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史料一: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
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四川博物院藏)
文翁,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间,蜀郡太守文翁曾创建文翁石室,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
史料二:汉代设立国家藏书馆,其中有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并定出标准本。汉朝的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藏书的地方。
博物馆
学校
图书馆
书籍
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时空观念归纳四大载体的发展历程及成就;史料实证探究四大载体的影响。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2020年6月25日,一份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短短130多字,瞬间在网络上热传,很多网友深受感动。留言的主人公是在东莞打工17年的吴桂春。由于疫情的影响,他工作的鞋厂停工,无奈之下他打算返乡。图书馆是他在东莞除了工厂、出租屋之外,去得最多的地方。发生在农民工吴桂春身上的故事,曲折感人。
引起人们思考的是:书籍、图书馆的魅力何在?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小型的避难所;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图书馆就是天堂的模样。
导入新课
目 录
COMPANY
01 学校教育的发展
02 印刷书的诞生
03 图书馆的成长、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01 学校教育的发展
—文化传承的大众化
1 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
学在官府
西周:“学在官府”
汉朝:太学
西晋:国子监
中央
地方
汉朝:郡国学
官学
学在民间
私学
产生
春秋:孔子私人讲学
发展
唐朝:学塾、村学、蒙学宋代:书院制度
齐国稷下学宫: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
孔子讲学图
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
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
1 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
材料1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归纳中国古代教育的作用。
特点: 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私学并存;
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作用:政治:为政府培养了人才,巩固了统治;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
文化:有利于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有利于古代典籍的传承;有利于儒学的传承。
1 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
自主学习:归纳近代中国的几种高等教育。
教育 概况
北京大学 【1898】戊戌维新运动所建的京师大学堂:
①性质: ②意义:
【1912】改名
【1916】校长、定位为 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史纲上】
清华大学 【1911】创办 【1912】更名
【1925】设立 【1928】组建
留学教育 【历史纵横】 【1872-1875】容闳倡议,赴美留学
【1915-1923】新文化运动时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 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
探究思考:根据材料,比较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材料2 为培养变法新人而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其目的就在于“以其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参访外国教育,以建设新教育”,要求从时务出发,深入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它不单纯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与船坚炮利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学术以变法维新,来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自强。 ——钱耕森《京师大学堂:一个世纪前的教改成果》
材料3 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为封建官僚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的子弟设置的……因为封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各级官吏,以便统治广大人民。 ——熊明安《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
古代 近代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1 现代中国的学校教育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形成体系 (新中国成立至 60年代中期) 举措:
成就:
受到破坏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 举措:
成就:
①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①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③1995,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
①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迈入新征程,高校年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
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文化断层” “人才断层”
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西方的学校教育
(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 学校形式(柏拉图学园),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2)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柏拉图学园——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西北郊办起了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克菲索河边,为纪念当地一名叫阿卡德穆的战斗英雄,学校命名为阿卡德穆学园,后人为了称呼的方便,习惯上仍称之为柏拉图学园。
中世纪大学——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所辖教区内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12世纪,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出现了第一批大学。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
近代大学教育 法国 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 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
美国 逐渐世俗化、商业化,使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
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结合中西方的社会现状,思考何谓“大学精神”?
材料4 大学商业化尽管给大学带来了具体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在大学学术标准,学术自由,大学声望以及民众信任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疏忽,人们看到并且颂扬大学商业化带来的显性价值,却忽视了商业化可能带来的使大学丧失自己独有文化个性的隐性影响。
——梅伟惠《美国大学商业化现象及其启示》
材料5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
02 印刷书的诞生
—文化传承的经典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印刷术发展历程
书籍的出现
造纸业发展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
简策、帛书---中国早期的书籍。
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植物纤维纸。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
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
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思考点】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材料6 在西方,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激发欧洲各民族的理智思潮,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鼓励民族主义和建立新兴的民族国家。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印刷术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不仅帮助中国文字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更成为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工具。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7 培根说“知识即权力”,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掌握知识传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拥有权力,早在中世纪,教士的权力来自对《圣经》的解读权。然而谷登堡印刷术出现后,大众能够自行解读《圣经》,教士权力受到挑战。
材料8 如果说一个字写下来会产生某种危险性,那么印刷出来的字就会有百倍的危险。有人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印刷术会带来危险,例如亨利八世,他的星室法庭就被授权查禁书籍。……戴维·里斯曼说过,在印刷术的世界里,信息是思想的火药,所以审查者们才需要穿着肃穆的长袍来熄灭点燃的炸药。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思考点】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①从技术层面而言,印刷书的出现是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的象征意义的事件,进一步推动报纸、杂志的普及。
②从文化普及而言,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学习聚焦】印刷书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历史纵横 翻译活动的开展
翻译书籍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末清初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翻译、撰写了许多介绍天文、历算等方面知识的书籍,还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典籍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03 图书馆的成长、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文化传承的公益化
西方图书馆
BC7C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起源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对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中世纪
近代
19C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之外,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1800年4月正式开放,拥有1亿2800万册馆藏,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
中国 古代 官府藏书
私家藏书
近代 现代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存,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天一阁(范钦)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
早期藏书处
盟府
守藏室
天禄阁
石渠阁
四库全书分藏于各地
故宫-文渊阁 圆明园-文源阁
承德-文津阁 沈阳-文溯阁
扬州-文汇阁 镇江-文淙阁
杭州-文澜阁
私人藏书楼
天一阁 嘉业楼
皕宋楼 海源阁
八千卷楼
铁剑铜琴阁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总计藏书22万。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杨"的美称。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图书馆出现的原因
材料9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10 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徐凌志《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
材料11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
——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外来示范: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 理念转变:传播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时代特点: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变革的推动
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所保存的历史文献与人类古籍,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保存古籍
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读者更好利用。如今,图书馆更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
文献开发
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当中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人才
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通过提供书籍阅读、开展各种系列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服务公众
世界 前290年托勒密·索托在亚历山大城创建缪斯宫 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1683年牛津大学开放阿什莫林博物馆 第一个具有
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 带有浓厚殖民侵略色彩
最早的国立博物馆
中国 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1926年 国立历史博物馆 中华民国成立后建立的
第一个博物馆
1925年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结合教材,自主梳理中外博物馆的建设表现。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开始正式对公众开放,位列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800多万件藏品,镇馆之宝是罗塞塔石碑和帕特农神庙石雕。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部分来自英帝国鼎盛时期全世界的掠夺,部分来自私人捐赠。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瓷器、陶器、青铜器、玉器、钱币,刻本、书画、饰品等等, 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不到1%。
大维德花瓶(The David Vases),现存最早青花瓷
遗失的“明珠”:敦煌壁画
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女史箴图》
学习拓展P86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公益性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责。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活动主题。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总结博物馆特征及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
特征:公众性、公益性、服务性、非盈利。
作用:①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②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③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你还知道有哪些新式文化传承方式
通过影视节目、网综与自媒体短视频科普传统文化。
通过VR、AI模拟还原历史,让人们身临其境体验历史,感受文明演变。
5G时代推动线上教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线上教育的推广焦点。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的发展
印刷书的诞生
图书馆的成长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古代
近代
现代
发展历程
印刷书的意义
图书馆的起源
发展历程:国外、中国
国外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
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文化修养、促进民族发展
极大地推进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
服务公众、培养人才
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
担负文化传承和传播使命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