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课程标准: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目录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二、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文化遗产概念:
世界遗产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双重遗产
世界遗产
物质
非物质
文物
建筑
遗址
语言艺术
节庆仪式
传统工艺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分类
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代表
古罗马城
雅典卫城
阿布辛拜勒神庙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世界古代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代表
意大利 佛罗伦萨
世界近代
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在15-16世纪达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顶峰。
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
米开朗琪罗
《大卫》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代表
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长城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代表
中国双重遗产
泰
山
35亿年前,这座大山就屹立于中国东部平原上,巨大山体记录着地球的沧桑变化。
中华流派
分界地
中华文明
汇集地
泰山以西
儒家学说
泰山以东
齐国文化
泰山以南
以离骚及黄老之学为基调的楚文化
泰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中国的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分别为: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武夷山(1999)。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代表
中国非遗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现又被称为“昆剧”,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约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其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川剧、京剧等都有很大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于 2001年 5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因此成为首批获此殊荣的 19个国家之一。
昆曲
材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此次大会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是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应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现有关于文化财产和自然财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言
根据文字和图片材料,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2001年毁于战火的巴米扬大佛
地震后的尼泊尔故宫
大火中的巴黎圣母院
酸雨侵蚀的乐山大佛
1.迫切性:文化遗产面临很多严重威胁
2.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3.原因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古代法国国王收藏的《蒙娜丽莎》乾隆皇帝收藏的王献之的《中秋贴》收藏4.措施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世界
中国
希腊制定了古迹保护法律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保护古物
推广办法》
《古物保存法》
自主梳理,知识整合:(时间:1分钟)
根据时间轴,结合教材87-88页,整理中国和世界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1834年
1964年
1906年
1930年
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
4.措施
现代
立法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当时著名国学家陈寅恪曾这样感慨。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藏经洞的藏品,大约有1.37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是全世界敦煌经卷的三分之一。但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这些经卷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今天敦煌学的研究和保护应该具有什么观念?
4.措施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现代
国际合作
敦煌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2003年,敦煌研究院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敦煌研究院共同参与,开始编制《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材料一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真实性
材料二 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欧洲名城保护》
完整性
思考: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
5.原则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总结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12分)
6.意义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材料二: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⑤从政治层面看: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方面发挥着作用
①从文化层面看: 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激发创造性
②从历史层面看: 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③从民族文化层面看: 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④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
小组探究
⑥从经济层面看:有助于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时间:3分钟)
1.“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对代表着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的一整套机制和行为。……当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治理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治理其它领域资源的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本身也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治理的其他领域,如气候问题、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B.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C.各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遗产的责任
D.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有全球化思维
2.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随堂练习
D
B
二、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
二、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
自主梳理,知识整合:(时间:1分钟)
根据表格,结合教材88-90,整合《世界遗产公约》的相关知识
时间
宗旨
地位
内容
发展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
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①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 ”,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 来参与保护;
②对于一部分 ,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 ;
③确定了 的三种类型。
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
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
1.概况
1972
突出的普遍价值
集体性援助
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重点保护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二、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
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2004年
2006年
2011年
198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课小结
3.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
①保护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②将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
③与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④提升了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性质,学术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根据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垣东侧,认为它象征着秦朝驻守在京城外的军队;有的学者认为它不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具有纪念性质的建筑物。它是为了纪念秦对六国战争的胜利,以显示秦的国威。由此可知( )
A.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B.历史研究的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D.考辨历史事实须考古学的进展
随堂练习
B
B
5.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 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5分)
【答案】
思考: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建筑。
教训: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