贸易繁荣
草原丝绸之路 漠北草原—欧洲 游牧民族西迁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成都平原—印/缅 茶叶 马匹 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沿海—亚非欧 宋元 瓷器 东西方交流
【学生活动一】小组分享成果并展示。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1.史料实证——陆上丝绸之路
史料1: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
史料2: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司马迁《史记》
(1)标志性事件:张骞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等政权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壁画
史料:“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 《史记·大宛列传》
【思考1】p49: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
①张骞通西域前就已经存在经中国西北和中亚的贸易路线,但断断续续,不为人所知;
②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其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丝绸之路
(2)【思考2】汉朝开通丝绸之路的原因?

丝绸之路
首先是中央集权政治推动。封建社会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使国家得以统一,……是开展贸易的重要政治前提与保证。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也是这种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其次,互惠性的经济利益驱动。西域的开通固有联合外力牵制匈奴的本意,但经济原因是原始的,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必须,对域外文明而言也有同样的需要……
再次,国内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延伸。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国内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
当然,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动因是多方面的,宗教的力量、文化的相互联系,语言的传播都会加强相互的联系与往来。
——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1.史料实证——陆上丝绸之路
①政治:国力强盛,政局稳定
②经济:汉朝与各国互惠性的经济利益驱动;汉朝丝织业发达,外贸利润大
③军事: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保障了商路安全
④交通:国内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延伸
⑤思想文化:文化的相互联系
⑥个人贡献:张骞通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史料: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政治:
经济:
文化:
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①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
②“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

丝绸之路
(3)【思考3】汉朝开通丝绸之路的影响?
1.史料实证——陆上丝绸之路
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
(2021辽宁适应性测试卷2)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 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 )
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
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
B
针对训练
2.史料实证——草原丝绸之路
朝阳北塔伎乐砖雕胡旋舞图像(辽宁省)
史料1:《辽史·太宗下》载:“会同三年五月, 以端午宴群臣及诸国使, 命回鹘、敦煌二使作本俗舞, 俾诸使观之。

丝绸之路
位于俄罗斯的巴泽雷克墓出土的战国几何纹锦
3.史料实证——西南丝绸之路
成都平原
横断山麓
澜沧江、怒江
印度、缅甸

丝绸之路
【学思之窗】
《汉书·张骞传》记载,张赛从西城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思考4】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探险计划:从四川到印度,再由印度到大夏的新路线“西南丝绸之路”
原因:(1)身毒国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2)距离蜀地较近,条件不是非常险恶,可以避开匈奴与天险,达到沟通西域的目的。(3)交通方便又无干扰。(4)从西南地区建立与中亚国家的联系,扩大政治影响,彻底孤立匈奴。

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二】阅读教材p52,梳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填写表格。
时间 事件/成就
西汉
宋元
明初
已经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
郑和下西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史料1:(粤地)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
——《汉书·地理志》
4.海上丝绸之路——史料实证
广西西汉南越王墓出土鎏金铜框嵌蓝色板块玻璃
【思考5】为什么宋代前后,陆上丝绸之路地位下降,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却上升?
材料1: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虞云国《细说宋朝》

丝绸之路
4.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解释
材料2:“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货,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传统的商路(陆上丝路)受阻。
②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发达。

丝绸之路
4.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解释
材料3: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4:壬申,初置市舶司于广州,以知州潘美、尹崇柯并兼使。
——《续资治通鉴长篇》
③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
九日山摩崖石刻
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

丝绸之路
4.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解释
《清明上河图》汴河上的船舶
南宋持罗盘人物俑
材料5: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二者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④海路比陆路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⑤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5.图说历史——丝绸之路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海上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三】从地图看古丝绸之路,阅读教材p49—p52,在地图上找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君士坦丁堡
亚历山大
明州
(宁波)
泉州
广州
【图说历史】
1.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个起点城市
(明州、泉州、广州)
2.分别指出陆地丝绸之路在欧洲和非洲的终点城市。
3.图上少了哪条丝绸之路?你能画出来吗?

丝绸之路
针对训练
丝绸之路兴起于西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绸之路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绸之路贸易
C
◎敦煌第220窟初唐壁画胡旋舞
◎西域乐器
◎灯树(吐火罗赠送)
◎联珠纹地毯(波斯传入)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学生活动四】阅读教材p52-p53,总结中西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表现。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项目 中国对外输出 中国对内引入
物质技术
文化
项目 中国对外输出 中国对内引入
物质技术 四大发明、铁器、瓷器、漆器、丝绸、冶铁、养蚕缫丝 汗血马、苜蓿、葡萄、胡瓜、胡桃、胡椒、胡葱、胡萝卜、香料、珠宝、金银器皿、冶铁、养蚕缫丝、中医药
文化 中国化的佛教、汉字、中医药等 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中亚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
【学生活动四】小组展示成果。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经贸往来之路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汉朝鎏金铜马
南宋后渚港沉船出水香料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2.文化交流之路
长安街头的“跨国乐队”
敦煌莫高窟壁画临摹(张杰龙)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
唐代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上海卷)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中“?”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罗马帝国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A
针对训练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3.民族融合之路
材料一:仅隔一两代,这些胡人的子孙就开始以诗书为业,倾心科第,甚至以礼教自居了,其文化取向和心理认同已完全等同于中原汉人,其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李鸿宾《论唐代宫廷内外的胡人侍卫》
材料二:昔者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城贵戚,皆竞为之。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思考6】两则史料表明了胡人和汉人在交往中出现了什么趋势?
趋势:胡人汉化、汉人胡化。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

以史为鉴,古道新生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北京从历史上的小城,成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家园,拥有共同的命运,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
——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北京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东非和柬埔寨有了高速公路、哈萨克斯坦与大海相连、马尔代夫有了一座跨海大桥
2023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9.47万亿元,增长2.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基建的“金字招牌”——高铁

以史为鉴,古道新生
截至2023年6月,在共建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100多个,累计投资近700亿美元。
推行了大量涉及公路、铁路、桥梁和港口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
2013—2022年,中国实施援外项目累计超过1600个,既有非洲疾控中心总部等成套项目,又有农业、教育、减贫等领域“小而美”项目,培训各类人才达35万名,增进了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丝绸之路主宰了人类的过去,也必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商路[丝绸之路]
贸易(丝绸、茶叶、马匹、瓷器)
文化交流(物质、精神、民族)
陆上:张骞出使西域
草原
西南
海上
推 动
促进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